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大名县禹善非遗教育中心的温暖实践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4 13:11 1

摘要: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有一座用草编“编织幸福”的殿堂——禹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残疾人传承教育中心。这里不仅是非遗技艺的传承地,更是数千名残疾人重塑尊严、绽放生命的“梦想工坊”。创办人谷穗,以千年非遗为纽带,用爱与坚守书写了一段“扶残助残”的动人篇章。

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有一座用草编“编织幸福”的殿堂——禹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残疾人传承教育中心。这里不仅是非遗技艺的传承地,更是数千名残疾人重塑尊严、绽放生命的“梦想工坊”。创办人谷穗,以千年非遗为纽带,用爱与坚守书写了一段“扶残助残”的动人篇章。

中国残联主席程凯看望草编工人

初心如磐:非遗传承与助残使命的交融

谷穗与大名草编的缘分始于童年。30多年前,家乡草编产业兴盛,她耳濡目染掌握了这门指尖上的艺术。2019年,她怀揣梦想返乡创办禹善教育中心,将非遗技艺与助残事业结合,希望“让残疾人一样活成生活的主人”。她说:“非遗不仅是技艺,更是尊严的支点。我们要让残疾人用双手创造价值,赢得社会的尊重。”

巧手生花:非遗技艺重塑生命尊严

近年来,我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禹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残疾人传承教育中心也与时俱进,从原料选材、编制技法、设计创意方面进行了融合创新,找到了项目的发力点。

中心通过设计创新,在传统的草编产品形态上,开发出了草编饰品、草编家居、文创生活品等十大品类,2000多个产品;同时,创办了“金穗子” 品牌,并申请了草编工具的实用新型1项,外观设计专利120项;模式创新方面也不断精进,发起了禹善“非遗+残障”残疾人非遗技艺就业创业项目,成立了残疾人非遗传承教育中心,免费为身障人士提供技艺培训,学员结业后可以在公司就业、也可以领料在家代工、还可以在合作的景区开店铺,公司免费铺货,提供线上一件代发,多种方式自由灵活,目的就是让这群特殊的工人通过手艺,从“自食其力”开始,逐步成长为“非遗手艺的传播者”。用手工艺术彰显生命艺术,实现人生价值。

热火朝天赶工期

在禹善教育中心的展厅里,麦秆编织的服饰流光溢彩,玉米皮制成的耳坠精巧别致,草编画上的山水栩栩如生。这些作品出自数百名残疾人之手,他们中有人因行动不便曾被称以不雅绰号,有人曾困守村庄从未远行,有人曾视命如草几度轻生......如今都通过非遗技艺走出乡村,走进城市,甚至登上国际舞台。

破茧成蝶:社会价值的多元绽放

禹善模式的意义,远超经济帮扶:中心通过“两带三训”培训体系,师带徒、老带新,道术兼修,共同进步,传承有序——鸭子妈妈李培培,通过从事草编的工作,不仅实现了经济自由,还唤醒了家庭内驱力,并荣获“三八”红旗手称号;放羊倌潘长江,也是因为小儿麻痹,从前只能在村里放养两只羊,通过草编的工作,完成了从“放羊倌”到“手艺人”的完美蜕变,单幅作品拍出3万6千元,是残疾手艺人的榜样。

禹善教育中心创办者谷穗正在教授草编基础工艺

在商业模式上,“非遗+残障”残疾人非遗就业创业项目在市场上已经得到验证,并形成了完美的商业闭环,受到中国残联、省市残联的高度关注和支持。接下来中心将在现有基础上面向全国进行推广复制,增加品类、扩大市场,带动更多人就业创业。

此外,为了更好的传承大名草编,谷穗还带领徒弟们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上直播”推广活动,让更多的人沉浸式体验草编技艺的魅力,激发民众对大名草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向光而行:未来可期的温暖征程

面对赞誉,谷穗的目光更加坚定。她计划:未来五年,将依托“金穗子”品牌,助力大名草编集群化、数字化、促进大名草编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还想找到更多适合“非遗+残障”项目的非遗手艺人,把项目进行复制推广,让更多的非遗活起来。同时,她希望解决残疾人切身的实际困难,构建残疾人朋友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关爱服务体系。

参赛归来

禹善教育中心的故事,是“扶残助残”精神的生动诠释。在这里,非遗不再是博物馆的标本,而是残疾人自立自强的火炬;尊严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理想,而是手指翻飞间灵动的作品。正如谷穗所言:“每一件草编,都是折断的翅膀重新飞翔的轨迹。禹善教育中心愿用温暖的掌心托起这些翅膀,成为梦想起飞的港湾、疗愈伤痛的暖巢。”

来源:城市零距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