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人工智能技术浪潮推动下,广电视听行业迎来深刻变革,智能化、沉浸式、强互动的新型视听生态正在加速构建。《综艺报》邀请电视台、网络视听平台、影视公司相关负责人及专家,多维度解读AI技术对行业的影响,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
在人工智能技术浪潮推动下,广电视听行业迎来深刻变革,智能化、沉浸式、强互动的新型视听生态正在加速构建。《综艺报》邀请电视台、网络视听平台、影视公司相关负责人及专家,多维度解读AI技术对行业的影响,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
罗列异:新技术重构内容创作与传播生态
罗列异 浙江卫视(中国蓝新平台)技术中心主任
人工智能技术与广电视听平台的深度融合,是技术驱动行业变革的必然趋势,如今正从“工具赋能”迈向“生态重构”阶段。
首先,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效率革命正在显现,在AI赋能下,广电视听实现内容生产自动化,如自动生成脚本、剪辑视频、优化推荐等,大幅降低人力成本,提升生产效率。由浙江广电开发的智媒果AI,能够使节目素材处理效率提升47%,内容生产成本降低超过60%。
其次,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用户体验的升级。智能陪看、虚拟主播、个性化推荐等功能,可增强用户的互动性与沉浸感。如《越韵中国年》春晚的“一键识屏”功能,能为用户提供剧情解析和动作教学,让观众深入体验越剧文化魅力。
最后,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产业的拓展。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推动广电视听与文旅、教育、商业等领域深度融合,催生新的商业模式。例如,打造“AI深度体验馆”,实现文化IP的线下转化,拓展行业发展空间。
浙江广电以“智媒果AI”为核心载体,开展包括智媒果AI平台建设、内容生产智能化、用户交互创新、文旅融合等多维度的融合实践。未来,浙江广电计划在下一代智能中枢实现“三个跨越”,即从内容理解到文化感知、从人机协作到“人智共生”、从工具赋能到生态重构,目标是打造“视频化智能体”互动产品与开放的AI生态平台。
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广电行业释放更多人力投入创意工作,提升内容生产力;增强用户体验,让内容更具吸引力和参与感;推动文化创新,扩大传播影响力等方面的效能已经显现。在把握这些机遇的同时,业界需重视如何平衡技术与人文之间的关系,如何强化合规管理等。AI是工具,将其应用于优质内容创作的同时,也要避免过度依赖技术导致内容同质化。此外,希望从业者能够建立健全行业标准,加强对AI生成内容的审核与溯源机制建设,推动更多机构完成算法备案与安全评测,保障内容安全与用户权益。
杨杰:深入理解AI能力 创作创新内容
杨杰 芒果 TV 智能算法部负责人
早期阶段,AI在广电视听领域主要应用于内容理解、个性化推荐等基础功能,扮演辅助角色。随着技术发展,AI正逐渐拓展至内容创作环节,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创作意图,并协助完成剧本创建、视觉元素设计、音视频生成等工作。当前,AI技术在广电视听领域的应用正在稳步深化,AI正从单纯的工具转变为能够提供创意参考、丰富表现形式的协作伙伴,为内容生产提供新的可能性和效率提升。
仅就内容生产方向而言,芒果TV积极探索AI技术与传统内容创作的结合,推出AI导演“爱芒”并成功应用于综艺节目录制,同时正在拓展其在节目模式洞察与生成方面的能力;通过研发专业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生产平台,覆盖从分镜设计到视频生产的全链路流程,目前已有数十个AIGC内容创作项目完成制作并上线;此外,还在培养AIGC内容创作专项人才团队,为AI与内容深度融合提供人才支持,持续探索AI赋能视听内容创新的更多可能。
通过实践可以发现,深入理解AI能力的内容创作团队,能够创造更具创新性的内容。因此,加深广电视听内容生产团队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相互了解,是当前较为关键的一环。广电机构可以通过建立系统化的AI赋能计划,帮助内容团队理解AI工具的特性和应用场景,有效降低新技术使用门槛。实践证明,创作者一旦熟悉AI工具,往往能在应用过程中发现预期之外的创新可能,进而开发出新的表达形式,最终为观众呈现更加丰富多元的视听体验。
面对新技术带来的行业新变化,希望相关部门能够给予更多支持:首先,希望有关部门协调构建跨学科AI创意人才培养体系,解决当前技术与内容创作复合型人才短缺问题;其次,希望提供相应的算力支持,以降低大模型开发及应用投入;第三,希望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为创新应用提供适度政策空间。希望在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下,有效促进先进算法与内容生产的深度融合,推动产业技术创新与文化价值提升。
白一骢:让技术实现创意,而非取代创意白一骢 灵河文化创始人兼CEO
以从业者的角度来看,广电视听平台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既是产业升级的加速器,也是内容创作范式变革的催化剂。影视行业是“创意工种”,而AIGC等属于“技术工种”,创作者要从多方面入手拥抱技术创新,不仅要掌握AI工具、提升工作效率、持续探索新的内容形式,还要强化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所以,面对新技术的兴起不要恐慌,可以充分利用AIGC等新工具,让技术实现创意,而非取代创意。希望AI能够解决创作者在创意生产上70%的问题,把更多高端的、情感的、拔高的和创新的部分交给思想活跃的创作者。
灵河文化已经在很多项目中尝试AI辅助,较为常见的是在剧本完成阶段使用AI生成可供参考的概念设计图,还会通过AI为实拍做一些预演。灵河文化与高校合作,建立实验组,共同探索AIGC应用。一是针对创作。二是针对制作,尤其是制作方面的预演规划,比如,关于核心戏份,导演怎么拍、演员怎么演、有难度的场景如何实现等。三是进行防御性评估:当剧本提交给平台时,平台通常会使用AI评估,我们则可以用AI针对性分析平台可能提出的问题,使双方工作更加协调。
