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永恒的瞬间美——叫妈有应答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1 20:52 1

摘要:刷到一条17秒的监控视频,点赞破百万——穿红袄的母亲在村口张望,儿子喊了声“妈”,她就小跑着从兜里掏出温热的烤红薯。原来算法最懂人心,推的都是我们不敢点开的回忆。

刷到一条17秒的监控视频,点赞破百万——穿红袄的母亲在村口张望,儿子喊了声“妈”,她就小跑着从兜里掏出温热的烤红薯。原来算法最懂人心,推的都是我们不敢点开的回忆。

心理学上显示,婴儿在听到母亲的应答时,大脑的杏仁核活跃度会下降67%。那些“哎”“来啦”“在呢”,其实是刻在我们DNA里的安全密码。

记得去年冬天流感的高发期,儿科诊室里挤满了看病发烧的孩子。有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突然哭着喊“妈妈,我疼”,原本正在走廊上打电话的妈妈,羽绒服都没有穿好急忙的冲了过来,手背上还沾着输液的胶布。一句“妈妈在呢”瞬间孩子的抽泣声降了8度——原来妈妈的应答真能像止痛药般见效!

你发现了吗?妈妈们有他们自己独特的“应答系统”:炒菜时的锅铲声里夹杂着“怎么啦”;洗衣服时水盆旁飘来“马上来”;哪怕是睡觉深夜翻身压到头发,都能瞬间触发她条件反射的“妈在呢”。

在肿瘤医院做护士的表妹告诉我,说她见过最心酸的应答:76岁的阿姨每天给去世母亲的旧手机号吗语音,手机里永远永远循环播放着15年前那句“妈听着呢”。原来有些应答需要穿越生死,有些回响是注定没有应答!

福建泉州宝妈记录下女儿第一次喊“妈妈”时激动到手足无措的打翻奶粉罐的狼狈样子,意外登上热榜,全网点赞破百万。5.8w条评论里最高赞是:“20多年前你的母亲也是这样,打翻的米汤烫花了她嫁妆里最好看的那条裙子!”

上周去参加亲子活动,看到个有趣的“应答实验”:当幼儿园的孩子们集体喊“妈妈”时,所有母亲扭头的速度都要比平时快上0.3秒。有个穿高跟鞋的女士甚至崴了脚,却还是举着手里的甜筒:“宝贝你看,妈妈没有摔坏你的冰淇淋!”

现在打开家族的群聊,总是能看到这样的“应答链”——姥姥发“咳嗽好多了”,妈妈们秒回“鸡汤在锅里,趁热喝别凉了”“那拿的药也要按时吃,巩固巩固”“妈,我明天再过去一趟,给你买点好吃的。”我补上“姥,这周末我回去,带你逛街”。三代人的应答在屏幕上流淌,是永远不会干涸的温泉!

过去一年你交过多少次“妈”,其中又有多少次是她正在生病/深夜失眠?

不知道正读文章的你,妈妈的专属应答词是:□哎 □怎么啦 □马上来□评论区见

读到这里的你,记得今天别忘了喊声“妈”。如果她在厨房回应了你“菜马上好”、在阳台回了“衣服收啦”,在视频那头笑着说你“又乱花钱”——恭喜你,此刻正拥有者大数据推送给千万的“人间顶配幸福”!

祝天下所有母亲,母亲节快乐!!!

来源:大有兵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