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加快适配房地产新模式,险资入市或催生蓝筹红利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2 20:07 1

摘要:近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会上,除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大动作外,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针对稳楼市、稳股市、健全科技金融体制等问题推出的8项增量政策也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近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会上,除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大动作外,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针对稳楼市、稳股市、健全科技金融体制等问题推出的8项增量政策也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增量政策包括:加快出台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配的系列融资制度;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进一步调降保险公司股票投资风险因子;尽快推出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一揽子政策;制定实施银行业保险业护航外贸发展系列政策措施;修订出台并购贷款管理办法;发起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主体扩展至符合条件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加大对科创企业的投资力度;制定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意见。

什么是“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增量保险资金将如何影响、牵动A股市场?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如何助力科创企业发展?

带着这些问题,5月8日,搜狐财经特别连线了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就百姓关心的政策问题进行了详细解读。

董希淼表示,此次出台的一揽子金融政策,可以看作去年“924政策”的2.0版本。对于此次政策推出的背景,董希淼认为,当前,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加大,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并不乐观。扩大国内需求、应对外部冲击,亟需新的政策措施出台,以进一步稳定信心、提振预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每一次新政策推出,都能感到市场信心和预期的积极变化。毕竟宏观经济与百姓民生息息相关。经济稳、经济好,每个老百姓都能从中获益。”董希淼表示。他举例介绍到,去年“924政策”以来,资本市场出现了积极调整,房地产市场有企稳迹象;最近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LPR即将下降叠加两次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大多数人的房贷负担明显减轻。

政策叠加的效用不可小觑。“我觉得,对于未来我们还是要谨慎,但也可以开始乐观。一系列、一揽子政策持续发力,叠加效用在未来将进一步显现。或许可以说,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对话中,董希淼判断道。

金融如何支持房地产发展新模式?6.7万亿“白名单”贷款如何落地?

搜狐财经:金融监管总局提及“建立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配的系列融资制度”。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怎么理解?与旧模式有什么区别?

董希淼: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我的理解是转向“租购并举”住房制度。正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我们以前不断造房子,然后直接卖给大家。接下来会有一些房子造出来是为了出租。另外,从供给的角度看,未来很可能是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房双轨制,既要造“廉租房”,也要造“好房子”。所以,融资制度也要适配和服务好新的发展模式。

金融机构以前比较习惯提供个人住房贷款,目前全国个人住房贷款存量规模在38万亿左右。如果今后向“租购并举”的新模式转变,那资金就要更多支持租赁住房的开发建设,同时面向个人支持租房申请贷款,支持购买普通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都能贷款。这些都跟我们现在的融资模式有一定区别,都需要进一步探索创新。

搜狐财经:会议披露,商业银行审批通过的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贷款增至6.7万亿元。近几年,银行其实也面临着来自房地产领域较大压力,政策如何避免金融机构因过度支持房地产而积累系统性风险?

董希淼: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自去年1月推出以来,成效显著。主要是通过这个机制确定一批白名单企业,再将白名单推送给银行,之后是由银行根据商业原则和准入门槛来自主决定是否授信、授信多少、何时发放。不是说白名单确定之后,银行就一定会放款。

这项机制在化解房地产风险、防范金融风险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对银行、房企、购房者三方都有好处。但是银行在加大对房地产行业支持的同时也要防范好自身风险。比如对白名单企业要开展实质性审查,不能因列入名单就放松准入标准,可优先受理但标准我觉得还是该坚持要坚持。

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应着力搭建更为通畅的银企对话机制,督促房地产企业全面、及时、准确披露相关项目信息,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既要满足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也要保障银行自主经营和合法权益,避免出现强制放贷、指定额度、干预利率等违背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的行为。

保险资金增量潜力可期,偏好高分红蓝筹股

搜狐财经:政策表明将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调降保险公司股票投资风险因子,是否意味着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股市上来?会在多大程度上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

董希淼:保险资金天然就具有规模大、期限长等特点,是天然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保险资金投资权益类资产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目前,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权益类基金超过4.4万亿元,资本市场和未上市企业股权是险资的主要投资方向,其中股票和权益类基金投资占比12%,未上市企业股权投资占比9%。相较整体资产规模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近期政策端持续发力,除拟新增600亿额度外,未来增量潜力可期。

另外之前政策明确提出,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今年起,力争将每年新增保费的30%定向投入A股市场。这意味着A股每年都能有几千亿的长期、稳定的增量资金。对保险公司而言,更多资金投资股市可改善资产配置结构;对资本市场而言,既能获得增量资金活水,又能引导资金流向科技创新领域,助力科技型企业发展。

搜狐财经:近几年,投资收益也对上市保险公司的利润增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也有保单持有人担忧,会不会等到市场不好的时候,投资收益下降会连带保单收益受到影响?保险公司应该如何去应对不同市场环境的挑战呢?

