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牡丹江军马场利用晴好天气抢抓农时,采用机械化作业,有序推进春播生产。“针对今春降雨频繁,农时紧迫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前统筹,根据土壤墒情合理安排播种顺序,科学制定春播生产工作时间表和路线图,目前已完成大田播种面积11万亩,占总进度的70%左右。”中国农发牡丹江军
本报记者 高伟 通讯员 唐凤来
近日,在中国农发牡丹江军马场的农田里,伴随着阵阵机器轰鸣声,播种机正在田间来回穿梭,为丰收播下希望的种子。
牡丹江军马场利用晴好天气抢抓农时,采用机械化作业,有序推进春播生产。“针对今春降雨频繁,农时紧迫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前统筹,根据土壤墒情合理安排播种顺序,科学制定春播生产工作时间表和路线图,目前已完成大田播种面积11万亩,占总进度的70%左右。”中国农发牡丹江军马场鲜食玉米项目负责人杨绍林说道。
鲜食玉米项目只是牡丹江军马场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种植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牡丹江军马场立足土地资源禀赋,坚持以特色种植筑基、全产业链增效、联农带农共赢,不断拓展经营模式,谋划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推动现代化农业建设。尤其是在发展特色订单农业上,通过托管流转、自主经营等方式,打造了14000亩高附加值黏玉米种植基地、特色石板大米种植基地和特色烤烟种植基地,提前布局烟叶、黏玉米、石板水稻的规模化种植和艾草、榛蘑、黑加仑等试验性种植,示范带动广大种植户实现丰产增收。
中国农发牡丹江军马场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高崇介绍,牡丹江军马场始终坚持科技生态双擎驱动,与中国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探索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和智慧化管理新模式。同时,加大资金投入,搭建起土地资源数字化平台,北斗导航播种、智能水肥一体化滴灌、无人机植保等智能化设备齐上阵,逐步实现土地资源“数字化”赋能、农业生产“智慧化”管理。牡丹江军马场还高度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施秸秆全量还田守护地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残留风险,落实落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牡丹江军马场还积极发挥央企联农带农引领带动作用,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模式,通过农资统采统购、作物流程化管理、人员统一调配、农服统一标准等方式,构建了“央企+合作社+农户”利益共同体,带动周边村屯发展。特色种植不仅带来经济效益,带动乡村提升种植技术,也为周边村民提供就近务工机会,每年累计用工达600余人次,通过军马场这个平台带动更多农户一起致富,推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央企力量。
本文来自【中国食品报融媒体】,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