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去世留下一口老井,我坚持不填,台风那晚井水涌出救了全村!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4 15:23 9

摘要:今天又梦到她坐在那口老井边,用粗糙的手摸着井沿上的青苔,冲我笑。醒来时,天还没亮,窗外的雨下得正急。这几天电视里一直说台风要来,村里人都在忙着加固房子。

婆婆走了整整三年了。

今天又梦到她坐在那口老井边,用粗糙的手摸着井沿上的青苔,冲我笑。醒来时,天还没亮,窗外的雨下得正急。这几天电视里一直说台风要来,村里人都在忙着加固房子。

我躺在床上,听雨打在瓦片上的声音,忽然想起来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婆婆的忌日。

三年前的今天,婆婆走得很安详。那天她喊我到床前,握着我的手说:“媳妇,老井别填了。”说完就闭上了眼睛。

婆婆说的老井在我家后院,据说有一百多年了。当初公公娶婆婆时,这口井就是陪嫁。我嫁进来的时候,村里家家户户都已经通了自来水,只有婆婆还坚持用井水。她说井水甜,做饭香。

婆婆走后,老钱(我老公)提出要把井填了,腾地方搭个车棚。那时我们刚买了辆二手面包车跑运输,确实需要个地方停车。

“妈临走前交代了,井不能填。”我说。

“一口废井有啥用?留着还危险。”老钱嘟囔着,“现在谁还用井水啊。”

我也说不清为什么,就是觉得应该听婆婆的话。老钱拗不过我,只好在井口上面钉了个木盖子,防止孩子们不小心掉进去。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直到去年夏天,村里遇上大旱,足足三个月没下雨,河都干了。自来水断了半个多月,镇上派水车送水,每家限量供应。

那天排队接水的人特别多,我左等右等也没等到水车。眼看家里的存水就要见底了,老钱急得团团转:“这可咋办?明天还要做饭洗衣服呢!”

“我去看看后院那口井还有没有水。”我突然想起来婆婆的老井。

老钱挑了挑眉毛:“都多少年没用了,能有水才怪。”

掀开井盖,我借着手电筒的光往下照。出乎意料,井里水位挺高的,而且看着还挺清澈。

“真有水!”我惊喜地喊道。

老钱将信将疑地过来看:“就算有水,这么多年没用,能喝吗?”

我放下水桶打了一桶上来。水是微凉的,没有异味。我舀了一勺尝了尝,甘甜清冽,比自来水还好喝。

那场旱灾,靠着这口老井,我们家没缺过水。后来有邻居看我们家不缺水,也来打水,我都痛快地答应了。婆婆生前最爱助人,我想她也会这么做的。

旱灾过后,村里人都记住了我家的老井,时不时有人来打水喝。他们说这井水特别甜,用来泡茶格外香。

不过,也有人说闲话。村里的李婶就经常嘀咕:“一口老井有什么好稀罕的,搞得跟宝贝似的。”

我懒得理会。婆婆在世时就教导我:“人活一世,难免会遇到闲言碎语,听不进去就是了。”

去年冬天,村里决定修路,需要拆掉几户人家的院墙。我家那堵靠路的围墙也在拆除范围内。测量的时候,村支书王大伯看了看我家后院的老井,皱了皱眉头。

“小芳啊,这井得填了。新路要从这过,而且废井留着不安全。”

我赶紧解释:“王大伯,去年旱灾这井可帮了大忙,水质还特别好。能不能绕过去啊?”

王大伯摇摇头:“路已经规划好了,不能改。再说了,现在通了自来水,谁还用井啊?你家那口井太老了,万一哪天塌了怎么办?”

我急得眼泪都要出来了:“这是我婆婆的遗愿,我答应过她的…”

最后还是老钱帮我说话:“要不这样,我们自己出钱在井口上面加固,做个盖子,保证不影响路也不会有安全问题。”

王大伯想了想,勉强同意了。我们花了不少钱请人加固了井壁,在上面做了个结实的井盖,还给周围砌了个小花坛,看起来还挺漂亮的。

那次之后,村里人看我们这么重视这口井,都好奇起来。有人说我家井底下有宝贝,还有人说这井通着什么风水大穴。我懒得解释,随他们猜去吧。

正发着呆,老钱推门进来了,头发和衣服都湿透了。

“雨越下越大了,咱家后院那个排水沟堵了,我刚去疏通了一下。”他换下湿衣服,“电视说这次台风很厉害,咱得做好准备。”

