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2日,北京市正式启动"网络辟谣宣传月"系列活动,以"e起辟谣 同心护网"为主题,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科技赋能的多维模式,向网络谣言"亮剑"。市委网信办联合市公安局、市文旅局等12家单位,在全市范围内发起文明上网倡议,旨在构建"全民参与、即时响应、精准
全城联动开启"护网"行动
5月12日,北京市正式启动"网络辟谣宣传月"系列活动,以"e起辟谣 同心护网"为主题,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科技赋能的多维模式,向网络谣言"亮剑"。市委网信办联合市公安局、市文旅局等12家单位,在全市范围内发起文明上网倡议,旨在构建"全民参与、即时响应、精准治理"的网络生态治理新格局。
五大倡议筑牢辟谣防线
活动现场发布的《北京市网络文明倡议书》提出五大核心主张:
1. 坚守认知底线:对未经核实的信息保持"零转发"自觉,拒绝成为谣言传播链的一环;
2. 提升鉴别能力:通过"北京辟谣"平台等官方渠道查证信息,运用"反向搜索""数据溯源"等工具识破谣言套路;
3. 强化责任意识:自媒体账号需遵守"先核实、后发布"原则,严禁断章取义、拼凑剪辑制造热点;
4. 主动参与治理:鼓励市民通过"12377"网络举报平台实时举报谣言,对查证属实的线索给予积分奖励;
5. 呵护未成年人:家长与学校共同引导青少年建立"信息批判思维",警惕游戏代练、明星八卦等领域的新型谣言。
科技赋能构建智慧辟谣体系
本次宣传月特别推出"AI谣言监测预警系统",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全市重点平台内容进行7×24小时扫描,实现谣言"发现-溯源-处置"全流程自动化。数据显示,2024年北京市网络辟谣平台共处置谣言信息11.2万条,同比上升37%,其中涉及民生政策、突发事件的谣言占比超60%。市委网信办负责人表示,将重点聚焦医疗健康、教育培训、城市治理等民生领域,通过"谣言粉碎机"系列短视频、沉浸式辟谣体验展等创新形式,提升公众科学素养。
社会力量共筑网络安全屏障
活动现场,互联网企业代表、网络大V、市民志愿者等百余人共同签署《网络辟谣承诺书》。抖音、快手等平台宣布升级"谣言标记"功能,对争议性内容自动触发权威来源标注;B站推出"青少年模式谣言拦截专区",通过动漫化解读提升辟谣内容的传播力。值得关注的是,"银发辟谣团""中学生网络安全社团"等民间组织首次亮相,标志着辟谣行动从"政府主导"向"全民共治"深入演进。
让网络空间始终充满阳光
"每一次对谣言的理性质疑,都是对网络文明的添砖加瓦。"市委网信办主任在启动仪式上强调,网络谣言不仅扰乱公共秩序,更可能引发社会焦虑,尤其在老龄化加剧、数字化转型加速的当下,构建清朗网络环境已成为城市治理的重要命题。随着宣传月活动深入社区、校园、企业,北京正以"绣花功夫"推进网络生态治理精细化,让"不信谣、不传谣、共辟谣"成为首都新的文明风尚。
以"指尖文明"守护城市软实力
当辟谣成为全民共识,网络空间才能真正成为凝聚社会共识的"同心圆"。此次北京通过制度设计、技术创新与公众参与的有机结合,为网络生态治理提供了"首都样本"。正如倡议书所言:"每一个网民都是网络文明的建设者,更是最终受益者。"让我们共同以理性之光驱散谣言迷雾,用"指尖文明"守护这座城市的智慧与温度。
来源:古典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