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教授郑颖及健康科学学院副教授刘子铭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氢气驱动的高效雾化吸入系统,能促进肺组织修复及有效阻断促进肺部纤维化的信号通路,为临床治疗肺纤维化提供创新策略。该研究成果已刊登于国际顶级综合性学术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
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教授郑颖及健康科学学院副教授刘子铭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氢气驱动的高效雾化吸入系统,能促进肺组织修复及有效阻断促进肺部纤维化的信号通路,为临床治疗肺纤维化提供创新策略。该研究成果已刊登于国际顶级综合性学术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
构建可吸入仿生HNP及自建氢气驱动雾化给药装置用于治疗肺纤维化
肺纤维化(P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且致命的肺间质疾病,目前治疗手段极为有限。近年来,肺部基因治疗的进展显示出阻止甚至逆转肺纤维化的潜力,尤其是针对肺泡上皮细胞的基因突变校正。然而,尽管针对肺泡上皮细胞的基因疗法前景可期,其临床应用仍受制于肺部递送系统的技术瓶颈。为突破这些限制,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整合三大关键组件的雾化吸入系统:1、用于脂质纳米颗粒(LNP)雾化的振动网式雾化器;2、利用氢气的低黏度与抗炎特性增强黏液穿透能力;3、精准给药控制舱以实现治疗剂量的精确调控。研究假设氢气的独特性质(如降低雷诺数)可提升肺泡沉积效率并缓解氧化应激。
该策略未以传统的上皮细胞为靶点,而是聚焦于促纤维化肺泡巨噬细胞(AMs)——此类细胞通过分泌TGFβ1驱动肺纤维化进程。研究团队通过融合T细胞凋亡体膜与pH响应型DOP-DEDA脂质,设计出混合纳米颗粒(HNPs),实现巨噬细胞特异性靶向并强化内体逃逸功能。这些HNPs可将TGFβ1 siRNA递送至巨噬细胞,抑制纤维化信号传导的同时,刺激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生成以促进肺组织修复。氢气雾化的HNPs在雾化过程中表现出优异稳定性,并通过层流辅助正压穿透黏液屏障。该疗法不仅阻断纤维化通路,更重编程巨噬细胞表型,调控肺部微环境以实现持续疗效。通过整合氢气与生物膜杂化脂质纳米粒,该研究提出一种双重作用疗法,同步解决肺纤维化的递送挑战与病理机制,为长期治疗开辟新路径。
该研究通讯作者为郑颖,共同通讯作者为刘子铭,第一作者为澳大中华医药研究院博士生刘畅。研究由澳门特别行政区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档案编号:005/2023/SKL、0086/2021/A2、0003/2023/RIC、0013/2023/RIC)、澳门大学(档案编号:MYRG-GRG2023-00159-ICMS-UMDF、MYRG-CRG2022-00009-FHS)、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用辅料质量控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药品检验所(档案编号:KF2022015)资助。
来源:澳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