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近日,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钾肥行业分会主办的“《肥料大咖谈》——单产提升,我们在行动”在北京举办,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波及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高力参加访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近日,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钾肥行业分会主办的“《肥料大咖谈》——单产提升,我们在行动”在北京举办,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波及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高力参加访谈。
(节目访谈现场)
访谈中,胡波在叙述华昌化工历史沿革中,循序渐进地分享了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到现在,一家小化肥厂是如何“坚持化肥、走出化肥”,谱写了一曲锲而不舍、荡气回肠的“走出长三角”的改革颂歌。华昌化工地处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长三角地区,企业发展机遇众多,但50多年始终坚持化肥主业。对此,胡波生动地分享了1970年以来,华昌化工历经国营变民营的改制、企业整体搬迁、A股上市、产业及原料结构调整等阶段的创新升级经验。
胡波介绍,华昌化工始终贯彻落实企业“坚持化肥、走出化肥”的发展战略,坚持化肥一方面是因为农业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是华昌人割不断的情怀,另一方面化肥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人类要生存繁衍,就需要蛋白质的供给,合成蛋白质所必需的氮元素大多来自于农作物,农作物的氮元素除大豆外都必须依赖肥料的补充,因此肥料是永远需要的;走出化肥是归因于企业发展的生存需求,如今华昌化工在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领域创新发展,为企业赢得了先发优势。
(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波)
从2015年开始,华昌作为国内第一家用自己品牌的中国肥料生产企业,开始布局东南亚市场,并取得重大突破。这些国家大多是降水量丰富的农业区域,农作物以水稻、棕榈等耐氯作物为主,华昌化工的氯化铵系列肥料用在这些作物上效果好、成本低。胡波介绍,为推进中国化肥品牌更好地走出去,传播中国肥料的发展经验,华昌化工深入东南亚地区的田间地头,为当地人民传授科学施肥经验,输出中国肥料产品,以此实现双赢。胡波认为,华昌化工在东南亚市场的成功只是一个开端,未来应该有更多的肥料企业加入到用自己品牌往外输出的行列中来。
关于科学施肥,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高力认为,作物有很多类型,在不同的生长期所需的养分有所不同,科学施肥最大的原理就是让作物缺什么补什么,实现精准施肥。随着作物栽培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变化,科学施肥对作物生长至关重要。它不仅能提高单产,确保庄稼在关键生育期获得充足养分,还能提升作物品质,让农产品口感更佳,更能降低农民用肥成本,提高肥料利用率。反之,如果不科学施肥,不仅会造成肥料浪费,还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高力)
当前肥料市场竞争激烈,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肥料品牌也面临较大压力,胡波认为,肥料产品既大众化,也高大上,浑身充满了科技含量,未来肥料企业想要在竞争中突出自身的优势,一是要通过科研技术的提升,让肥料更能满足作物用肥的需要;二是肥料产品要有更高的性价比,这不仅仅取决于肥料产品本身,还取决于肥料在农业生产使用过程中的所有表现,包括农化服务、科学施肥的理念等;三是要优化肥料产品的物流体系,快速便捷实惠的物流是企业构建化肥产品生态圈,并实现竞争优势的关键。
展望未来肥料发展,高力认为未来的肥料产品应该适用于农业生产的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环节,针对作物不同的生育期,针对人工施肥、智能施肥等不同的生产方式,要生产不同的肥料。
守望江河入海口,既赋予了华昌化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也赋予了华昌人开阔的眼界与博大的胸襟。虽然华昌化工在肥料、基础化工、新材料三大业务板块中,肥料的产量占比最大,但是利润占比最小。即便如此,华昌化工依然将肥料作为企业发展的主业。访谈最后,胡波畅想了华昌化工未来的发展方向,强调在“坚持化肥、走出化肥”的初心之上,未来新材料、新能源将成为华昌化工的重点发展方向。
来源:农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