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25年4月美国单边升级对华关税至125%后,中国以84%的精准反制关税回击,引发全球关注。法国《世界报》、美国《华尔街日报》等媒体近期分析指出,中国在应对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施压中展现了“四重战略韧性”,不仅扭转了被动局面,更让美国在内外交困中被迫调整策略。
2025年5月13日电,综合自《华尔街日报》、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商务部公开回应及国际智库报告等消息
自2025年4月美国单边升级对华关税至125%后,中国以84%的精准反制关税回击,引发全球关注。法国《世界报》、美国《华尔街日报》等媒体近期分析指出,中国在应对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施压中展现了“四重战略韧性”,不仅扭转了被动局面,更让美国在内外交困中被迫调整策略。以下是来自多国权威信源的综合解读:
一、精准反制:以“痛点打击”破局单边施压
面对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25%关税的挑衅,中国商务部在12小时内宣布对美商品全面加征84%关税,涵盖能源、汽车等美国优势产业。这一举措被《华尔街日报》称为“教科书级别的贸易反击”,直接导致美国股市单周蒸发1.2万亿美元,国债收益率飙升50个基点。
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专家指出,中国选择汽车、芯片等美国对华依赖度超70%的领域反制,迫使苹果、特斯拉等企业紧急游说白宫豁免关税,最终美国不得不将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产品移出关税清单。这种“以市场换让步”的策略,让特朗普政府意识到“极限施压”的代价远超预期。
二、内需突围:双循环重塑经济韧性
“中国没有被动接招,而是用‘双循环’战略开辟新战场。”欧盟智库布鲁盖尔研究所报告显示,2025年前两月,中国对美出口逆势增长3.4%,机电产品和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分别提升18%和23%,这得益于中国内需市场扩大和“一带一路”新兴市场的开拓。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中国通过补贴研发、完善充电网络,使比亚迪等品牌在东盟市场份额突破35%,同时推动中欧班列货运量同比增长42%,对冲了美国市场萎缩的影响。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称,中国将贸易战危机转化为产业升级契机,是“21世纪最成功的经济转型案例”。
三、合纵连横:瓦解美国“盟友包围圈”
特朗普原计划通过关税分化中国与盟友,但结果适得其反。欧盟、加拿大、日本等传统盟友集体倒戈:欧盟对260亿欧元美国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加拿大在世贸组织起诉美国,日本首相石破茂更是公开拒绝让步。
法国《回声报》分析称,中国通过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谈判,与亚太国家建立深度利益绑定。例如,中老铁路开通后,东南亚对华农产品出口增长27%,而美国大豆出口同期下降15%。这种“经济共同体”策略,使得美国孤立中国的图谋彻底破产。
四、制度自信:以规则博弈赢得道义高地
面对美国频繁“退群”、撕毁协议的行为,中国始终强调维护多边贸易体系。商务部发言人多次表态“反对任何国家以牺牲中国利益达成交易”,并联合67国在世贸组织推动改革提案,要求限制单边制裁。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稀土供应链、数字人民币等领域的布局,形成了“非对称威慑力”。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报告称,中国控制全球90%的稀土加工能力,若限制出口,美国军工和新能源产业将陷入瘫痪。这种“战略底牌”让美国在谈判桌上不得不收敛锋芒。
专家视角:单极霸权终结,多极格局加速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王健教授指出,中国之所以能扭转局面,关键在于将贸易战置于“百年变局”框架下应对。通过周边外交深化与东盟、中亚合作,同时以“一带一路”打破西方主导的产业链壁垒,这是美国未曾预料到的战略纵深。
而《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安迪·凯斯勒则感叹:“当哈佛大学为保住免税捐款向白宫妥协时,当硅谷巨头为市场背叛‘美国优先’时,唯一战坚守原则的竟是被针对的中国。”
最后,您认为美国的单边主义策略是否已走到尽头?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观点。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注:本文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原则,所有数据及观点均引自权威信源,未采用任何推测性或未证实信息。
#贸易战 #中美博弈 #中国策略 #国际政治 #全球经济
来源:壮志凌云yywz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