董希淼:保险公司在投资管理方面其实十分谨慎。虽然监管部门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如4月8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通知,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应的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上限提高5个百分点,但资金实际入市的节奏和数量仍由机构自主把握。

政策设置的是监管上限而非执行下限。对权益类资产的具体配置比例仍取决于保险公司对市场趋势的研判和投研能力。在具体股票选择方面,机构更有充分的自主决策权。所以保单持有人大可不必过度担忧收益以及风险问题。成熟的保险公司,特别是大型保险公司,在投资制度、风控制度方面都是比较健全的。

搜狐财经:几千亿的增量资金入市,当前低估值板块是否有定向提振作用?

董希淼:提振肯定会有。从保险资金的偏好看,相对高分红的蓝筹股,比如银行股可能更受关注。但从政策上看,硬核科技等是鼓励的方向。

建议AIC设立范围拓至优质城商行,科技保险将大有作为

搜狐财经:此次金融监管政策明确加大对科创企业投资力度,7日晚间兴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也已经获批筹建。您认为这对科创企业发展会带来哪些影响?

董希淼:在此之前,一共只有5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分属于工、农、中、建、交等5家大型商业银行。主要是为支持“债转股”,功能相对比较单一。当前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模式是“投贷联动”。内部的投贷联动,就是银行在向科技企业进行信贷支持的时候,通过投资子公司实现股权直投,即同时提供债权融资与股权融资。去年监管部门正式允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在服务“债转股“之外,开展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等业务。

这种模式与早期依赖外部的PE/VC合作的外部投贷联动有很大区别。目前五大行均已设立子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但也仅限于五大行。近期是兴业银行旗下兴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获批筹建。接下来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中还会陆续有其他银行申请设立,如近日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均表示将申请设立。

我的建议是,未来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的设立范围还要进一步扩大,可以扩大到科技企业较多、体制机制灵活、经营管理规范的优质城商行。我国银行业资产占金融业总资产超90%,如何更好地发挥银行业的生力军作用对科技创新至关重要。

搜狐财经:制定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意见,为科技创新提供风险保障,您觉得这对于那些处于初创期、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科技企业来说,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董希淼:科技创新是非常值得鼓励的,但周期相对比较长。研究表明,一项新的技术从推出到成熟,再到能够商业运营,周期可能普遍在15年以上。但是科技型企业往往是轻资产型,可供抵押质押的资产很少,这些制约了金融支持服务。

目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已取得一定进展,科技型企业可用专利、商标权申请质押贷款,但整体上还处于探索阶段。所以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增信措施、完善风险分担机制,是我们在发展科技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时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因此,保险机制的作用愈发凸显。通过开发专项科技保险,既能为企业特别是初创期科技企业分散风险、提供保障,同时保险本身能作为银行授信的重要增信措施。科技保险下一步大有作为,但还需要进行一些制度层面的完善与优化。

搜狐财经:未来这类科技保险的保障范围可能会包括哪些呢?研发成功率?或者产品安全性?

董希淼:科技保险,主要对科技企业或研发机构在研发、生产、销售、售后以及其他经营管理活动提供保障,但对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如果企业技术比较成熟,可能保险直接承保某一项目,也可能在在现有的基础上为企业财产、知识产权提供一些保障,甚至为核心人才、专业责任提供保障也是有可能的。

这很考验保险公司的能力。保险公司也好,商业银行也好,对科技创新领域特别对具体的细分领域、产业、技术,其实往往是不熟悉的。很多科技创新本来就是新的赛道,会面临哪些机遇、存在哪些风险都需要研究。这对金融机构的人才储备、行业洞察等考验还是比较大的。

来源:董希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