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假的不得了,上门做饭,最不可能跑量了,吃饭时间是固定的,一顿饭就算你做好配菜直接带上门也要1个小时吧,五家五个小时,再加半小时通勤就是2.5小时,总共7.5小时,请问怎么分配啊,如果不能同时做五家又怎么能有2万,真的张口就来。”
上门做饭,每天6单,月入近2万。
这两天,看到这条热搜的网友,都吵翻了。
有表达羡慕的,也有质疑和嘲讽的。
“这是做满汉全席吗?炒几个菜能挣这么多?”
“可真是够‘能’的,反正吹牛不上税。”
“自己采访自己是吧,我也可以拍一个视频说自己月入3万。”
……
还有人直接上数据打假:
“假的不得了,上门做饭,最不可能跑量了,吃饭时间是固定的,一顿饭就算你做好配菜直接带上门也要1个小时吧,五家五个小时,再加半小时通勤就是2.5小时,总共7.5小时,请问怎么分配啊,如果不能同时做五家又怎么能有2万,真的张口就来。”
大家的怀疑有没有道理?
有。
毕竟这年头,干净的钱不好挣。
不过,咱也别着急否认别人的挣钱能力。
我特意去找了一下那位新闻当事人潘女士的视频账号,看了她每天的日程表,不得不说一句:
有些人,来钱的路子真的挺绝的。
首先说个前提,潘女士不是做固定的早中午三餐。
她的服务对象中,有不少休息时间没那么「正常」的年轻人,而且90%都是年轻女性。
每天做的饭菜,也都是客户提前预定好的,她只要上门做就行。
拿她的一个热门视频举例。
潘女士的一天,是从早上七点半的通勤开始的。
坐地铁去客户家,做一个早午餐。
啥叫早午餐。
早餐+午餐便单。
一份意面,一份煎龙利鱼,一份培根滑蛋贝果,一份虾仁蔬菜沙拉。
4道菜,40分钟搞定,净赚88。
紧接着,她就马不停蹄地赶到下一家。
4个菜:芦笋炒虾仁+黑皮鸡枞+水煮牛肉+番茄炒蛋。
10点抵达,11点结束,又一单88。
11点半,到第三个客户家。
换个菜单,继续3菜一汤。
中午也不休息,自己随便对付一顿,下午继续开工。
1点到3点还是去客户家做午饭,一般还能做两单。
再就是晚上5点半左右,最后一顿晚餐。
根据饭菜数量的不同,收费标准也不一样,多的比如团建餐,十多个菜,一次收费至少都要四五百,多的能到七八百。
也就是说,月入2万也不是不可能。
忙完这一切,天也黑了。
别看潘女士只是做几顿饭,可这工作量和工作时长可不少。
至于收费标准,大城市生活节奏快,为了追求饮食健康,还真有人愿意出这个钱。
你去网上随便搜一下,上门私厨,收入比潘女士高的大有人在。
但如果你问,我感觉自己厨艺也不错,能不能吃这碗饭?
咋说呢?
做饭这事看着挺简单,可还真不是来个人就能月入上万的。
具体的,今天我就拿潘女士的例子和大家分析一下,看看里面的门道。
01
潘女士上门做饭,不是一拍脑袋就决定的。
之所以敢走这一步,有两个很关键的因素。
一个就是对需求人群的精准把握。
有网友问潘女士:怎么你每天都有这么多订单,为什么每个时间点都有人要吃饭?
潘女士的回答是:
“杭州是座互联网城市,这里有各种各样生物钟的年轻人,有些人可能醒来就下午两三点了,每个人的生活节奏不一样。”
另一个,明确市场需求后,怎么精准定位每一个客户也是问题。
潘女士刚入行那阵子,也没啥客户。
她就自己主动去找,不仅向身边的朋友推荐,还在各个网络平台发布消息,尤其是做起了自媒体。
现在潘女士的很多客户,都是看了她的视频,才找她下单的。
这就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第一个赚钱门道:信息化。
之前,看过一个报道。
一个叫堵舜的小伙子,考研失败。
这事放在其他学生身上,挺难受的吧。
可他不但不伤心,反而挺亢奋。
为啥?
因为在备考的这段时间,她发现了一条商机。
不少同学学习的时候都会被手机干扰,可不带手机又不方便,那么有什么办法能暂时将手机封印呢?
