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男子口腔溃疡久治不愈,多次检查病因,医生一句话揭开真相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3 10:02 1

摘要:2024年,35岁的赵宇是高三的数学老师,工作上认真负责,多次被评为优秀老师。由于是毕业班,他每天都忙着备课上课,轮轴转12小时回到家还得继续批改作业,经常忙到半夜才开始第一顿饭,为了缓解压力经常半夜吃一些汉堡、炸鸡、麻辣烫这些食物。白天上课时为了打起精神,咖

2024年,35岁的赵宇是高三的数学老师,工作上认真负责,多次被评为优秀老师。由于是毕业班,他每天都忙着备课上课,轮轴转12小时回到家还得继续批改作业,经常忙到半夜才开始第一顿饭,为了缓解压力经常半夜吃一些汉堡、炸鸡、麻辣烫这些食物。白天上课时为了打起精神,咖啡更是一天四五杯,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年多,他的身体也渐渐亮起了红灯。

4月13日早晨,赵宇站在讲台前正讲题。黑板上的公式还没写完,他就感觉嘴角隐隐作痛,像是被小针头反复戳着。他下意识用舌头舔了舔,只觉得一处微突的肉球在下唇内侧突兀得扎人。他以为只是上火,便没多想。可当他大声讲解“导数应用”时,发现口腔传来了轻微的拉扯的刺痛感,这种不适让赵宇停了下来,含了颗溃疡片在嘴里,随后便提前布置了练习题。

就在他刚布置好题目准备坐下时,另一阵刺痛突然从舌根袭来。他猛地一缩脖子,嘴巴像被砂纸糙擦了一样,。他赶紧喝口热水润润,可水刚触及口腔口腔内部像是着了火一样,疼得他额头冒汗——原来不仅是下唇,连舌头侧面、颊粘膜也起了溃疡,足足三处。疼痛感牵扯着全身每一处神经,拿起杯子时手微微发抖,他把手机靠着水杯,双手扒拉着嘴,透过屏幕看见舌根那块肿痛位置越来越胀。他心里嘀咕着上火太严重了,便没多想。

4月23日下晚自习后,赵宇和几位同事去聚餐。刚喝了两口冰啤酒,他便感到整个口腔像被烧了一样,一股灼辣的刺痛从唇内侧迅速蔓延开来。他用舌尖舔了舔溃疡处,却感受到一股铁锈味迷茫在整个口腔中,他匆匆起身去洗手间漱口,冷水刚进入口腔,溃疡处便传来了一阵剧痛。他赶紧将水吐出,发现漱口水泛着淡淡的粉红色。他连忙抬头张开嘴,镜子里看到的画面让他腿一软:下唇内侧赫然铺着一大片白色膜状斑块,表面发灰,边缘隐隐发红,将嘴唇往上翻时,发现牙龈也开始泛红发胀。他突然意识到这次不对劲——这不像是“普通溃疡”,当晚他立即赶往医院。

随后,医生为赵宇安排了血常规检查、维生素水平检测以及口腔黏膜涂片检查。化验结果显示:白细胞为11.8×10⁹/L,远超正常数值,血沉为42mm/h;维生素B12轻度缺乏(156pmol/L,低于正常下限);口腔黏膜涂片未见真菌孢子或白色念珠菌感染,也无疱疹病毒抗原表达。结合他反复发作的病史和检查结果,医生诊断为复发性口腔溃疡,合并轻度维生素B族缺乏

医生耐心解释道,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于一种自身免疫相关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典型特征就是反复在同一或多处位置溃破、疼痛,间歇性发作并自行愈合。诱因多种多样,包括免疫紊乱、精神紧张、维生素B族缺乏、作息混乱等。尤其像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的群体,更是高发人群。

医生为他开具了维生素B2片、复方氯己定含漱液以及康复新液口腔喷剂。除此之外,他特别叮嘱赵宇,近期务必减少熬夜,避免长时间讲话和情绪激动;饮食方面要彻底远离辛辣、坚硬、过烫的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族和锌的食材,如鸡蛋、牛奶、深绿色蔬菜;同时建议他暂时减少教学负荷,给身体和免疫系统一个完整的休整周期。

赵宇听从医嘱后,回到家开始严格执行。他戒掉了平时最爱的麻辣小龙虾和夜宵炸鸡,晚饭开始以小米粥、蒸南瓜、煮鸡蛋等温和饮食为主。还特意买了西兰花、胡萝卜、坚果和杂粮面包当作日常补充。为了让自己缓一缓,他晚上备课时间缩短到10点前,睡前还强迫自己听音乐放松。希望用这些事情能让自己口腔的疼痛缓解一些。

然而,事与愿违。坚持用药一周后,赵宇却发现口腔内的溃疡非但没有消退反而隐隐变得更为敏感。他吃饭时依旧疼得咬牙切齿,喝一口温水也像在刀尖上打滚,说话也开始含糊不清。同事见他整天眉头紧锁、说话畏畏缩缩,都以为他嗓子出了问题。赵宇一边忍着疼一边安慰自己,也许是刚开始治疗,需要时间慢慢见效,可心底的那股不安却越来越浓。

到了第十天,疼痛仍然没有减轻的迹象,赵宇无奈之下,只好再次来到医院复诊。这一次医生又为他做了血常规、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维生素B族水平等项目检查,同时再次进行了口腔黏膜细菌培养,但结果依旧未发现特殊致病源。医生只能建议他继续沿用原方案,并强调多休息、缓解压力。赵宇心里满是困惑,看着一摞检验单,头脑发胀。他无法理解,为什么口腔的问题会如此久治不愈,又找不到病因。

