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已进入手足口病高发期,宝宝出现这些症状要立即就医!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2 14:51 1

摘要:呼吸道传播:吸入感染者(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空气中携带病毒的气溶胶等;

最近气温回升,降水充沛

手足口病病毒迎来了

“繁殖”的高峰期!

根据以往监测数据显示

手足口病全年可发病

4~7月为主高峰

9~10月为次高峰

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多发传染病。

高发人群为5岁及以下的儿童。

图库版权图片

1.消化道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

2.呼吸道传播:吸入感染者(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空气中携带病毒的气溶胶等;

3.密切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口鼻分泌物、皮肤黏膜疱疹或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等。

一旦出现这些症状,

要立即就医

手足口病 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

孩子会出现发热、食欲不振等症状,还会在口腔、手、足、臀等部位黏膜、皮肤出现红疹或小疱疹。

一般情况下,手足口病7天左右可以自愈,但也有很低的比例发展为重症,一旦孩子出现这些危险信号,就要立即去医院就诊了:

①持续不退的高热(体温高于 38.5℃ 三天以上);

②精神萎靡、嗜睡、不吃东西、有频繁恶心、呕吐;

③惊闹不止、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心率增快、面色苍白(退热后也不缓解);

④肢体频繁抖动、惊跳,睡眠受到严重影响;

⑤头痛、眼球上翻、出冷汗、甚至惊厥发作。

学校、托幼机构也是手足口病传播的高危场所

儿童免疫力以及手卫生意识相对较弱,尤其是在幼儿园、学校等场所,孩子们一同学习、生活,病毒传播的风险就更大了,甚至会出现“一娃得病,全班遭殃”的情况。

图库版权图片

所以家长们,如果孩子们得了手足口病,一定要等症状完全消失后 满1周,才可以复课哦。

预防手足口病,家长要这么做

1. 避免接触患儿

尽量不要与患儿拥抱、分享玩具、共用餐具、洗浴用品等,防止交叉感染。

2. 勤洗手

当儿童触摸了公共物品、外出游玩回家后、进食前、如厕后,以及家长和看护人在回家后、加工食品前、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都应及时清洁双手。

在日常情况下,可以使用肥皂水或者洗手液来洗手。而一旦接触了病人以及污染物,这时候洗手则应选用合适浓度的含氯消毒剂来进行。

3. 少聚集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公共场所或接触多人使用的儿童设施,譬如游乐场的波波池、商场店的摇摇车、公园的滑梯等。

4. 常通风

密闭公共场所和居室要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5. 晾晒和消毒

☑衣物、被褥、毛巾和尿布等应经常更换和在太阳下晾晒;

☑日常用品和儿童玩具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清洁和消毒;

☑奶具、餐具等可煮沸消毒。

6. 接种EV71(肠道病毒71型)疫苗

接种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其他相关疾病,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建议6个月至5岁适龄儿童及早接种。

预防手足口病,学校、托幼机构要这么做

1、落实晨、午检制度。

发现发热、出疹等症状的学生和幼儿,应立即通知家长尽早送至医院就诊。

2、做好因病缺勤及病因追查登记报告工作。

3、加强宣传手足口病防控知识。

通过广播、宣传栏、微信等方式开展学生与幼儿的健康知识教育。

4、设置充足的洗手设施。

配备洗手液或肥皂,教育学生和幼儿勤洗手。

5、保持空气流通、室内外卫生清洁。

如教室、休息室、舞蹈室、阅览室等。

6、定期清洁消毒。

☑每天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饮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对地面、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对厕所进行清洁消毒;定期对衣物、被褥等阳光暴晒。

☑如有配备校车,应保持校车卫生清洁,每天对校车的门把手、座位、扶手、车厢地面等进行消毒。

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应增加消毒频次。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