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0日,印度与巴基斯坦宣布达成停火协议,暂时结束了这一轮突如其来的边境军事对峙。尽管停火后局势依然存在零星摩擦,但大规模交火已经停止。而中方其实从冲突爆发初期就开始调解,尤其在5月10日当天,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分别与印巴两国外长通话,成为事态转变的重要节点。
莫迪这是被打昏了头脑吧?竟然敢对中资大坝下手?王毅外长21字定调关系,最大赢家和输家都已诞生。
5月10日,印度与巴基斯坦宣布达成停火协议,暂时结束了这一轮突如其来的边境军事对峙。尽管停火后局势依然存在零星摩擦,但大规模交火已经停止。而中方其实从冲突爆发初期就开始调解,尤其在5月10日当天,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分别与印巴两国外长通话,成为事态转变的重要节点。
在与巴方通话中,中方先是表达了对巴基斯坦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支持,但随后也强调,既然双方已经声明要停火,就应该共同遵守,不要破坏了这来之不易的和平,避免爆发新一轮的冲突。
而在与印度方面的沟通则更直接一点,明确表示,中方是非常支持在有理有据的情况下进行反恐的。言下之意就是中方支持印度反恐,但不能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随意指责邻国,以免局势进一步恶化。
王毅外长随后还强调:“印度和巴基斯坦是搬不走的邻居,都是中国的邻国”,这21个字无疑是定调了中印巴三方的关系,也解释了我国这次为何要在其中积极调停。
克什米尔地区距离中国边境仅数百公里,任何战乱都可能波及中国领土的安全,中国绝对不会允许自家门口出现失控冲突,特别是在当今俄乌、巴以、美伊等多重冲突并行的背景下,中国对亚太稳定的维护意愿更为迫切。
而且中国在巴基斯坦的投资项目,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会直接受到冲突的威胁,位于巴基斯坦境内的尼鲁姆·杰鲁姆水电站便是典型案例,这座总装机容量96.3万千瓦的水电站,是中国企业在海外承建的最大水电项目,却在此次冲突中遭到炮火破坏,损失惨重,巴基斯坦军方发言人透露,电站的关键设施在炮击中受损,修复工作可能耗时数年。
尼鲁姆·杰鲁姆水电站
巴方虽然没有明确点名印度军方是幕后黑手,但从袭击时间、地点和军事动线分析,很难排除印军是有意打击中方资产、试图向中巴经济走廊“开刀”的可能性。
至于这种头脑发昏的操作,不少人认为这是莫迪的“战略误判”,莫迪政府或许认为,中国当前被南海局势、台湾问题、与美国的贸易摩擦等问题缠身,无暇对南亚局势强硬应对,因此可以“适度测试”中国的反应。但对于这种挑衅,中方绝对没有多大的忍耐度,印度若继续试图在边境问题或巴基斯坦问题上“碰瓷”中国,那莫迪就或将承受两个有核国家的怒火。
对于这场冲突究竟谁才是最大赢家和输家,其实已经非常明了了。虽然双方都在国内强调自己是冲突中的“胜利者”,但战争并不只是靠口头声明来评判输赢。
根据现有公开信息,印度方面在此次冲突中损失了多架“阵风”战斗机和俄制苏-30等机型,同时还有一套S-400防空系统遭打击。据防务分析机构估算,这些装备总价至少超过25亿美元。再加上被击落的大量以色列制造的自杀式无人机,印度的装备折损规模在近年来南亚冲突中并不多见。
相比之下,巴基斯坦虽然没有主动发动冲突,但在遭遇空袭后进行的反击,军事成效明显,其“空中防御-空中反击”体系获得实战检验。虽然巴方也有基础设施损失,但整体上经济损耗与印度相比更为有限。尤其是战争期间未见巴方遭受严重民间基础设施攻击,也未发生大规模人员伤亡事件,单从这些方面来看,那印度是最大输家无疑。
但要说这场冲突中谁是赢家,恐怕是没有的,虽然巴基斯坦打赢了这场战,但这并不等于战略胜利,冲突再次加剧了印巴之间的长期互不信任,恢复信任机制、重建边界沟通平台仍需时间,这也可能为日后的冲突再次埋下隐患,你们认为呢?
信息来源: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印巴互相轰炸至少38人死亡 “一带一路”水电站被炸坏》
来源:亮仔说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