摘要:艾滋病,全称为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发的致死性慢性传染病。HIV病毒主要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中的CD4+T淋巴细胞,随着免疫系统逐步被破坏,人体免疫功能逐渐丧失,进而容易遭受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侵袭。
不容忽视的严峻:广西艾滋病防治现状
◎思恩编辑部(森路)
艾滋病,全称为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发的致死性慢性传染病。HIV病毒主要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中的CD4+T淋巴细胞,随着免疫系统逐步被破坏,人体免疫功能逐渐丧失,进而容易遭受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侵袭。
自1981年美国首次报告全球首例艾滋病病例(患者为美籍非洲人)以来,该疾病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成为重大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在我国,1985年发现首例输入性艾滋病病例(患者为美籍阿根廷人),1986年报告首例本土病例;广西则于1989年发现首例外籍感染者,1996年报告首例本土感染者,此后疫情快速扩散,2009年新报告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达10771例、死亡病例3719例,均居全国首位。
截至2023年底,我国现存活艾滋病感染者约129万例,仅2023年新增11.05万例,报告死亡22137例,而广西在全国艾滋病疫情中始终占据突出位置,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一)
截至2023年底,广西14个地级市均报告了艾滋病疫情。现存活HIV/AIDS病例约11.5万例(另有数据为12.32万),历年累计报告病例约18.9万例,累计报告死亡病例约7.4万例。2023年新报告病例约10676例,较2022年增长7.5%;约10.7万例病例接受抗病毒治疗,治疗覆盖率为92.7%,治疗成功率为97.3%;约4401例病例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较2022年上升7.7%。
▲2021年全国艾滋病发病率统计数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图源网络
▲2023全国城市艾滋病感染率排名 /图源:国家疾控中心
从地区分布来看,广西累计报告存活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数居前五位的城市为南宁市、柳州市、钦州市、桂林市和贵港市。以桂林市为例,2016年8月,该市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共计9600余例,按照当时的人口比例换算,每500余人中就有1名艾滋病感染者。而到了2023年,广西全区艾滋病感染率达到每408人中有1人感染(以全区人口5027万为基数)。
广西艾滋病传播途径主要以性传播为主,2023年这一传播途径占比达99.0%。其中,异性性途径是主要传播方式,占比92.7%,同性性途径人数增长明显,占比6.4%。性工作者、多性伴、男男同性恋人群由于其性行为特点,成为极易通过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的高危群体。例如,在桂林,截至2016年8月,男男同性性传播(MSM群体)艾滋感染者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达到291人,而其中存活的艾滋病人中,只有166人进行抗病毒治疗。在桂林某高校的大学生感染者中,通过男男同性方式传播的人数约占六成。
广西艾滋病疫情从起初的吸毒、卖淫、嫖娼等高危人群逐渐向一般人群传播。经异性传播比例居高不下,同性性传播增长迅速。另一方面,青少年感染者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的感染数量呈上升趋势,18-30岁年龄段在增长趋势及总人数方面都高于其他年龄段,各大学及大专院校内均存在艾滋病感染者。此外,50岁以上中老年男性病例增长快,2023年构成比达66.2%;农村农民和低文化水平病例占比较高,2023年达73.4%,宣教干预难度大。
(二)
面对严峻的疫情,广西自2010年起在全区范围内开展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这一举措为全国首创,有别于云南省在几个重点市开展的“禁毒防艾”攻坚工程。经过多年努力,广西防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广西在防治艾滋病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转变:宣传方面,从政策宣传转向强调危害和预防;防治方面,强调预防和治疗并重,明确机构职责;管理方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作用;干预方面,关注高危和普通人群,开展免费检查等。同时,广西实施了“防艾实战六招数”和“防艾十大措施”,有效降低了新发感染数和病死率,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获得认可,疫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群众防艾意识提高。
在宣传方面,广西将其视为基础工作,扩大宣传对象,创新宣传内容,推进防艾知识普及,2023年各类人群防艾知识知晓率超90%,形成社会防艾屏障。2024年,自治区举行相关活动,发布了“十佳广西农村防艾宣传优秀模式”,如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等的案例。南宁市打造的预防艾滋病IP形象“邕小艾”也进行了形象升级,吸引关注艾滋病防治工作。
▲广西十佳农村防艾宣传模式发布 /图源:自治区卫生健康委
▲贵港覃塘三中青少年防艾禁毒教育基地 /图源:贵港卫健委 覃塘区卫生健康局
▲富川瑶乡百里宣传长廊,增强艾滋病防治的影响力。/图源:富川瑶族自治县卫生健康局
