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拉瓦尔品第市的努尔汗空军基地突然传出两声巨响,爆炸冲击波震动了整个伊斯兰堡-拉瓦尔品第都会区。
印军痛定思痛再次出手,飞起来的歼10打不过,那就打没飞起来的
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拉瓦尔品第市的努尔汗空军基地突然传出两声巨响,爆炸冲击波震动了整个伊斯兰堡-拉瓦尔品第都会区。
这个距离首都仅10公里的战略要地不仅是巴空军主力战机驻扎点,更承载着空中加油、战略投送等关键任务。
印度此次跨境打击的目标非常明确——趁着歼-10等主力战机尚未升空,试图通过摧毁停机坪上的作战力量扭转空中劣势。
巴基斯坦军方消息源证实,此次受袭的努尔汗机场地理位置极其敏感。
基地东侧紧邻陆军总部和空军联合作战指挥部,西北方向不到20公里就是总统府和议会大厦。
作为首都防空圈的核心节点,该基地部署的歼-10C、JF-17枭龙等机型常年保持战备状态,承担着拦截来自克什米尔方向的空中威胁的重任。
印度选择这个时间节点发动袭击,显然经过精心策划——5月10日正值巴空军完成新一轮战备轮换,大部分战机处于地面维护状态。
军事观察人士注意到,印度此次行动与俄乌战场上反复上演的机场突袭战术高度相似。
通过卫星侦察锁定停机坪坐标,使用精确制导弹药实施定点清除,这种打法在北约援助乌克兰F-16时就曾多次奏效。
对于常年面临资金短缺的巴基斯坦空军而言,地面战机的生存能力本就薄弱,跑道和机库一旦遭破坏,至少需要72小时才能恢复基本作战能力。
印度军方铤而走险的背后,是5月初空战惨败带来的巨大压力。
据巴方公布的雷达记录,印度空军在克什米尔争议区实施的越境行动中,连续五架战机被锁定击落,而巴方未损失任何空中力量。
这场被外界称为"5-0"的碾压式胜利,直接导致印度国内舆论对空军作战能力的强烈质疑。
莫迪政府急需通过实质性战果转移视线,特别是要抵消因经济上对美妥协引发的民众不满。
选择歼-10C作为重点打击对象,暴露出印度空军的深层焦虑。
这款中国制造的第四代半战机自2022年交付巴基斯坦以来,凭借先进的AESA雷达和霹雳-15导弹,在多次边境对峙中压制了印度苏-30MKI。
印度国产的"光辉"战机在超视距空战中完全处于下风,地面雷达体系又难以有效预警歼-10C的低空突防,迫使印军不得不采取"先发制人"的极端手段。
印度此次行动取得了部分预期效果。
卫星图像显示努尔汗基地的跑道出现多处弹坑,至少两个机库设施受损。
但战略层面的损失可能远超想象——将空战降级为跨境打击,等于间接承认己方在空中对抗中处于绝对劣势。
这种自曝其短的做法,反而坐实了"5-0"战果的客观性,使得印度在国际舆论场上陷入更被动的局面。
巴基斯坦军方目前的低调反应值得玩味。
在已经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巴方更倾向于巩固现有战果而非扩大冲突。
通过快速修复受损设施、加强地面伪装和分散部署,既能保持对印威慑,又可避免给印度制造新的炒作话题。
这种"以静制动"的策略,实际上封堵了印度试图制造"战果对等"的舆论操作空间。
分析印度此次军事冒险,本质上是一场政治需求驱动的危机公关。
从选择打击目标到攻击时机的把握,处处显露出急于挽回颜面的焦躁心态。
但现代战争讲究的是体系对抗,单纯摧毁几架地面战机改变不了空中力量对比。
当印度飞行员需要靠偷袭机场来寻求心理安慰时,这场空中较量的胜负天平早已倾斜。
国际军事专家普遍认为,印度若持续采取这类高风险行动,只会进一步暴露其作战体系的结构性缺陷。
巴基斯坦在保持克制的同时,大概率会加快部署红旗-9防空系统和歼-10C的夜间作战模块,用更立体的防御体系抵消印军的突袭企图。
这场南亚空权博弈,正在见证力量格局的深刻演变。
【版权声明】本文描述的内容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播社会正能量,无任何低俗、不良导向。我们高度重视版权保护和个人隐私,若您认为存在版权或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核查,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删除、更正等措施。感谢您的支持与包容!
来源:渝鲜生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