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共临沂市委网信办的指导下,临沂市融媒体中心(传媒集团)“在临沂”客户端品牌栏目“在临沂网评”全方位集纳、展示全市优秀网络评论作品,剖析社会热点,回应群众关切,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奋进力量,努力在全市范围打造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网络评论生态圈,传播临沂好声
编者按:在中共临沂市委网信办的指导下,临沂市融媒体中心(传媒集团)“在临沂”客户端品牌栏目“在临沂网评”全方位集纳、展示全市优秀网络评论作品,剖析社会热点,回应群众关切,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奋进力量,努力在全市范围打造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网络评论生态圈,传播临沂好声音,汇聚临沂正能量。
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民营经济促进法》,标志着我国民营经济从“政策性包容”向“法治化保障”的深刻转变,释放出国家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信号,体现了国家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决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山东作为民营经济大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51.7%,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63.5%,民营企业进出口占全部进出口的75%,全省民营经营主体占全部经营主体的98.9%,妥妥地撑起山东经济的“半壁江山”。2024年,全省有50家民营企业入围“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5万家,成为山东高质量发展“走在前,挑大梁”的硬核力量。民营经济是典型的“环境经济”,哪里的营商环境好,企业就往哪里去。从线下办事“只进一门”,到线上办事“一网通办”,山东民营经济拔节生长的背后,是山东持续发力,对民营经济“高看一眼、厚爱一层”的支持。作为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该法通过消除制度枷锁,厘清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当政策稳定、规则清晰,在鲁民营企业大显身手正当其时。
法治是最强的发展信心。山东人敢闯敢干,民营经济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经过市场的洗礼,既产生了魏桥集团、南山集团、东明石化这些营收超千亿的“塔尖力量”,中小民营企业更是如“满天繁星”,临沂现有市场主体153万户,平均每7个人里就有一个民企老板。经济增长的信心,藏在制度质量里。年初,民营企业座谈会强调,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将一以贯之坚持和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将“两个毫不动摇”上升为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确认民营经济的地位,相当于给民营企业家穿上“护身符”,这种“制度性保障”比短期补贴更能激发企业的长期信心。今年一季度,山东临工进出口总值达9亿元,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的出口货值超6亿元,全省像临工这样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突破5万家,实现进出口值6237.5亿元;全省民间投资同比增长5.5%,工业技改民间投资增长11.7%,民间投资活跃度和带动作用明显提升,彰显民营经济的发展信心。
法治是市场经济的最可靠保证。市场经济的核心是自由竞争,民营企业嗅觉灵、动作快、应变能力强,更擅长在危机中挖掘新机。同时,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关税挑战频发的背景下,民企不仅面临着经营难题,还遭遇转型的瓶颈与压力。通过法律形式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不但可以打破市场准入的各种壁垒,消除以往存在的歧视性条款和双重标准,而且压缩了执法模糊空间和自由裁量权,对执法部门形成更强约束,充分调动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民营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这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里程碑事件。山东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鼓励民营企业投身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建设,2024年,民营资本首次进入山东核电领域,民资参股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开发比例达到40%,“政策暖意”源源不断释放出“发展暖流”。
民营经济“活”,则经济全局“活”。民营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山东产业基础雄厚、科创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有了法治护航,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在临沂特约评论员 禚艳华
为切实推动临沂市网络评论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中共临沂市委网信办联合临沂市融媒体中心(传媒集团),以“在临沂网评”栏目为依托,启动“好评临沂”网络评论大赛。“在临沂网评”栏目现长期向社会各界广泛征稿,欢迎全社会评论创作爱好者踊跃投稿!
来源:在临沂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