于是,他便搜索了相关的信息。
别说,像他这样的“手机依赖症患者”还挺多。
然后,他从网上看到的保鲜用的“定时开启储物罐”中受到启发,发明了一款“手机定时盒”。
短短4年时间,卖出30万台。
中国人有句老话:“先知三日事,富贵五千年。”
说白了,咱普通人没啥资源背景,又想多挣钱,在这个讯息爆炸的时代,就要有整合信息,提炼信息的能力。
只要你知道的够多,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信息差,不说挣大钱,一定会比身边人多几条赚钱的门路。
02
潘女士的做饭视频里,有3个细节。
第一,潘女士上门做饭,如果遇到客户厨房没有清理,她会先将其打扫一遍,然后做完饭再清理一遍。
第二,客户想吃什么她就做什么,而且潘女士每次给客户提供的菜单尽量不重样,也就是说,她需要不停地学习新菜式。
第三,潘女士的客户都是经过精心筛选的,不仅保证通勤距离在半小时左右,除非是大单,料理时长也不会超过1个小时。
这就叫做专业,其中也藏着赚钱的第二条门道:极致化。
还记得那位被《人民日报》点赞的李阿姨吗?
这几年餐饮行业啥环境,不用我多说了吧。
所以就算摆摊卖菜的贩夫走卒,都受到冲击。
但李阿姨没有望店兴叹,反而对自己的工作更加精益求精。
她发觉,很多上班族忙着工作,挤不出安排饮食的时间。
她便推出“一周菜单”,把简单的食材,搭配出健康、美味的套餐,还不带重样。
针对年轻顾客,她还会把菜洗好、切好,回家只要炒一下就可以吃。
更甚,怕有人不会做,还附赠每道菜的烹饪方法。
放多少料,炒多少时间,写得明明白白。
用网友的话说,她恨不得把菜烧好了喂给自己吃。
结果我们也看到了,李阿姨的菜卖爆了。
刘润有一段话说得很深刻:
“任何一件事做到极致就能获得巨大的成功,但是你对「极致」这个词不要有误解,极致是99分,顶尖高手是90分,优秀大概是80分,但是大多数人误以为10分就是满分。”
谁都不是傻子,同一件事,为什么你能挣到钱。
不就是别人能从你那获得更多“超常规”的体验吗?
03
在《潇湘晨报》的采访里,潘女士展现出自己超强的时效。
“我现在每天基本上7点45左右出门,中间没什么休息时间,从早到晚都没停过。”
她对自己的评价也是,精力旺盛。
这就是我想说的第三个赚钱门道:速度化。
有时候我们不是没有赚钱的门路,而是大多数情况我们只停留在“光说不做”。
前段时间,主持人欧阳夏丹讲过一个故事。
一个学艺术的男生大学毕业,暂时没有太好的出路。
他就一边教小朋友画画,一边在姐姐的餐厅里打工。
同时,他又喜欢拍点东西,就自学了摄影和剪辑。
平时没事,也会给姐姐的餐厅拍摄宣传短片。
后来,欧阳夏丹看到了小伙的作品,便邀请他做自己的兼职剪辑师。
小伙欣然接受,而且每次欧阳夏丹给他的任务,他都会在很短的时间完成。
有一回,午夜12点,欧阳夏丹还收到过他提交的成品。
欧阳夏丹觉得小伙太拼了,告诫他要注意身体。
可小伙却告诉她,白天挺忙,只能晚上剪视频,不过这些都是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他乐此不疲。
原来在做兼职期间,小伙和朋友瞅中宠物经济的风口,二话不说开了家宠物店,最近正在筹备他们的第二家分店。
听到这儿,欧阳夏丹感叹道:“这个时代变化太快,机会都是趟出来的,不是等靠要出来的。”
是啊,搞钱有时候真的没啥捷径可走,有个好想法,就要快速行动,然后往死里嗑。
接下来,就是量变引起质变。
04
话说回来,上门做饭可不止潘女士这一家,为什么她突然就火起来了?
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她不停地在自己的短视频账号上分享Vlog,将自己的能力广而告之。
同时,在形象上也做了一些设计,至少在感官上有别于普通的“做饭阿姨”,显得“高大上”一些。
这就是我想说的第四点:品牌化。
说件身边的小事。
3年前,小区楼下有两家卖卤肉的。
A开始只是一个小摊位,每天四点出摊,有时我下班比较晚,路过摊位还见它没卖掉。
B一开始就租了个门面,还是紧靠着小区出口的黄金位置,味道不错,生意挺好。
你猜最后活下来的是哪一个?
答案是A。
这3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A做了3件事:
1,小区楼下开了家蜜雪冰城,他立刻租下了旁边一个十平米不到的狭窄门面。
2,建微信群,到处拉人进群,办会员,送优惠券。
3,给卤肉店起了个朗朗上口的名字,并且在抖音上开了个账号,一边卖货一边直播。
B呢?啥都没干,甚至连招牌也都做得非常简单潦草,后来小区门面改造,他还搬进了一家更小的店面,渐渐顾客越来越少。
老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
可这个时代,你要是不懂点自我营销,还真不见得别人能够看到你的内在美。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句话:
“你的能力相当于银行卡上的后位数,而你的认知和行动决定了银行卡的前位数。”
这个社会上,有些东西的确是天生的,我们无法改变。
可若是你是一个「四化」型人才,那么在“钱途”上也许就没那么焦虑了。
共勉。(王耳朵先生)
来源:娱记娱乐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