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日的下午,天朗气清。在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心理咨询室内,钟晓(化名)同学沉思良久,将一座小桥摆放在沙盘一角,没过几秒,她又迅速将小桥撤走,反复多次后,掩面哭泣起来。“这就像我和父母的关系,总在崩塌与重建之间。”心理咨询师轻声问:“你希望这座小桥通向哪里?”钟晓
愿做你心里的那道光
——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心理健康工作全景透视
春日的下午,天朗气清。在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心理咨询室内,钟晓(化名)同学沉思良久,将一座小桥摆放在沙盘一角,没过几秒,她又迅速将小桥撤走,反复多次后,掩面哭泣起来。“这就像我和父母的关系,总在崩塌与重建之间。”心理咨询师轻声问:“你希望这座小桥通向哪里?”钟晓微微抬起头,一束阳光落在她青春的面庞上。原来,每一位走进咨询室的大学生都可以这般动人,而陪伴他们成长的咨询师就是他们心里的那道光。
根据教育部2023年发布的《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蓝皮书》,近五年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年均增长17.8%,其中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认同构成三大主因。在这场无声的“心灵保卫战”中,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正构筑起立体化防御体系。
暗涌:青少年的成长之痛
“人生没有什么价值和意义,我活着就是给别人添麻烦。”像钟晓这样有强烈孤独感和无意义感的大学生不在少数,这样的来访被形象地称为“空心病”。世界上这么多好吃的、好玩的、美好的和幸福的东西,都不能打动他们。他们被困在自己给自己设下的套子里,看不到未来和希望,也感受不到来自亲人、朋友和这个世界对他们的关爱。
会议现场
学工处于忠华处长告诉记者,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很多,其中学业和人际的压力是主要原因之一。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看起来高高大大和成年人一样,其实其心理发育还未完全成熟。在校期间,他们必须面对学业、就业、恋爱等一系列重大人生选择,所有这些都可能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和困惑。“现代大学生认知失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价值观多元化与评价体系单一化,二是父母和孩子的代际差异,三是‘内卷’现实与内心渴望之间的落差。”心理中心张静老师介绍道。
而有效解决青少年成长之痛的方法,蕴含在形式多样的团体辅导中,学校心理中心和各学院针对入学新生开展新生适应团体辅导,针对人际关系开展“我不是孤岛”团体辅导,针对压力人群开展“雨中人”解压工作坊,针对毕生季开展“心流赋能”缓解考试焦虑团体辅导和“绘制人生地图”职场规划团体辅导等,给予每个学生成长的智慧和力量。
人本主义疗法创始人罗杰斯曾经写道:“我记得那是在我童年的时候,我家地下室有一个冬季储存土豆的大箱子,放在小窗户下面几英尺的地方,那种条件对于土豆上生出的芽是很不利的。但那些苍白的芽却努力地向着窗户有光的地方窜,一直长到两三英尺,土豆芽的生长方式是奇怪和徒劳的,而那是其趋光性本能的拼死表现……”所有走进咨询室的来访者,就像这一株土豆芽,他们在努力以他们认为自己仅有的办法求得生长和改变,在健康者看来,那样做似乎是奇怪和徒劳的,但对于他们,则是为了使自己成为正常而出的拼死努力。
破茧:四级网络筑牢安全防线
每月15号和30号,心理中心会收到三张表格,一张是“晴雨表”,在这张表格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周内班级心理委员详细记录的每个同学的表现,有无异常情况,还有两张表是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防工作月反馈表和重点关注学生情况明细表,各学院心理负责人会详细记录需要持续关注的学生情况,包括上学期学生状态、当前学生状态和需要的工作支持。有了这三张表,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就有了针对性和抓手。
心理讲座现场
近年来,学校以《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引,坚持“预防为主、教育为先、精准服务、全员参与”的原则,建立“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构建起一整套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体系,提前预判危机可能发生的风险点,及时扑灭危机发生的“着火点”,防微杜渐、防患未然。
