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益才盛华学校奏响家校共育新乐章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4 17:20 1

摘要:5月10日上午,黄冈市益才盛华学校小初学部举办了以《家校合力、共赢未来》为主题的家校联系会,五百余名家长走进校园,共话孩子成长,共绘教育同心圆。学校精心设计多元化活动,展现“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展示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同时也展现“家长成长学院”成立

孟夏时节,绿意盈盈,生机勃勃。

5月10日上午,黄冈市益才盛华学校小初学部举办了以《家校合力、共赢未来》为主题的家校联系会,五百余名家长走进校园,共话孩子成长,共绘教育同心圆。学校精心设计多元化活动,展现“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展示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同时也展现“家长成长学院”成立两年来,家长的教育观念发生的可喜变化。家校深度对话、协同育人,家校联系会奏响了新时代家校共育新乐章。

专业引领 勾画美好未来

五楼报告厅,灯光璀璨。九年级家校联系会最先拉开帷幕。

小初学部朱艳芳校长热情洋溢的讲话让家长备受鼓舞。她回顾了三年来,学校践行“让每一个生命更豪迈”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高品质育人、育高品质人”的办学目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教育历程。本届九年级三个班122名学子,与老师共度了难忘的学习之旅,涌现出许多刻苦学习的标兵、尊师守纪的模范、互帮互助的典型、逆袭而上的榜样。三年来,全县11次调研考试,有10次跻身于全县前8名,学生获体育竞赛、艺术竞赛、作文竞赛奖达到868人次,学生被评为“学习标兵”“文明之星”“艺术才人”等荣誉称号达到412人次;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同学情谊,留下了闪光的足迹,那美好的青春记忆永远镌刻在益才盛华的丰碑上,载入益才盛华光荣的史册。

朱校长深情地回忆了三年来家校同心协力、共同育人的难忘岁月。自2023年家长成长学院成立以来,学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培训家长,提高了家长教育认知,提高了家长教育孩子的艺术。很多家长认同学校教育理念,与学校教育保持同频共振,与老师密切合作,谱写了一曲曲家校共育的新乐章。朱校长如数家珍地列举了许多合作共育的事例:30多名学困生在老师的精心教导下进步成长,20多名问题生在老师的耐心陪护下慢慢转化,有些心理问题的学生在老师的温情中、在同学们的关爱中变得阳光开朗起来。朱校长的话语感人至深,很多家长眼里闪烁着激动的泪花。

在热烈的掌声中,高中部姜爱军校长作了《以适配性教育规划孩子未来》专题辅导报告,为即将毕业的九年级学生家长指点迷津。姜校长提出了“三维适配模型”:个体特质(学习能力、性格禀赋、兴趣取向)与教育生态(课程体系、师资配置、培养路径)的动态适配机制。通过对华师一附中、黄冈高中、蕲春一中等示范性高中进行对比研究,揭示不同办学模式对特定学生群体的适配价值。

姜校长对家长如何选择问题详细解析实践路径,提出了高中选择决策四大矩阵:一是学术型,重点考察学科竞赛资源与升学通道;二是综合型,关注全人教育体系与社团活动生态 ;三是特长型,评估专业导师团队与特色课程设置;四是混合型,分析课程模块化设计与个性化选修机制。

姜校长重点介绍了益才盛华高中适配性教育体系 :一是AI教学系统,智能诊断学习盲区,生成个性化知识图谱;二是国防教育模块,培养意志品质与团队协作能力,拓宽了孩子未来从业渠道;三是家校共育平台,建立成长档案动态跟踪机制,让家长由“干着急”变成“不着急”。他用大量的案例、数据进行验证教育适配性成效,很多家长根据孩子的综合情况选择读益才盛华高中,呈现出良好的发展状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低进高出”,通过精准学情分析,学生实现了增值性发展。以2024年高考为例,学生平均增分达到108分,本科上线率达到60%,居同类学校之首。二是“多元成才”,学校构建艺术、体育、国际等多通道培养路径,三年输送特长生400多人次;三是适配转化率,近三年本科录取率提升至66%,特长生培养成功率提高41%.

姜校长强调教育适配不等于资源堆砌,而是通过科学评估实现。他启示家长做到“三要”:学生潜能要与教育供给精准对接,家庭期待要与学校定位良性互动,社会需求要与人才培养的动态平衡。他特别提醒家长,选择学校时,应避免“名校情结”,关注“教育生态与个体特质的契合度”,真正实现“适合的教育创造无限可能”。

姜校长的报告通过理论建构、实践分析、案例验证的立体化论证,系统阐释了教育适配性对学生发展的关键作用,为家长提供了科学决策框架,彰显了因材施教的现代教育智慧,让家长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成长叙事 展现教育温度

二至八年级联系会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门外签名处是一个小景点。各班匠心独运,有的手工作品装饰,有的绿植陪衬。家长签名之时,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二(1)班姜雨涵的妈妈情不自禁地说:“老师真是心灵手巧!太美了”。走进教室,会场布置成“U”形,学生子自制作的座位牌,艺术化地书写着自己的名字,不仅吸引家长的注意,也为博得别人的眼球。各班以“时光放映厅”为主题,将教育叙事融入科技美学,为家长们呈现了一场沉浸式成长展演。桌子上整齐的摆放着各科作业及作品,见证着师生共同成长轨迹。

