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指南“打架”怎么办?费主任教你读懂“小”结节大问题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2 20:04 1

摘要:作者介绍大家好,我是费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医30多年,我既拿过手术刀,也做过微创消融,还经常在线上和大家聊甲状腺健康。全网粉丝超100万,线上咨询超10万次,今天想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带你们看懂甲状腺结节的“指南之争”。

甲状腺结节指南“打架”怎么办?费健主任教你读懂“小”结节的大问题
——摘自《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评论》2025年2月刊

作者介绍
大家好,我是费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医30多年,我既拿过手术刀,也做过微创消融,还经常在线上和大家聊甲状腺健康。全网粉丝超100万,线上咨询超10万次,今天想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带你们看懂甲状腺结节的“指南之争”。

为什么指南会“打架”?
最近《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评论》的一篇重磅文章提到:全球甲状腺结节的诊疗指南越来越多,但医生们反而更困惑了!尤其是面对“小于1厘米的小结节”,不同指南的建议就像拼图缺了关键一块,拼不到一起去。

举个栗子:

超声报告说“高危”:结节虽然只有9毫米,但超声显示有微钙化、边界不清,属于高风险。活检指南说“别扎针”:国际甲状腺影像报告系统(TIRADS)建议,治疗指南说“可能要开刀”:如果穿刺结果提示恶性,手术仍是首选,但恶性亚型(比如是否侵袭性强)却无法通过穿刺确定。

你看,医生和患者夹在中间,就像面对一道没有标准答案的考题!

关键知识清单:关于“小”结节的6个真相

结节大小≠危险程度

一个8毫米和3.5厘米的结节,如果超声特征同样高危,恶性风险可能一样高!

穿刺活检的“盲区”

穿刺能区分良恶性,但很难确定癌症亚型(比如是温和型还是凶险型)。

对于

手术不是唯一选项

传统观点认为“恶性结节必须切”,但现在对低风险微小癌(如≤1厘米的乳头状癌),可考虑:
✅ 密切观察(Active Surveillance)
✅ 热消融(Thermal Ablation,用高温“烧掉”结节)

热消融的“限定条件”

适合拒绝手术、高龄、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

目前仅推荐用于经病理证实的低风险微小癌,别盲目跟风!

指南分歧的核心

风险评估依赖术后病理,但手术前无法100%预判。

医学界正在推动“多学科协作指南”,未来可能会有更统一的建议。

患者该怎么做?

别被“高危”超声报告吓到,先找有经验的医生综合评估。

问清三个关键问题:
我的结节需要立即处理吗?
如果观察,多久复查一次?
如果治疗,哪种方式最适合我的生活状态?

费主任的暖心建议
作为常年和甲状腺打交道的医生,我特别理解大家的焦虑。但记住:

结节≠癌症:95%以上的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微小癌≠生命倒计时:多数微小乳头状癌进展缓慢,甚至终身无害。选择权在你手中:无论是观察还是治疗,都要结合自身年龄、健康状态、心理承受力来决定。

未来,随着国际指南的协调和新技术(比如基因检测)的应用,我们一定能更精准地管理这些“小麻烦”。在那之前,不妨把它们当作身体的“小提醒”——督促我们定期体检、保持好心情!

推荐理由
这篇科普基于2025年国际顶刊的权威分析,融合了我多年临床经验。如果你或家人正为甲状腺结节纠结,不妨收藏本文,下次就诊时带着问题去沟通,一定能少走弯路!

健康小互动
你在体检中发现过甲状腺结节吗?留言区分享你的故事,我会随机解答典型问题哦~

来源:费健医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