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值此草木葳蕤之时,芝罘区山水龙城小学“盈行·润劳”课程体系蓬勃生长,开启“山水智耕”水培项目化实践活动。学校以青山为幕、碧水为笺,在科技与自然的交响中,勾勒出一幅“人勤春早,智润新芽”的育人画卷。
大小新闻客户端5月14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李京兰)值此草木葳蕤之时,芝罘区山水龙城小学“盈行·润劳”课程体系蓬勃生长,开启“山水智耕”水培项目化实践活动。学校以青山为幕、碧水为笺,在科技与自然的交响中,勾勒出一幅“人勤春早,智润新芽”的育人画卷。
春山启智:方寸水培炼技能
活动覆盖全校,学校各班级的水培生态角里,学生们以《水培操作手册》为指南,从“浸种破眠”到“疏根理叶”,在每日晨昏定省的照料中,见证生命如何借一泓清水攀援春光。该项目引导孩子们以温度计记录豆芽的“身高日增量”,将数据转化为劳动任务单上的日常记录。
项目让学生在亲身参与植物生长的全过程,获得最直接的经验认知。通过每日观察记录、动手操作,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持之以恒的劳动品格。
智水耘梦:智能农耕映春晖
“山光拂槛水绕廊,云物澄霁智慧藏”。步入学校“山水智耕”水培基地,科技之光与春色共舞:立体栽培架上,生菜如流霞铺展,草莓垂果若赤玉含丹;这里不仅可以进行定时定量的智能浇灌、营养液科学配比,还可以进行pH值实时监控、温度光照精准调节。在山水龙城小学,农耕成为可编程的“山水写意诗”。
学生分组开展“水培秘境”课题研究:对比不同光照对生菜生长的影响,探究循环水流速度与根系健壮度的关系……让“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古谚焕发智能新义,传统劳作与现代科技在山水龙城小学的春山碧水间达成完美共振。
学校智能水培基地“水润阁”的建设,通过将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引入传统农耕,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科技魅力,培养创新思维。这种STEAM教育模式下的劳动实践,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更让他们体会到劳动创造价值的真谛。
山水共育:劳动成果赋新诗
水培劳动项目化学习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三个维度:一是以劳树德,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二是以劳增智,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三是以劳创新,激发学生探索精神。这种项目化、生活化、综合化的劳动教育模式,不仅丰富了学校劳动教育的内涵,更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提供了有益探索。
“山水是永恒的课堂,劳动是不朽的诗行。我们以水培为舟楫,载着孩子们穿梭于春山智水之间,让他们在俯身照料一株幼苗时,读懂‘天人合一’的千年智慧。”校长孙双喜这样说道。春光正好,这场山水与劳动的春日邂逅,不仅让校园萦绕果蔬清香,更在孩子们心田播下敬畏自然、拥抱劳动的种子。未来,芝罘区山水龙城小学将继续以山水为卷、以劳动为笔,书写五育融合的育人长诗,让教育的春天永驻碧水青山之间。
责任编辑:李京兰
来源:大小新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