截至2023年,广西检测能力达全国先进水平,HIV抗体检测2024万人次,较2010年增长311.4%,病例发现率862.%。全区有112家抗病毒治疗定点医院和40家延伸点,累计治疗约14.2万例。2012年起试点“一站式服务”,病死率下降,经验全国推广,获相关奖项。南宁市设13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点,患者可就近选择。国家实行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政策,每年免费进行一次CD4检测和一次病毒载量检测,艾滋病治疗纳入广西医保门诊慢病管理报销,南宁市对新入组患者减免部分检查费用。
干预防控手段不断创新,广西加大打击卖淫嫖娼力度,暗娼人群干预有成效,虽暗娼人数减少,但HIV阳性检出率下降不明显,同时严厉打击故意传播艾滋病犯罪行为,性病报告例数持续下降。推进 “互联网+综合干预”,包括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安全套推广、暴露前和暴露后预防用药干预等。经输血/注射吸毒传播艾滋病得到有效控制,婚检孕检人群HIV感染率和抗病毒治疗成功率保持平稳,加强了HIV单阳家庭干预。
2013年,广西率先颁布《广西壮族自治区艾滋病防治条例》,为防艾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加大科技投入,2010年以来获得大量科研立项,登记多项科技成果,多个科研平台获批,开展国际合作,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和学科建设水平。
(三)
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广西艾滋病防治工作仍有着许多挑战:
从疫情本身来看,广西地理位置特殊,与艾滋病疫情严重地区相邻,易发生跨区域、跨境传播。现存活病例基数大,每年新增约1万例,2023年底仍有部分病例未被检测发现和接受治疗,疫情反弹风险高,防控压力持续增大。
传染源管控难度较大,艾滋病主要经性途径传播,传播隐匿、潜伏期长,缺乏有效疫苗和治愈药物。互联网交友软件增加了对卖淫嫖娼者、男男同性恋者等高危人群的干预难度,部分HIV阳性暗娼仍在从事卖淫活动,成为重要传染源。
宣传教育存在不足,近年来,中老年、农村和低文化水平人群新报告病例占比上升。尽管宣传教育不断加强,但农村地区中老年人群宣传效果不佳,存在知识、意识、行为分离现象,改变其行为困难,宣传教育的针对性、警示性和持续性有待提高。受传统观念影响,学校性教育往往流于形式,学生对性健康知识了解有限,导致其在面对性相关问题时缺乏正确认知和自我保护意识。此外,尽管色情行业在中国非法,但仍存在一些灰色地带,缺乏强制的性体检,这些地方成为艾滋病传播的重灾区。
防艾队伍建设较为薄弱,广西防艾任务重、压力大,人员待遇低、风险高,导致防艾队伍不稳定,各级疾控中心人员流失严重。乡镇卫生院防艾专干多为编外聘用,职称低,部分人员责任心不强或身兼多职,基层防艾队伍的数量和能力无法满足工作需求,且对互联网干预缺乏了解。
(四)
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人体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出液等体液中。其传播途径主要有性接触传播(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经血液和血制品传播(如共用注射器吸毒、输入被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等)、母婴传播(感染了HIV的母亲在怀孕、分娩和哺乳过程中,可能将病毒传给婴儿)。了解这些传播途径,对于预防艾滋病至关重要。
对于个人而言,坚持洁身自爱不滥性,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相关制品,不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使用安全套等,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此外,HIV阳性的孕妇要全程抗病毒治疗,避免母乳喂养。同时,正确认识艾滋病,避免“恐艾”情绪,与艾滋病人一般的接触,如一起吃饭、握手、蚊虫叮咬等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目前虽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坚持规律按时服药,能将艾滋病病毒控制在检测下限,使免疫系统恢复活力。艾滋病早发现早治疗具有诸多好处,如有利于免疫功能恢复、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减少并发症及机会性感染、延缓疾病进展延长性命、减少非AIDS指征性疾病的发生、减少HIV传播风险等。
(五)
艾滋病防治工作艰巨且复杂。政府部门需强化各级领导干部对防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防治机制。坚持预防为主,同时,深化部门协作,加强毒品管控,打击违法犯罪,落实公共场所安全套供应。精准管控高危人群。建立高危人群数据库,创新防控干预方式,依法打击故意传播行为,设立特殊监管区域。
此外,为各年龄段人群提供防艾服务。争取政策扶持,稳定防艾队伍,推进“扩大检测和治疗工程”,提升检测服务,推广“一站式”服务,规范治疗干预,降低传播风险。加强患者随访管理,实施消除母婴传播和学生防艾教育工程。
社会层面,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以农村为防艾攻坚重点,提高宣传教育科学性。持续开展宣传,利用重要节点集中宣传,推进防艾宣传“进网络”等。制定农村防控指导意见,巩固基层防艾网络,创新针对农村老年人群的宣传方式和材料,完善防艾网底队伍,利用激励机制提高工作成效,精准推送宣传信息。
个人层面,则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规范自身行为,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为遏制艾滋病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各方齐心协力,才能有效遏制艾滋病的传播。
来源:思恩府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