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翩翩舞广袖”不再是书页间的静默诗句,而成为短视频里衣袂翩跹的国风舞者;《孔乙己》的经典场景被改编成短剧,评论区掀起“孔乙己,恐亦己”的热议……在抖音、快手、B站等短视频平台上,语文课文正以全新姿态“重生”。从文言文到散文,从诗词赏析到名著节选,创作者们以视听
山西日报记者 郭慧
“翩翩舞广袖”不再是书页间的静默诗句,而成为短视频里衣袂翩跹的国风舞者;《孔乙己》的经典场景被改编成短剧,评论区掀起“孔乙己,恐亦己”的热议……在抖音、快手、B站等短视频平台上,语文课文正以全新姿态“重生”。从文言文到散文,从诗词赏析到名著节选,创作者们以视听语言重新解构语文课本,上演了一场“知识娱乐化”与“经典年轻化”的双向奔赴。
228.3万点赞,97.5万转发,这是博主@郝家豁“出圈”视频的赫赫“战绩”,“翻拍当年让你意难平的语文课文”,以此作为每一则视频的开头语,课文原文即为剧本台词,从声台形表到服化道,演员演技在线、服饰考究,力求形神兼备,精准复刻书中场景。博主或是与祖母情感笃深的李密,或是被母爱照亮的史铁生,或是疯傻痴狂的范进……观众在一篇篇课文中穿梭游弋,与主人公对话共情,品读他们的喜怒哀愁。太原大三学生李宇欣坦言,自己通过短视频重读课文后,特意购买了《汉乐府全集》:“看《孔雀东南飞》时,我才读懂焦仲卿不是‘妈宝男’,而是礼教困局中的悲剧角色。”像她这样的“二刷族”不在少数,网友@芝芝琳感慨道:“完全颠覆了学生时代的刻板印象,当课本从抽屉跃入指尖,那些原本枯燥的文字,终于重新长出了血肉。”
而更多的年轻人则在这场“文化秀”中找到了情感出口。“小时候的语文课本,是长大后读懂的人生。”知识博主@来看苏吧以“翻拍348篇语文课文”的系列原创视频走红网络,她以现代视角解构经典,根据课文内容“二创”剧本,将原文场景与现实生活巧妙嫁接,融入自我,映照当下。在演绎诗经篇目《氓》时,为契合女主人公的痴情“人设”,博主饰演了一位在爱情中失去自我、全情付出的女性,通过再现由甜蜜恋爱到狠遭抛弃的情感经历,让受众体悟文章内涵与深意;在关键情节处加注古文原句,在加深记忆的同时推动剧情、揭示主旨,艰涩难懂的文言文变得可感可知。
“初读不知书中意,再读已是书中人。”此类作品观照现实的特质提供了满满的情绪价值。35岁的晋中市民王卉表示,她常在深夜反复观看《背影》改编短片:“up主用长镜头拍摄父亲翻月台的背影,弹幕飘过‘今天送女儿上大学也这样笨拙’,瞬间泪目。”《我与地坛》翻拍视频下的高赞评论写道:“史铁生追问生死,我们追问内卷与躺平的意义,原来课本里早已藏着成年人的答案。”
“如今,平台方也在加码布局,例如抖音评选的‘月度精选作者’,相当一部分是知识类博主,这种‘短视频入口+长内容沉淀’的生态,正悄然改写着经典文本的传播范式。”省社科院副研究员薛平表示,我们或许正在见证一场文化嬗变:课本不再是被束之高阁的圣典,而是化作流动的符号,在点赞与分享中完成代际传递。在这场“翻拍热”中,比流量更值得珍视的,或许是屏幕前那些突然被触动、继而翻开书本的年轻人——他们正用属于这个时代的方式,续写着文明的血脉。
来源:中工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