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武汉晚报讯当一道道光束自“社媒医校家”各方汇聚,化作破土而出的蓬勃力量,“共育之树”在众人瞩目中被点亮。5月10日上午,在新长江传媒大厦,300多位家长与师生的见证下,长江家校社共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基地(以下简称“长江心育基地”)2025家庭教育创新大会召开
武汉晚报讯当一道道光束自“社媒医校家”各方汇聚,化作破土而出的蓬勃力量,“共育之树”在众人瞩目中被点亮。5月10日上午,在新长江传媒大厦,300多位家长与师生的见证下,长江家校社共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基地(以下简称“长江心育基地”)2025家庭教育创新大会召开。“在这里・共成长”家庭教育公益直播课堂第14季同步拉开帷幕。
大会现场。余晟多摄
学校价值排序由“成绩优先”回归“健康第一”
科技发展与社会变革的速度远超青少年适应能力,心理健康已成为教育的时代课题。面对“时空压缩”时代的教育新挑战,武汉正通过落实“五育并举”、家校社协同机制构建等系统性工程,为学生撑起健康成长蓝天。
“学校不仅是青少年学习的乐园,更是他们探索成长和全面发展的空间。”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上半年,市教育局在全市100所义务教育段中小学开展“中小学书记校长履行素质教育职责评价考核”试点,推动学校在价值排序上由“成绩优先”回归“健康第一”。2024年秋季学期在全市推开后,全市义务教育段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提高近20个百分点,学生近视率下降近1个百分点。“百万中小学生基数下,每个百分点都意味着数千孩子视力的拯救。”
本学期,全市义务段学校又因地制宜开展40分钟大课间试点,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你们学校落实了吗?”这位负责人现场询问学生们。
学生们大声回应:“落实了!”
“教育合伙人”共同呵护孩子身心
“在青少年成长的道路上,学校家庭和社会各占有一定的‘股份’。”市教育局负责人用企业股权比喻教育协同。作为全国首个“媒体+心理”专业服务平台,由长江日报、市教育局联合市妇联共同搭建的长江心育基地,采用“政府主导、媒体主创、专家主讲、家长主推”的协同育人模式,构建起新时代家校社共同体的“新式合伙”关系。
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长江心育基地成果丰硕。这里有“五个一”:“一群智者”——汇聚百位心理学与教育学领域权威专家,打造家庭教育的“最强大脑”;“一套课程”——涵盖亲子沟通、情绪管理等主题的精品课程体系,为家长提供系统化、专业化的学习平台;“一系列爆款”——通过公益直播课堂以及“家庭教育故事会”等爆款栏目,重建家庭内部的价值坐标系;“一批社群”——运营家长互助社群,推动“家长共创”从理念走向实践。
自成立以来,已推出家庭教育公益直播课堂13季、52堂课,制作视频节目354期,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了丰富的心理教育资源。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曾以《中医思维和家庭教育》为题,开启“家长开学第一课”,引发热烈反响;脑瘫少年在母亲29年的托举下走进哈佛的故事,感动千万网友,3000多名家长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教育感悟。这个充满温度的平台上,还记录了很多普通家庭的教育故事。大家在他人的故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前行力量。
长江心育基地还积极推进从传播家庭教育故事到研发专业课程的转变,正为汉铁初级中学242教联体设计以积极心理学为模型的体系化心理课程。同时,充分发挥媒体“融”力量,通过资源整合与生态化运营,即将为武昌区四所示范校启动“星舟护航”项目,建立从筛查、干预到跟踪的全程守护机制,实现从云端基地到一线场景的生根裂变。
长江心育基地启动2025“家庭教育宣传周”。余晟多摄
保护孩子的童性、灵性、血性、野性
“您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校长、全国优秀教师张基广在此次大会上,以直击灵魂的提问开启《心理健康从哪里来》主题讲座。他犀利指出,许多家长追求“三观正+身心健+985”的理想公式,却往往颠倒顺序,“如果为了后面的‘985’而牺牲前两者,那就是本末倒置”。
深耕教育一线30多年,张基广以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前沿的教育理念,为在场家长带来一场醍醐灌顶的思想盛宴。“儿童的成长首先是把手弄脏。”他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有一个专用名词‘手部细致运动’。脑科学研究表明:长期玩沙、玩泥巴的孩子,他的大脑比一般儿童重20%左右。大脑重20%,你还担心他未来的考试分数吗?”
