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些乡村物件,总能唤起让人回味悠长的记忆,勾起千丝万缕的乡愁。 数据显示,中国农村地区传统物件的使用者正逐渐减少,2023年一项调查显示,80%的受访者表示家中不再使用老物件。
这些乡村物件,总能唤起让人回味悠长的记忆,勾起千丝万缕的乡愁。 数据显示,中国农村地区传统物件的使用者正逐渐减少,2023年一项调查显示,80%的受访者表示家中不再使用老物件。
看见这些东西,就想起年幼的我,转眼现在我快60岁了,唉,再也回不去了…… 顶针、磨盘、簸箕,这些老物件见证着农村的发展和进步。 顶针,一种用铁片裹制而成的圆形器具,表面布有许多小的针坑,使用时带在手指上,缝补衣服时顶针用,故名“顶针”。磨盘,南方石磨子是磨豆腐或者是磨米豆腐,一般都是两个人操作。
簸箕,这个物件是在农村用篾条或者柳条编的,收完粮食装袋的时候到最后都是用这个簸箕清理尘土的。 袜撑、耙、撅头,这些物件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袜撑,是补袜子用的,鞋撑也叫楦头,是前后分成两半个的,使用时中间要打入木楔子才能把鞋撑起来。 耙,这种耙是水田专用的。
就是水田耕完后用这个耙把杂草耙出来。 撅头,是用来砍玉米秆的以及茎秆的。
炕席、板车、扇车子,这些物件承载着农村人的美好回忆。 炕席,是小时候夏日晚上乘凉必备的东西。
板车,一个人在前面拉着走,如果是还有人,就在后面推着走。 扇车子,是用碾子碾成米后用来扇出(吹出)米糠的工具。
点葫芦、石滚子、把刃,这些物件反映了农村生产力的进步。 点葫芦,只能用于小粒种子的点播,烟籽谷子芝麻等。
石滚子,打场用的,轧场轧地用的。 把刃,收高粱,谷子,黍子用的时掐掉穗用的工具,叫把锨也叫(把刃)。
马灯、山地步犁、瓦桶,这些物件记录了农村的变迁。 马灯,挂在马车前辕下面照路。
山地步犁,得两匹马拉,由于地头转犁太费力,加之犁铧太深,用过一两次就成了摆设放下了。 瓦桶,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人做房顶上的青瓦的模具。
网兜、编织篮子、电光鞭,这些物件充满了时代的印记。 网兜,那个网兜可以再利用起来,不用塑料袋,这样环保。
编织篮子,满满的都是小时候的记忆,亲切感十足。 电光鞭,童年放鞭炮的乐趣,只有过年才会放鞭炮。
泥摔炮、打火机、犁,这些物件见证了农村人的辛勤付出。 泥摔炮,当时这样的泥摔炮1分钱一个,童年回忆啊。
打火机,那款打火机六十年代末,我爸就用过。 犁,刚开始农村全是木做就是入土处梨尖是铁,叫布梨。
耩子、塑料凉鞋、小丑存钱罐,这些物件承载着农村人的幸福时光。 耩子,播种用的,一次可以播三行。
塑料凉鞋,当年风靡夏日的塑料凉鞋,满满的回忆。 小丑存钱罐,那个年代特别流行的储钱罐。
小摆件、这个外形奇特的物件,满满的回忆! 那时人们生活条件差,勤劳朴实,但是却很快乐!
这些物件我都见过,绝大多数也都用过。 现在看到后有一种五味杂陈的感觉。
一是想起少年和青年时的心酸,更多的是对社会进步和对生产力高速发展的敬畏。 我们这些老辈人见证了苦难的过去,也经历了今天的辉煌。
来源:地面实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