我点点头:“等会儿雨小点,我去把院子里的东西都收一收。”

中午时分,雨势稍缓,我出去检查了一下房子和院子,把能搬的东西都搬进了屋。经过老井时,我习惯性地摸了摸井盖,忽然发现井水位比平时高了不少,几乎要到井口了。

“这井水怎么涨这么高?”我有些惊讶。

老钱看了一眼,不以为然:“可能是雨水渗进去了吧。”

下午三点左右,天空突然变得漆黑,风越刮越大,雨点打在窗户上啪啪作响。电视里紧急插播了台风最新动态,说台风已经正面袭击我们这一带,让大家做好防范。

刚看完新闻,电就断了。我点上蜡烛,看着窗外越来越狂暴的风雨,心里直打鼓。

“咚咚咚!”有人急促地敲门。

打开门一看,是住在河边的张叔一家三口,浑身湿透,脸色惨白。

“小芳啊,河水涨起来了,冲到我家门口了!村里让河边的人家都转移!”张叔气喘吁吁地说。

我赶紧把他们让进屋:“快进来换身干衣服。”

老钱问:“村里其他人呢?”

“都往山上跑呢!可是山路已经被泥石流堵了,出不去了!”张婶哭着说,“村里的大喇叭说让大家去村部避难,那是村里最高的建筑了。”

老钱想了想说:“我去看看能不能帮上忙。”说完就要往外走。

我拉住他:“这么大的雨,你去哪儿啊?”

“去村部帮忙。你在家照顾好张叔一家。”老钱拗不过,披上雨衣就出门了。

我给张叔一家找了干衣服换上,又烧了热水让他们暖暖身子。

“张叔,情况有那么糟吗?”我问。

张叔叹了口气:“三十年没见过这么大的水了。河堤都冲垮了,水都漫到村子里来了。”

看他们还在发抖,我又给他们倒了些热茶。不知怎的,我想起了那口老井,井水位涨得那么高,会不会也溢出来?

“我去后院看看。”我对张叔说。

刚走到后门,就听见外面哗啦啦的水声。我打开门一看,吓了一跳:整个后院都被水淹了,但奇怪的是,水不是从外面涌进来的,而是从井里涌出来的!

井水漫过井盖,形成一股小小的泉涌,顺着我们家修的排水沟流向村里的主干道。而更奇怪的是,虽然井水不断涌出,却没有淹没我家院子,就好像有人精确计算过水量一样。

我愣在那里,突然想起婆婆生前常说的一句话:“这井通着地脉,是祖辈留下的宝贝。”当时我以为她是心疼这口老井,现在看来,或许另有深意。

正发愣时,远处传来呼救声。我循声望去,看见几个村民在齐腰深的水中挣扎。这时,我才注意到村子里大部分地方都已经被洪水淹没了,只有从我家这口井流出的水形成的这条”水道”,像一条生命线,蜿蜒着通向村部方向。

不知哪来的勇气,我撑着伞冲了出去,顺着这条”水道”走向那几个求救的村民。令人惊讶的是,只要站在这条水流形成的路上,水位就只到脚踝,一旦离开,立刻就会陷入深水中。

“这边!顺着水流走!”我冲他们喊道。

那几个村民听到喊声,挣扎着向我这边移动。借着闪电的光,我认出其中一个是李婶,就是那个总说我家井没用的人。

“小芳?是你吗?”李婶气喘吁吁地问,“这水怎么回事?怎么你站的地方水这么浅?”

“别问那么多了,快顺着这条路走,去村部!”我扶着李婶,带领大家顺着井水流出形成的路线前进。

一路上,我们又救了好几户被困的村民。等到达村部时,我惊讶地发现,从我家老井流出的水正好在村部前形成一道天然的”防护堤”,把洪水挡在外面。

村部里已经挤满了避难的村民。老钱看见我,又惊又喜:“你怎么来了?”

我还没来得及回答,王大伯走过来,激动地握住我的手:“小芳啊,要不是你家那口井,今天我们村可就遭殃了!”

我一头雾水:“啊?”

王大伯解释说:“你家那口老井涌出的水形成了一条通道,把村子里其他地方的洪水都引导到低洼处去了,还在村部周围形成了一圈’护城河’,把洪水挡在外面。现在已经有二十多个被困的村民顺着那条水路安全到达村部了!”

