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歧杆菌它是肠道保护“卫士”,年纪越大数量越少,医生有法宝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4 14:25 2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2103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你知道吗?一个人肠道里的“好菌”,20岁以后就开始悄悄减少,等到老年,可能已经少得可怜。

我们说的“好菌”,就是双歧杆菌。它不是什么稀奇玩意儿,而是你肚子里最靠谱的“免疫助理”“排毒高手”“抗炎战士”。很多人肚子胀气、便秘、食欲差、免疫力差,说白了,跟它的减少脱不了关系。

人体肠道里有100万亿个细菌,是你的十倍。双歧杆菌是这些细菌里最重要的一类。从你出生那一刻,它就开始陪你成长,尤其是婴儿期,它是肠道细菌的绝对主角。

它能抑制有害菌、合成维生素、调节免疫、促进消化,甚至影响你的情绪和大脑功能。

2019年《Nature Microbiology》刊登的研究指出:双歧杆菌在维持肠道屏障功能、调节机体免疫平衡方面扮演核心角色。没有它,肠道屏障就像漏水的桶,各种毒素就可能乘虚而入,引发炎症甚至慢性病。

20岁以后,双歧杆菌数量开始“跳水式”下滑,到了60岁,可能只剩下婴儿时期的10%。

根据《中华微生态学杂志》发布的多项研究,中国老年人肠道中双歧杆菌的数量,普遍比年轻人低一个数量级。这不是简单的“老了菌就少”,而是肠道环境变差、饮食结构改变、药物使用增多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尤其是长期服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甚至一些降压药、抗抑郁药物,都会直接杀伤肠道菌群,双歧杆菌首当其冲。

双歧杆菌不是“消化菌”这么简单,它的作用远超你想象。

缺乏双歧杆菌的人,肠漏风险更高,免疫力下降,炎症水平升高,糖尿病、肥胖、过敏、自身免疫病、甚至老年痴呆的几率都会增加。

2020年《Frontiers in Immunology》发表的研究指出,老年人肠道菌群失衡与全身慢性炎症密切相关,双歧杆菌的减少正是这种“炎症老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也就是说,不是你老了才身体不行,而是你的“肠道防线”早就塌了。

很多人以为,喝点酸奶、吃点益生菌零食就能补回来。实际上,大多数酸奶里的双歧杆菌,压根活不到你肠子里。

双歧杆菌是“娇气选手”,怕氧、怕热、怕胃酸,市面上很多所谓的“益生菌产品”,根本无法抵达肠道深处。一份2021年《营养学报》研究表明,超过70%的市售益生菌产品无法保证活菌数量达标,尤其是肠道所需的“双歧”菌株。

真想补回去,得靠专业手段。

靠嘴吃进去的菌能不能活下来,关键看两件事:是否是肠道定植型菌株、是否有良好的肠道环境。

医院里我们更推荐专业级别的定植型双歧杆菌制剂,比如长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等临床级菌株。这些菌株已经在多项人体实验证明能有效定植、改善肠道菌群。

但光靠“补”是不够的,还得“养”。

真正的关键是:让原本就存在的好菌活得更好。

怎么“养”?靠吃。高膳食纤维的食物——燕麦、洋葱、蒜、香蕉、魔芋、豆类、全谷物,这些食物里的“益生元”是双歧杆菌最喜欢的食物。

你吃进去的纤维,不是给你吃的,是给它吃的。

我们在门诊常见这样的患者:肚子胀、放屁臭、便秘严重,一吃豆类就腹泻,一查,肠道菌群已经严重失衡,好菌几乎全灭。

这时候,你光靠吃点酸奶、喝点汤是没用的,得先“清场”,再“补菌”,最后“养菌”。

我们会建议先通过断食疗法、低FODMAP饮食、短期抗生素清除有害菌,然后再补入双歧杆菌。最后通过长期饮食管理维持菌群平衡。

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但效果是可以被量化的:睡眠改善了、排便规律了、情绪也稳定了,甚至皮肤都变好了。

你以为自己“累了”“老了”“压力大”,其实很多时候,是肠道在求救。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70%的免疫细胞都聚集在这里。

双歧杆菌减少,肠道屏障破裂,炎症就会蔓延到全身。

英国《柳叶刀》的一项老年人研究显示,肠道菌群丰富、双歧杆菌含量高的老人,认知功能更好、身体机能更强、患慢病的风险更低。

这不是玄学,是实打实的数据。

别再等到便秘、腹胀、免疫力差才想起“是不是肠道出问题了”。你每天吃什么、怎么吃、吃多久,决定了你肠道里的“卫士”还能不能撑下去。

医生能给你补菌,但你自己得给菌“喂饭”。少吃加工食品,多吃天然全食物,少喝酒、少熬夜、少乱用药。

你越早把肠道养起来,就越能守住自己的健康底线。

资料来源:
①.李英.肠道菌群失衡与疾病的关系及调节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2,34(7):841-845.DOI:10.13381/j.cnki.cjm.202207011.
②.赵志刚,王海.肠道菌群与衰老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20):4202-4205.DOI:10.3969/j.issn.1005-9202.2020.20.054.
③.Lee SM, Kim N. The role of bifidobacteria in human gut health: from metagenomics to mechanism. Nature Microbiology. 2019.
④.张静.益生菌产品活菌含量研究及质量控制分析[J].营养学报,2021,43(6):555-560.DOI:10.13325/j.cnki.acta.nutr.sin.2021.06.004.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健康内科南医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