心理中心张静老师说:“寝室联络员就像‘气象员’,第一时间发现同伴情绪上的阴晴变化,是同学心理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心理委员就像是‘哨兵’,默默地将问题消灭在萌芽中,或将危机及时传达给学院或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心理中心陆续组织开展了“至暗时刻的光”“心理危机识别与应对”“非暴力沟通技巧”等近10场专题培训,线上线下结合、校内校外结合、走出去与引进来结合,加强师生朋辈识别情绪异常或可能发生人际冲突的灵敏度,提高化解可能危机的能力,以足够的耐心、细心、关心和爱心呵护每一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过程育人。
共生:从治疗到发展的范式转换
在学校团体辅导室,每半个月就会有一节团体辅导,今天的主题是“绘出心中雨,释放心灵压”,五个学院共40名同学用手中的彩笔描绘着自己想象的“雨中即景”,师范教育学院的同学在小组分享后,在自己原画作的基础上,又用金黄色的笔画上了一个露出笑容的太阳,并写道:“天总会晴,这是我学会自我关怀的起点。”这种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干预模式,正在改变传统病理化取向。数据显示,参与该项目的学生自我效能感提升30%,心理弹性增强40%。
培训现场
更深刻的转变发生在制度层面,学校形成“课程+活动+咨询+信息”一体化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和多门相关的选修课,利用信息化平台提升服务效率,畅通预约咨询渠道,建立心理危机预警库,建立新生电子档案,构建家校医社协同机制,形成心理健康生态支持系统。
学校一直致力于以积极心理学不断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广泛宣传“每个人是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围绕“育德、启智、健体、怡美、乐劳”+“心育”融合模式,关注学生心理素质提升与人格完善,带领全校师生追求幸福、获得幸福。
“心理健康不是学校的独角戏,而是全社会的协奏曲。”农垦职业学院与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共建绿色通道,实现从筛查到转诊的无缝衔接。定期开展家长课堂,通过直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解析青春期心理特点、探索亲子沟通技巧,家长群、视频家访更是拉近了辅导员与家长的距离,打破了空间距离和盲区壁垒,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进社区活动,实现家校医社有效联动。
突围:新时代的心理健康新范式
在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校园内,“情绪回收站,烦恼都抛掉”活动正在火热地开展中。为同学们发放以如何识别和调节情绪为主要内容的宣传单,让大家把自己的烦恼写在宣传板上,也可以在上面写下对自己或他人美好的祝福,最后在“治愈箱”内取一颗棒棒糖。通过“知识科普+宣泄情绪+收获祝福+甜甜蜜蜜=收获属于自己的美好”的活动方式,吸引了600余名同学参与活动,看到同学们露出的开心微笑,就是活动效果最好的呈现。
活动现场
“每年5月25日心理健康日与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是学校心理育人‘双引擎’。21天益智习惯养成打卡活动、趣味心理运动会等已成为学校系列品牌活动。”心理中心张静说。
目前,学校心理中心已建设预约接待室、心理测量室、音乐放松室、心理宣泄室、个体咨询室、沙盘治疗室等功能室,占地面积389平方米,为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专用场地和设施保障。
“我们要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特点,用更多信息化、智能化手段,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更好地引领、陪伴大学生成长成才,这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使命。”学工处处长于忠华说。
暮色渐渐开始笼罩校园,钟晓终于将沙盘上的小桥稳稳架在两座山丘之间。“也许这并不是终点。”她若有所思,“重要的是可以勇敢地面对和接纳重建。”这里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一生一策、授人以渔,在成长中获得持续向上的生命能量——这或许就是当代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最动人的注脚。在尊重中同频,在陪伴中守望,让每个年轻的心灵都能感受到阳光照进来的光亮与温暖,绽放青春动人的模样。
文图:许跃兵 张静
文字编辑:祝东元 李珊
审核:李珊 宋倬
平面编辑:丛珊
统筹:张永刚
监制:刘晓雨
《北大荒日报》
来源:小楠楠聊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