心理健康从哪里来?张基广从五个维度展开论述:从体育运动中来、从充足睡眠中来、从进步评价中来、从伙伴朋友中来、从校家协力中来。张基广说,教育有“三底”——身心健康是底线,三观端正是底色,全面发展是底蕴。
他形象比喻:心理健康如同挖莲藕,需从旁入手,“不是简单上几节健康教育课”;是“中医”而非“西医”,“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要标本兼治”;是“农业”而非“工业”,“需循自然四季慢慢生长”。
谈及实践路径,他主张“体育是最好的教育”。以湖北省实验小学实践为例,该校推行每天一节体育课、每月一次“校园马拉松”等举措,用运动释放多巴胺,提升学生专注力与幸福感。
针对“剧场效应”带来的教育焦虑,张基广打破传统评价体系:“我们学校不算平均分、不公布分数、不排名,因为教育是发展人,不是淘汰人。”学校推行“进步即优秀”评价理念,鼓励学生与自己的过去比,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成长中收获成就感。
张基广提炼出一系列通俗易懂的教育箴言:教育最重要的“两句话”是“书包轻下去,运动做起来”,他鼓励家长努力“四做到”:一起玩,当面夸,开口笑,幸福抱”。
他归纳总结心理健康“四个一”法则:睡一个好觉、流一身热汗、交一群朋友、有一项爱好。
他还特别提醒:“一定要保护孩子的童性、灵性、血性、野性,这也是他未来能否成为创新人才最为关键的因素!”这些深入浅出的教育智慧,赢得了台下家长与学生的强烈共鸣,现场赞叹声、掌声此起彼伏。
张基广校长讲座。余晟多摄
用中华成语智慧开“处方笺”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徐凯文作了题为《与青春期和解穿越亲子沟通的无形之墙》的主题报告,他直言导致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爆发的因素中,“内卷”排第一。同时,互联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面对困局,徐凯文提出用中国成语的千年智慧解人工智能时代教育难题。比如针对家长“杞人忧天”式的过度焦虑,他建议家长“反求诸己”,家长应先处理好自己的焦虑;对于以应试手段解决应试教育弊端的“抱薪救火”现象,他提出以“釜底抽薪”之策破局,倡导摒弃恶性竞争,转向“共同提高”的教育理念;而“买椟还珠”式只重分数、忽视核心素养的教育误区,则需以“敝帚自珍”的态度扭转——家庭应将亲子关系置于首位,珍视亲情联结;学校需把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作为根本任务。
作为心理医生,他还特别强调了亲子关系的重要性:“一个家庭亲子关系没大问题,孩子出不了什么大问题;反之,孩子伤害父母最刺痛的方式,就是让自己走向失败。”
两位专家的分享引发了现场观众的强烈共鸣,会场上不时响起阵阵掌声,家长们纷纷表示深受启发。武汉市汉铁初级中学家长刘女士说:“听完两位专家的分享,我深刻意识到教育确实不能急功近利,需要慢慢来。我会尝试用更耐心的方式陪伴孩子,保护好孩子的天性和灵性。”
徐凯文博士讲座现场。余晟多 摄
五方联动浇灌“生命之树”
“如果孩子是一棵树,如何让他根扎得稳、枝长得壮、扛得住风雨?”大会“社媒医校家”圆桌对话环节,五方代表围绕“生命之树”共话协同育人。
长江日报代表以“种子”自喻,介绍为汉铁初中教联体打造趣味心理课程,播种快乐;百步亭社区党委书记王波、汉铁初级中学校长庾青将社区、学校比作土壤和阳光,讲述第二课堂对学生心态的积极影响;武汉儿童医院副院长刘智胜形象地称医疗为“水分”,医护脱下白大褂开展心理游戏,为孩子心灵“补水”;家长代表刘欣梅认为家庭是根系。
据悉,未来5天,线上公益直播课堂将通过“聊愈丨37度心理”平台持续开放。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周雯、武汉市武昌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姜振东、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钱志亮等多位嘉宾将接力开讲,助力更多家庭走出教育焦虑、呵护孩子身心健康。
“社媒医校家”圆桌对话。余晟多摄
来源:武汉晚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