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0日,北京城市图书馆内,一场跨越千年的青瓷对话在这里悄然上演。《地理标志产品 汝瓷》国家标准起草人、中国陶瓷工艺大师、中华老字号“弘宝汝瓷”掌门人范随州受邀在“非遗之旅”大师课堂上以“技艺传承与创新”为主题,带给现场观众一场精彩的分享。
5月10日,北京城市图书馆内,一场跨越千年的青瓷对话在这里悄然上演。《地理标志产品 汝瓷》国家标准起草人、中国陶瓷工艺大师、中华老字号“弘宝汝瓷”掌门人范随州受邀在“非遗之旅”大师课堂上以“技艺传承与创新”为主题,带给现场观众一场精彩的分享。
“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讲座中,范随州以这句传颂千年的诗句,揭开汝窑“雨过天青”釉色的传奇序幕。他说,据传宋徽宗梦中见到雨过天晴后天空的颜色,便下旨烧制与之相同色泽的瓷器,汝窑匠人历经无数次尝试,终于烧制出那一抹令人心醉的天青色。现场,范随州展示了多件弘宝汝瓷精品,在柔和的灯光下,汝瓷釉面莹润,开片如蝉翼、似冰裂,光影流转间尽显古朴典雅之美。
“汝瓷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外观,更在于其背后承载的历史与文化。”范随州详细介绍了汝窑在宋代的辉煌地位,以及历经朝代更迭,汝瓷烧制技艺几近失传的坎坷历程。并通过“对话+体验”的方式,和来自北京理工大学来华留学生、中国传媒大学学生以及慕名而来的观众进行了互动,带领大家在与泥土的碰撞中感受中华非遗技艺的无穷魅力。
一位中文名为周明的尼日利亚籍北京理工大学留学生小心翼翼地揉捏陶土,在拉坯机上反复调整器型,最终完成了一件素胎花瓶,他感慨地说:“我曾体验过茶艺和太极拳,但今天亲手触摸汝窑的‘天青魂’,才真正理解了‘中国匠心’的含义——它不仅是手艺的坚持,更是把心融入每一寸泥土的专注。”
此次范随州大师开展的非遗讲座,是一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深度对话,是一次对千年汝瓷文化的系统性传播,让汝瓷这一非遗瑰宝从专业领域走向大众视野,让观众直观感受到非遗技艺与时代发展的紧密结合和对工匠精神的致敬。
活动最后,还举行了范随州《认识汝窑》《汝窑随想》《问汝窑》三本专著入藏北京城市图书馆非遗文献馆以及汝瓷代表作品《弦纹瓶》捐赠仪式。(陈蒙乐)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