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多名老人被骗超10亿!警惕 →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2 18:46 1

摘要:家住湖北宜昌的陈大爷常年受风湿病折磨,听人说保健酒有特效后,他和老伴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就去了。

“治百病的特效保健酒您听过吗

喝了这种酒

可以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

……

在一个推销现场

有不少老年人纷纷掏钱购买

近日,央视曝光起底了一起

“包治百病”保健品的骗局

事情是这样的

在央视报道的画面中,犯罪团伙所谓的市场运营总监在舞台上卖力推销。

家住湖北宜昌的陈大爷常年受风湿病折磨,听人说保健酒有特效后,他和老伴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就去了。

被害人 陈大爷:工作人员通知我们来参加活动,上楼梯之后有人发鸡蛋、发面条。请的厂家老总就吹这个酒蛮神,可以治各种各样的病,风湿、类风湿都能治。

在活动现场,陈大爷刚开始还有点将信将疑,但很快一些自称是喝过保健酒的老人也现身说法。

犯罪团伙雇佣的“托儿”:我平时血糖高几十年了,现在我的血糖一查都是6.0。

听完这些老人的经历,陈大爷彻底动心了,在现场“冲动消费”的氛围影响下,陈大爷和老伴购买了1万多元的保健酒及其他保健品。这时运营总监趁机提出,现场购买这种保健酒,价格优惠将近一半,此时老人们纷纷掏出手机扫码下单。

被害人 陈大爷:原先卖的是500块钱一瓶,现场买一瓶少200块钱,我就买了5400元的。

被害人 陈大爷老伴:保健酒花了7200元,牛初乳花了6600元,说是可以治心脏病。我有心脏病,要吃他那个牛初乳才治得好,我就买了。

钱花了,是否有疗效呢?

被害人 陈大爷:钱花了很多,但这个病还是搞不好,最后还是要到医院去。

被害人 陈大爷老伴:没作用,我有些都没吃,都丢了。

陈大爷说像他们这样被所谓的特效保健品欺骗的老人不在少数,他身边还有人被掏空了10多万元的养老金

An Li

在越来越多的受害人报案后

这个专门以老年人为目标

销售虚假保健品的犯罪团伙

进入了公安部的视线

在公安部的指挥下

2022年7月起,湖北宜昌警方奔赴全国多地,将这个团伙的300多名涉案人员全部抓捕归案,该团伙诈骗推销的伎俩和话术也被一一揭开。

该犯罪团伙成员通常采取实地会销的方式,吸引老年人加入。所谓“会销”,就是以送鸡蛋、米面等福利、礼品为名,诱惑老年人参加的聚会,其目的就是向老年人推销各类保健品。很多受害老人一开始参加“会销”都是奔着福利去的,而一旦进入会销现场,就落进了犯罪嫌疑人设计的诈骗剧本里。

宜昌市西陵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张志谭:会销现场所谓的厂家领导、养生专家,用团伙事先统一编排的话术,对老年人开展有针对性的“洗脑”,明示或者暗示他们推销的产品不仅具有保健作用,甚至对某些疾病还有治疗功效,诱使老年人购买他们推销的产品。

“洗脑”是整个诈骗链条的重要环节。而很多老人之所以被洗脑,原因之一就是被“总监”“养生专家”这样身份所蒙蔽。殊不知台上这些能说会道、派头十足的人,都是经过犯罪团伙专业培训的,不仅头衔是假的,他们的宣讲内容也是按既定“话术”来的。

为了让这套戏码更逼真,犯罪团伙还会通过现场假试验、雇佣一些老人当“托儿”说疗效,等气氛铺垫到位之后,他们就会利用低价策略,营造抢购假象,引诱老人们冲动消费。

这种号称包治百病的“特效保健酒”,究竟是什么来头呢?

宜昌市西陵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邓国清:经过我们调查,这款酒是这个团伙向厂家定制的一款普通的酒,根本没有他们所吹嘘的这些功能。而且其进货价格每瓶在十几元至二十元不等,但经过他们的包装之后,最后销售到老年人手中,每瓶竟高达280元左右,中间的价格差额在十倍以上。

根据公安机关侦查,这起虚假保健品案件中被骗的老人高达3万多人,涉案金额超10亿元,性质十分恶劣。检察机关经依法审查,决定以诈骗罪,对团伙的骨干成员提起公诉。

2024年9月30日,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这起特大养老诈骗犯罪团伙的4名主犯作出一审判决,以诈骗罪判处宋某、余某、黄某、李某无期徒刑至有期徒刑十年不等的刑罚,各并处罚金300万元至35万元不等。截至目前,该案中已有100多名被告人被法院判处相应刑罚,其余人员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An Li

近年来

针对老年人的各类养生骗局层出不穷

为了精准打击市场乱象

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2025年4月3日

市场监管总局召开

市场监管领域2025年深化群众身边

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

工作部署会

明确将“老年人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

等问题整治”

列为2025年4个专项整治项目之一

↓↓↓

2025年4月30日

市场监管总局和中国消费者协会
联合发布
防范“保健品”诈骗老年人消费提示
提醒老年消费者

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远离诈骗陷阱

提醒老年消费者

选购“保健品”时,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01

认清“保健品”本质,科学理性消费

所谓“保健品”产品数量众多,大致分为用品类和食品类。用品类一般包括保健功能纺织品、保健器械、五官保健用品、生殖健康保健用品等外用产品。食品类主要包含经注册或备案的保健食品、按照国家标准,声称营养成分功能的普通食品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保健食品不能宣传疾病预防、治疗功能。选购产品时,切记认清产品本质、查看产品功能或功效是否经过科学验证,切勿把食品当药品、把用品当医疗器械,更不要过度依赖“保健品”。身体不适、治疗疾病要去正规医院就诊,避免贻误病情。

02

警惕虚假营销套路,远离消费欺诈

不法商家常常通过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等手段诱导老年人购买“保健品”。选购过程中要做到“三个注意”:

▶ 注意警惕“免费”陷阱,避免被免费健康讲座、免费体检、免费礼品等诱导进入消费陷阱。

▶ 注意拒绝夸大宣传,果断拒绝违背科学常识、宣称具有“神奇疗效”“包治百病”的“保健品”。

▶ 注意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选择证照齐全、信誉良好的商场、超市、连锁店或网店选购,避免通过街边小摊、无证无照小店、陌生人推荐等渠道购买。

03

增强防骗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消费者要提高识骗防骗能力,坚持“三个多”用心:

▶ 多学习防骗知识。关注新闻媒体、社区宣传等渠道发布的防骗信息,了解不法分子的常用伎俩和诈骗手段,增强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

▶ 多听取家人意见。购买大额商品前,应与家人多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 多关注消费维权。一旦发现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发现违法违规行为时,可以及时拨打12315向消费者协会、市场监管部门或拨打110向公安机关投诉举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来源 | 央视新闻、温州广播、中国消费者报

来源:牡丹融媒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