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2日,广安市福辉鞋业有限公司裁断车间内,工人王思俞正在一台视觉自动喷墨画线机旁作业。王思俞将7双白色鞋面整齐放入机器,短短1分钟后,鞋面上便精准呈现出复杂的印花图案。“以前手工画线,1个人1天最多画1000双,现在1台机器顶7双手,日产量直接飙到7000
工作场景。姜曦悦供图
5月12日,广安市福辉鞋业有限公司裁断车间内,工人王思俞正在一台视觉自动喷墨画线机旁作业。王思俞将7双白色鞋面整齐放入机器,短短1分钟后,鞋面上便精准呈现出复杂的印花图案。“以前手工画线,1个人1天最多画1000双,现在1台机器顶7双手,日产量直接飙到7000双!”王思俞兴奋地比划着。
这样的智能设备,福辉鞋业近两年已引进110台。从裁断、缝制到包装,全生产线掀起“智能革命”——自动切割机误差控制在0.1毫米内,智能印刷系统替代手工印刷,生产效率提升30%,次品率下降至不足1%。
“智能化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福辉鞋业行政部经理胡德军指着满负荷运转的3条生产线说。两年前,企业还依赖传统人工生产,订单高峰期常因效率不足被迫拒单。2022年起,公司投入600万元启动智能化改造,引入ERP系统统筹生产流程。转型效果立竿见影:2025年一季度产量突破30万双,较改造前提升20%。
订单结构也悄然变化。过去,企业60%的订单依赖日本市场,如今欧美订单占比升至30%,国内头部品牌合作意向激增。“最近正与某国产头部童鞋品牌接洽,对方看中的正是我们的智能生产线和品控能力。”胡德军透露,新订单若落地,年产值有望再增4000万元。
当日,在四川中亨鞋业有限公司仓库里,一箱箱贴着“小白鞋”标识的鞋盒正被快速分拣装箱。电商部主管张梓逸正带着团队核对跨境订单数据:“这批韩国订单要尽快发出去,已经打包了3000双。”
2023年,中亨鞋业进军电商赛道:抽调精干力量组建青年战队,其中90%是本地员工;开辟独立仓库,提升物流效率;同步开通TEMU跨境店铺和抖音直播间。2年间,这支平均年龄26岁的团队创造出线上销售额突破500万元的产值,占总产值的10%,每年产值逐步攀升。“我们打造的不仅是销货渠道,更是品牌练兵场。”张梓逸指着实时更新的数据大屏解释,电商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引流,提高品牌影响力,而且通过分析线上消费者对产品的改良建议,研发团队也不断推动产品设计升级。
今年,这个主攻出口的“外贸老兵”开始战略转向:增设自营直播基地,更多面向国内市场,多渠道打开销路,计划将电商产值占比提升至20%,内销市场贡献率提升至30%。
外贸企业的转型之路,得益于政策东风。前锋区贸促会会长青飞介绍,今年以来,前锋区推出“外贸护航计划”:积极为企业协调“信保贷”等金融工具,申请贷款余额2000多万元,出口退税平均办结时限不超过1个工作日,推动企业参与外贸出口信用保险,组织企业参加第137届广交会、第四届西部跨境电商博览会,兑现各类技改研发、供应链融资和进出口奖励等外贸奖补资金202万元。
在广安市前锋区,外贸企业的升级故事仍在续写。“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优化服务助企纾困、对接协调拓展渠道、兑现政策惠企利企,为企业平稳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推动外贸经济转型升级。”前锋区相关负责人说。(姜曦悦)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