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沁园春·长沙》选自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是毛泽东的经典词作,也是学生高中阶段接触的第一首现代诗词。本单元以“青春激扬”为人文主题,通过本词的学习,学生能感受革命者的壮志豪情,理解“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担当,契合新课标“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要求。
《沁园春·长沙》选自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是毛泽东的经典词作,也是学生高中阶段接触的第一首现代诗词。本单元以“青春激扬”为人文主题,通过本词的学习,学生能感受革命者的壮志豪情,理解“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担当,契合新课标“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要求。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独立寒秋”“百舸争流”等意象的象征意义,体会诗词的韵律美。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对比《沁园春·雪》,分析毛泽东诗词的雄浑风格与革命情怀。文化传承与理解:感悟词中蕴含的青春理想与家国责任,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人生观。高一学生已学习过《沁园春·雪》,对毛泽东的创作风格有一定了解,但对诗词中革命理想的时代背景认知不足。部分学生受影视作品影响,对“革命豪情”的理解流于表面,需通过历史情境还原深化感悟(如结合湘江战役背景)。
重点:意象分析(如“万山红遍”“鹰击长空”的壮美意境)及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深层含义,体会革命者的使命感。情境教学法:播放橘子洲头实景视频,结合毛泽东青年时期的革命经历,激活历史代入感。对比阅读法:横向对比《沁园春·雪》,纵向联系辛弃疾《破阵子》,探究豪放词风的异同。任务驱动法:设计“为词作设计朗诵脚本”活动,通过重音、停连处理深化情感体验。1. 导入环节(1分钟)
播放《觉醒年代》中青年毛泽东片段,设问:“视频中的毛泽东在思考什么?这与《沁园春·长沙》的情感有何关联?”(激活背景认知)
2. 文本探究(3分钟)
活动一:意象解码小组合作填写“意象—手法—情感”表格: “万山红遍” → 象征革命浪潮 → 借景抒情 “粪土当年万户侯” → 借代手法 → 蔑视权贵的豪情活动二:诵读品情
教师范读上阕(语调激昂),学生分组朗诵下阕,重点处理“问苍茫大地”的升调与停顿。
3. 拓展延伸(1分钟)
对比陶渊明《归园田居》:“同是面对时代困境,毛泽东选择‘激扬文字’,陶渊明选择‘归隐田园’,你更认同哪种人生态度?”(落实思辨性阅读)
“课后请为《沁园春·长沙》创作一幅水墨画,并撰写200字创作说明,体现词中意象与情感的交融。今天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鞠躬,侧身擦除板书)
来源:文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