6月18日,赵宇一张口讲课,就感觉口腔像贴了一层生锈的铁皮,铁锈味充斥着整个口腔。他走到垃圾桶前啐了口口水,再想张口时却发现嘴巴几乎张不开,一松口,唇内侧的溃疡处就被牵扯撕裂般地剧痛,像是活生生被针线绞着。他只能倒吸了口冷气,不得不抬手示意学生进行自习,他自己整个人靠在讲台边,缓缓吐着气。

第二节课刚开始,他咬牙讲了一句题干,口腔突然传来一股腥甜,舌尖一舔,发现嘴角不知什么时候裂开了口子,血混着唾液一股股流下。他强行咽了口口水,那股腥咸感反而让他恶心欲吐。他一边握着讲桌边缘,一边拿起水杯,可温水刚进入口腔,口腔像是着了火般传来抽痛,连呼吸都不敢太用力。他下意识捂住嘴,却感受到面颊竟然肿胀起来,硬硬的,他心里略过一丝惊慌,正当他发愣时,口腔的刺痛再次传来,疼得他颤抖起来,冷汗瞬间直流,路过的老师见赵宇弓着腰捂着嘴颤颤巍巍地站在讲台上,走近一看,吓了一跳,立刻将他送进了医院。

再次来到医院后,在急诊室,医生对赵宇进行了更为全面而深入的检查。除了常规的血常规、口腔黏膜涂片外,这次特别追加了免疫功能三项、血清HIV抗体+抗原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检测。结果陆续回报:白细胞升至14.2×10⁹/L,CRP升高至50mg/L,血沉加快至65mm/h;免疫球蛋白IgG与IgA显著偏高,T细胞亚群比例紊乱,提示存在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或受抑。

最终,HIV抗原抗体联合筛查结果呈阳性,医生进一步核查其CD4+T细胞计数,仅为200 cells/μL(远低于正常下限);同时,HIV RNA病毒载量高达68,000拷贝/mL。所有指标共同指向一个结论:赵宇已确诊为HIV感染,并进入疾病的早期发病期

听见这个消息时,赵宇如遭雷击,整个人僵坐在诊室的长椅上,瞳孔剧烈收缩,声音发颤:“医生你们是不是检查错了!我只是个高中老师,工作这么忙,每天两点一线,哪有时间做那些事?我也不抽烟不喝酒,怎么会是艾滋病?!”他握紧了双拳,喉头哽咽着,仿佛整个人在空气中找不到落脚点。

为了进一步厘清感染来源,医生开始详细追问赵宇在过去一年里的日常习惯。从是否有过高危性行为、去过牙科医院、献血等,都逐一盘问。整个问诊过程持续了将近四十分钟,赵宇一一都否认了,高三毕业班让他压根没有任何休息的时间去干其他事情。正当医生也陷入疑惑时,突然想到了什么,继续耐心仔细地问了赵宇的生活、饮食、工作习惯,果然发现了一丝端倪。

医生盯着他看了几秒,缓缓开口:“真是太可惜了。你确实一直非常注意生活卫生,也没做什么所谓的‘危险行为’,但你却忽略了这1个细节可,导致你的身体健康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临床上许多患者和你一样,本可以早发现、早预防,甚至不感染,但就是忽略了这1个不起眼的细节,最后却被病毒趁虚而入,悔之晚矣!”

赵宇至今都没想到,自己会因一个习以为常的生活细节,感染上HIV。他自从带了高三,生活节奏极快,,连喝水都得挤时间。办公室空间不大,备课组共用一个饮水机和几个杯子,谁用完就放回消毒柜,有时来不及消毒,洗一洗就接着用。赵宇觉得,大家关系熟,都是老师,没什么大碍。

真正的问题不在“共用杯子”这件事本身,而在于他长期存在的口腔溃疡和黏膜破损

过去三年,赵宇每个月都会长口腔溃疡。作息紊乱、精神紧张,让他的黏膜屏障逐渐变薄。他经常嘴角破口、舌根刺痛,有时下唇甚至会溃烂出血。吃饭喝水时一碰热,就火辣辣地痛。可他总认为是“上火”,也从未系统治疗,只靠涂点喷剂应付过去。溃疡刚好,又复发,就这样反反复复,形成了慢性创口。而另一位办公室老师,几个月前刚做过种植牙手术,牙龈出血、口腔疼痛多次提及。有几次,他也照旧使用了办公室的杯子。

HIV病毒虽然在空气中极难存活,但在封闭潮湿的唾液或血液残留中,其活性可维持短时间。共用水杯并不是高危行为,但一旦发生在“双方口腔都破损”的状态下,传播的可能性就会显著上升。赵宇就是在这样的双重破口下,无声无息地被病毒侵入。

他没有抽烟喝酒,没有高危行为,也没去过任何非法场所。可病毒并不需要他犯下“错误”,它只需在赵宇一次次“无所谓”的日常疏忽中,等待机会。那些被忽略的共用行为——剃须刀、牙刷、水杯、餐具……在大多数健康人身上或许无害,但在“免疫力低下+黏膜屏障受损”的人身上,就可能成为病毒突破的入口。

资料来源:

[1]徐一琦.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和复发率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5,32(03):524-526.

[2]于栋林,曹璋,王文龙,等.以中线对称口腔溃疡为主要症状的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25,35(02):157-159.

[3]乔静,苏娟萍.苏娟萍应用升阳益胃汤治疗口腔溃疡经验[J].中国民间疗法,2025,33(08):39-40+76.

(注:《35岁男子口腔溃疡久治不愈,多次检查病因成谜,医生一句话揭开真相》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文章原创禁止转载、抄袭)

来源:杨Dr科普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