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幽门螺杆菌(Hp),这种寄生在胃里的细菌看似微小,却是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一级致癌物,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密切相关。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科学防治这个胃部“杀手”。
幽门螺杆菌(Hp),这种寄生在胃里的细菌看似微小,却是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一级致癌物,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密切相关。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科学防治这个胃部“杀手”。
感染率高,危害大
幽门螺杆菌是全球感染率最高的细菌之一。在中国,40%~60%的人群曾感染幽门螺杆菌,但不同地区差异显著:农村感染率(50%~60%)高于城市(35%~45%),经济发达地区如上海、北京感染率(30%~40%)较低,而西部地区如甘肃、青海则高达6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家庭聚集性感染现象突出,若家庭成员中有感染者,其他成员感染率可达70%。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多数人无明显症状,但长期携带可能引发慢性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数据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患胃癌的风险比健康人群高4~6倍。我国约有80%的胃癌病例与之相关。
早诊早治,很关键
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几个:
尿素呼气试验(碳-13或碳-14):无创、快速,只需口服标记尿素后吹气,就能诊断胃内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准确率高达95%以上。碳-13无放射性,适合孕妇和儿童;碳-14价格低,但含微量辐射。
胃镜检查:在观察胃黏膜病变的同时取组织检测,准确性高,但属于侵入性检查,适合有胃痛、反酸等症状的患者。
粪便抗原检测:适合儿童或无法耐受胃镜的人群,操作简单但普及度较低。
血清学检测:通过血液查抗体,但无法区分当前或既往感染,多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科学防治,讲方法
预防感染主要在于切断传播途径。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口-口”“粪-口”传播。以下措施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分餐制:避免共用餐具,使用公筷分餐,减少唾液传播。
餐具消毒:定期用沸水煮沸餐具10~15分钟,高温可杀灭细菌。
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避免咀嚼后喂食孩子,以防唾液传播幽门螺杆菌。
饮食卫生:少吃生冷、未煮熟的肉类。避免吃路边摊。
治疗感染:规范用药,避免耐药。若检测发现幽门螺杆菌阳性,需遵医嘱采用“三联”疗法(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或“四联”疗法。
需要警惕的是,治疗前需通过尿素呼气试验或胃镜检查确诊,应遵医嘱治疗。治疗期间全家筛查,防止交叉感染、复发。
高危人群,定期查
以下人群要定期检测:有胃癌家族史者;长期胃痛、反酸、口臭者;家庭成员中已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文: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内镜中心 刘凯军
编辑:刘洋 李诗尧
校对:杨真宇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1Q3GXEDS】获取授权
来源: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