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副校长有“名”更有“实”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4 10:40 1

摘要: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提出各校要由校领导或聘任专家学者担任科学副校长。根据要求,全国各中小学陆续开始聘任科学副校长。2025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提出要

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提出各校要由校领导或聘任专家学者担任科学副校长。根据要求,全国各中小学陆续开始聘任科学副校长。2025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提出要配强科学副校长。

不过,调查发现,许多地方存在科学副校长遴选标准不明确、职责任务不清晰、指导工作不到位、派出单位不支持、中小学不积极、相关单位没有考核评价、缺乏配套资金等问题,导致科学副校长有“名”无“实”,形同虚设。要想让科学副校长有“名”更有“实”,我认为,除了提高认识,至少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解决。

首先,加强顶层制度设计。近年来,全国统一要求设立的中小学副校长有法治副校长、健康副校长和科学副校长等。2021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明确了法治副校长的定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法治副校长的工作职责、中小学配套措施、考核评价方法等。四川德阳参照上述办法已经公布了科学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福建厦门在关于科学副校长配备及管理的通知中,对科学副校长的专家库建设、科学副校长的工作职责提出了要求。因此,建议国家或地方相关行政部门制定科学副校长的聘任和管理办法,提供具体可操作的行动指南。

其次,建立科学副校长履职机制。许多科学副校长不知道怎么开展工作,许多中小学也不清楚如何发挥科学副校长的作用,这就需要建立指导或规范科学副校长的履职机制。比如,可以具体量化每学期需要到校指导的次数,每次提前安排好具体工作内容;还可以规定每个聘任周期内必须完成的几项工作,并协商制定落实时间表。有些地方已经开启了这方面的探索,如浙江温州的“五个一”要求——科学副校长每学期至少作一次科普讲座,结对一位科学教师,参与建设一门科学课程,指导一批学生项目,与科学教师共上一堂科学课;广东省提出要建立学校与科学副校长的常态化联络机制,定期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最后,健全评价激励机制。绝大部分科学副校长是兼职的,需要平衡本职工作和科学副校长的工作。因此,对于科学副校长的评价应该倾向于激励而不是约束。一方面,聘任科学副校长的教育、科技行政部门和中小学可以对科学副校长的工作给予适当的表彰或奖励;另一方面,派出单位要认定科学副校长的工作量,并将其作为评奖评优、职称晋升的重要参考。例如,福建厦门科协、教育、科技等部门每年联合评选一批优秀科学副校长予以表彰;吉林通化师范学院对担任科学副校长的教师在评职和年度考核时加分,结项的市级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认定为校地协同教研项目;浙江科协在建设“十百千万”科学传播专家队伍的方案中,建立了科普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制度,这些都值得借鉴。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