我这才明白为什么我能顺着井水流动的路线安全走到村部。

“我婆婆生前总说那口井通着地脉,是祖上留下的宝贝……”我喃喃自语。

李婶凑过来,不好意思地说:“小芳,以前是我嘴碎,说你家那井没用。今天要不是那井水,我可能就被冲走了……”

我摆摆手:“婆婆生前最喜欢帮助人,她要是知道这井救了这么多人,一定很高兴。”

那一晚,我们全村百来号人挤在村部里度过。外面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但大家心里却出奇地平静。因为我们知道,有一条由老井流出的水路,正默默保护着我们。

第二天一早,风雨停了,阳光重新照耀大地。村民们走出村部,看到的是一片狼藉:房屋倒塌,庄稼被淹,道路损毁。但令人惊讶的是,顺着我家老井流出的水路两侧,房屋和庄稼基本完好。

更神奇的是,当我回到家,发现那口老井的水位已经恢复正常,就好像昨晚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这件事很快传遍了整个镇子。县里的地质专家来勘测后说,我家的老井可能连通了地下的某条暗河,在特殊情况下会自动调节水位,是个难得的地质现象。

有记者来采访我,问我为什么坚持不填这口老井。我想了想,只说了一句:“这是我婆婆的遗愿。”

后来,县里把我家这口老井列为”地质文化遗产”,在井边竖了块石碑,上面写着”生命之井”。每年还有不少专家学者来研究这口井的地质特性。

老钱现在特别感谢我当初坚持保留这口井。他常说:“还是你有先见之明啊!”

但我知道,这一切都是婆婆的功劳。她似乎早就知道这口井的特殊之处,所以才在临终前叮嘱我不要填了它。

现在,我每天早晚都会去井边坐一会儿,看看井水,摸摸井沿上的青苔,就像婆婆生前常做的那样。有时候我会对着井水说说话,仿佛在和地下的某个灵魂对话。

村里人都说我家的井有灵性,是”神井”。我不这么认为。在我心里,这只是婆婆留给这个村子的最后一份礼物。

有时候想想,人这一辈子,留下的东西真的不多。婆婆大字不识一个,没什么财产可言,却用一口老井,在关键时刻救了一村人。比起那些追名逐利的人,她的一生是不是更有价值?

昨天,村里的学校老师带着学生来参观这口井,让孩子们了解它在那场台风中发挥的作用。看着那些天真的笑脸,我忽然觉得,或许这就是婆婆想要的:让一口老井,连接过去和未来,守护这片她深爱的土地和人民。

而我,只是一个偶然的传递者,将这份爱延续下去。

雨又小了。我看着窗外被雨水洗刷得格外翠绿的树叶,忽然很想念婆婆。

明天就是七月十六了,我打算去井边给婆婆上一炷香,告诉她:您放心吧,这口老井,我会一直守护下去,直到有一天,我像您一样,将它托付给下一代。

后记:

听说县里准备把我们村打造成”地质文化旅游村”,以我家那口老井为中心,开发一条旅游线路。村支书王大伯找我商量这事,问我有什么想法。

我只提了一个条件:“不管怎么开发,井水不能商业使用,必须保留让村民免费取用的权利。”

王大伯笑着点头:“这是自然。这井救了咱全村的命,是大家的福井。”

听说那场台风过后,周边好几个村子都遭了灾,唯独我们村,除了一些房屋和庄稼受损外,没有一个人伤亡。村里的老人都说,这是祖宗保佑。

我不知道是不是祖宗保佑,但我知道,是婆婆的远见,救了这一村人。

有时候我在想,世上或许真有冥冥中自有天意这回事。婆婆一生节俭朴实,不爱张扬,却在离开后,用这样一种方式,成为全村人心中的英雄。

老钱现在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去井边看看,还会往井里扔一枚硬币,说是感谢井神保佑。我笑他迷信,他却认真地说:“不管是井神还是你婆婆的在天之灵,总得表达一下谢意不是?”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井边的那棵老槐树又长高了些,井沿的青苔更加浓密,而我,也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村里人眼中的”守井人”。

每当有人问起那口老井的故事,我总是会说:“这是我婆婆留给我的遗产,比金银财宝都珍贵。”

因为它不仅仅是一口井,还承载着一位老人对家人、对村庄、对这片土地深沉而无言的爱。

这大概就是乡村的魅力吧——朴实无华,却又充满温度。就像那口老井里的水,平常看来不起眼,关键时刻却能救人于水火。

想到这里,我不禁又看了一眼窗外那口老井。阳光下,井水泛着粼粼波光,就像婆婆当年看我时慈祥的眼神。

来源:牟牟说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