关于人工智能技术在广电视听领域的应用,我认为人工智能技术迭代将推动影视工业化进入新阶段。目前人工智能可以做一些辅助性创作和参考类工作,它更像是在已有创作经验基础上进行组合与再加工,对编剧和策划来说,AI可以视为创意发散或润色的工具。但是未来,AI或将帮助编剧创作。
大模型产品出现至今,我们可以看到,先进的工具能够帮助影视创作者获得更好的创造力。在人工智能与广电视听产业飞速融合的过程中,希望有关部门能够为各类创作者提供更多的AI技能培训,帮助他们了解和掌握AI技术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方法及技巧,如虚拟制片、智能审核等,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培养既懂内容创作又具备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也希望平台能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进一步解决算力不足导致的卡顿、渲染时间过长等问题。
期待通过多方协同推动技术创新,提升创作效率、作品质量,丰富影视内容,实现影视行业的高效发展与繁荣。
司若:提效需打破版权与伦理困局 影视经验反哺技术向善
司若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人工智能技术已深度融入广电视听产业链各环节,从前期策划、剧本创作与评估,到拍摄筹备,再到后期制作中的语音合成、特效生成等环节,AI技术均发挥显著赋能作用。在下游宣发阶段,AIGC提供的专业设计模型(如美术创作模型)大幅提升创作效率,降低操作门槛。总体来看,人工智能技术有效提升行业全流程效率,压缩时间并降低资金成本。就行业现状而言,AI已逐步承担基础性工作,从业人员亟需通过学习,掌握、运用并驾驭AI技术,以应对行业变革带来的挑战。
从人工智能与广电视听行业融合发展的实践来看,仍存在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其一,版权归属与使用规范亟待明确。在模型训练阶段,素材、数据库、语料库的合法来源界定,以及AI生成内容的版权确权与使用授权机制,均可能引发法律纠纷。例如,若训练数据存在侵权风险,或AI生成物被不当商用,均将导致版权争议。
其二,AI伦理风险需强化纠偏机制。由于训练素材在语言、地域、来源机构等方面存在数据偏差,模型可能产生算法偏见;同时,AI输出结果的随机性可能导致“幻觉”(即生成内容与事实不符),需通过人工审核与内容校准予以纠偏。从业者需对AI生成内容进行实质性审查,结合人类判断力与专业经验进行优化调整,避免直接采用未经验证的生成结果。
广电视听行业,尤其是影视领域的实践,也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一方面,版权确权经验可助力AI生成物权属界定。影视行业在剧本版权登记、作品署名规范等方面积累的成熟机制,可为AI生成内容的权利归属与利益分配提供制度借鉴。另一方面,影视想象力拓展AI技术边界。影视作品中描绘的科幻场景,如语音交互、虚拟场景构建等,已逐步转化为现实技术,印证想象力对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影视产业通过构建超前性叙事,为AI技术迭代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与价值导向。
吕帆: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广电视听行业革新
吕帆 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音视频办主任
广电视听产业与人工智能技术正在进行全流程深度融合,网络视听平台与短视频平台在内容生产全链条探索AI应用,包括AI生成剧本、IP改编、剧情梗概、分镜头剧本、配音,以及基于AI的数据评估等,旨在提升制作效率与内容质量。同时,媒体资产与AI技术结合的趋势也愈发明显,行业可以利用广电行业既有媒体资产(如历史内容资源)为AI模型提供数据支撑,推动AI技术与传统视听内容的深度融合,助力构建具有中国式叙事、审美与视听特征的内容体系。
广电视听平台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应用目前呈现三个特点。一是爆发点显现。人工智能作为科技创新的关键领域和视听融合的核心创作手段,已从“好奇阶段”进入“主动应用阶段”,尽管仍处于初级阶段,但爆发点正在形成。二是落地点明确。人工智能技术在视听行业具备落地实践与变现能力,例如,使用文生视频工具等AI软件辅助内容创作,在内容需求侧的应用已较为广泛。三是风险点凸显。融合过程中存在的版权问题、数据安全隐患、伦理争议等风险显现,行业应持续关注技术应用的规范性与安全性。
未来,建议行业能够持续推动AI与视听行业制作全流程、全产业链深度融合,而非局限于画面优化、绿幕技术等单一环节。同时,要重视传统媒体资产对AI模型优化的价值,在全球文化生产权再分配背景下,通过AI技术赋能中国式叙事,增强中国视听内容的文化辨识度与国际话语权。与此同时,要注重“效率提升但内容劣质”的问题,关注内容产出质量,倡导行业创作者以“AI思维”激发创作灵感,打造精品化视听内容。重视国际化传播中的文化价值观冲突,平衡科技与人文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关系,通过AI技术提升中国形象的国际影响力。
希望人工智能和广电视听行业从业者及相关部门能够协同推动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多方联动,通过政策引导、行业自律等,多措并举,构建健康的AI与视听融合生态;促进数据互联互通、互惠互利,整合行业内外部资源,为AI技术研发与应用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数据支撑;坚持“以心为体,以新为用”,在保留传统视听优质基因的基础上,借助AI技术创新内容形式与叙事手段,实现“提质增量”;建立“创意评估”与“效果评估”并轨的机制,兼顾内容创新性与传播实效性,尤其在国际传播中,注重文化适配性与影响力评估。
特别策划|广电视听智能化跑出加速度
投稿请发送至邮箱:
来源:综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