在班风学风建设交流中,四(1)班班主任打开“班级能量魔方”全息投影,三维立体呈现本学期开展的“诗词小剧场”等特色活动。当讲到如何转化沉迷手游的学生时,八(2)班主任调出一位学生从“青铜”到“王者”的蜕变日志:作业本上的涂鸦被重新编码为思维导图,游戏战绩分析转化为错题攻克进度条,家长们在惊叹声中见证数据背后的教育智慧。四(2)班、二(1)班则搬出“品格养成盲盒”,每个盒子里装着学生写给家长的信,亲手制作的的感恩卡、同伴互评勋章,家长随机抽取时,发现自家孩子被同学称赞的闪光点,收获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学生的“成长档案”宛若魔法图书馆,每个学生的成长轨迹被具象化为“时光胶囊”。七(2)班展台上,杨玉煊的档案袋里既有记录她从不敢发言到能言善辩的微表情九宫格,也有她读《骆驼祥子》的心灵感悟。班主任特意将参加全省诗词大会、参加读书交流会等活动制成微电影,让家长们沉醉其中。八(1)的“青春解码器”更令人动容,心理教师将学生周记中的迷茫语句转化为树洞回声墙,家长能听见孩子们用变声器处理的真心话录音。

当《成长进行曲》旋律响起,教室大屏幕上开始播放班主任们秘密制作的“时光胶片”。三(1)班的视频里,那个总忘带作业的小迷糊,镜头记录下他自主设计“作业追踪手环”的全过程;七(1)班原本孤僻的初中女生,在班级烘焙日的特写中笑得灿烂,指尖沾着面粉给同桌画笑脸,最催泪的当属“平行时空对话”环节,二年级萌娃的入学采访与六年级毕业班学生的感言形成蒙太奇:“我想当超人”“我要成为能让父母骄傲的超人”,跨越几年的声音重叠让无数家长红了眼眶。

在“家校共育工作坊”,六(2)班主任亮出独家研发的“成长配方卡”:针对注意力涣散的学生,推荐“番茄钟训练法+家庭任务勋章体系”;八(2)班为青春期的孩子定制“心情晴雨表”,附赠亲子沟通情景剧脚本。六(1)班让那个总把“不可能”挂在嘴边的男孩,在班主任的调教下,正在创造属于自己的可能。

家校联系会,让教育叙事化作漫天星辰,照亮家校共育的璀璨星河。

学科赋能 构建学习生态

本次家校联系会,各学科教师闪亮登场,以“未来教育实验室”为主题,通过三大创新教学场景的沉浸式展示,让家长直观感受到AI赋能下的教学变革。

数学教师展现了AI驱动的思维可视化革命。侯老师运用超星AI工作台,现场演示《几何证明》单元教学。通过DeepSeek技术将抽象定理转化为三维动态模型,学生可用触控笔在电子黑板上拖拽图形,实时观察角度变化对证明路径的影响。家长们看到八(2)学生小强仅用3分钟就自主构建出“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立体几何”的跨章节知识网络,感叹“数学终于不再是死记硬背的公式,而是思维的跃升”。特别是家长看到,周老师现场展示《函数图像》的学习,运用AI大数据将学生错题生成个性化学习路径,为不同水平学生推送差异化的闯关任务。家长王女士发现女儿的错题本自动生成了“概念模糊-计算失误-逻辑断层”的雷达图,精准定位薄弱环节,暗暗称奇。

语文教师展示了全息阅读生态圈构建,余老师展示了AI导航整本书阅读 ,她以《红楼梦》为例,展示“人物关系智能图谱+诗词意境VR漫游”的融合方案。学生进入大观园场景,通过语音交互触发角色对话,AI实时分析阅读轨迹并推送批注建议。家长李女士惊叹:“孩子现在主动要求用AI工具做读书笔记,连黛玉葬花的象征意义都能用思维导图讲得头头是道。”

万老师介绍了跨媒介文学工坊。她在《巴黎圣母院》鉴赏活动中,AI将雨果手稿与电影片段进行语义对比,自动生成“善恶美学”主题词云。学生分组用数字画板创作“钟楼怪人”的现代版形象,AI即时生成水墨、赛博朋克等不同风格的渲染效果,现场家长直呼“这才是真正的美育创新”。

潘老师的“电磁感应”妙趣横生,学生通过脑机接口设备控制虚拟粒子运动,AI根据操作流畅度实时调整实验难度。家长目睹孩子在虚拟熔炉中反复调试合金配比,最终成功合成出“纳米材料”的全息模型,直呼比“玩手游”还认真。

科任教师表达了共同的观点,AI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实效。数学“思维可视化模型”使几何证明正确率提升47%,语文课“AI阅读导航”让整本书批注量增加3倍,实验课“虚实融合”项目使探究报告深度指标提高62%。家长微信群中,“AI不是取代教师,而是让教育更懂孩子”的讨论持续升温,好评如潮。

经验共享 激发教育智慧

家校联系会设计了“家庭教育叙事剧场”环节,打开了家长的话匣子。许多家长争先恐后,踊跃发言。从小学到初中,不同年级的智慧火花不断碰撞,家长们争相分享着各具特色的育人良方。

走进低年级教室,三(1)班家长组成的“习惯培养联盟”令人眼前一亮。家长们将习惯养成拆解成具象任务:每到大周放假,就开始记录整理书包、早睡早起、完成作业情况,完成了就兑换“小奖品”;设立“家庭责任岗”,让孩子负责拖地、浇花、洗碗、洗衣等。五(1)班家长则聚焦阅读习惯,发起“亲子共读存折”计划,家长与孩子同步记录阅读时长,累计积分可兑换家庭出游机会。

走上四楼,就是初中教室。手机管理成为热议焦点。八(2)班小美妈妈展示的“手机使用契约书”引发赞叹,这份由家长与孩子共同拟定的协议,明确规定学习时段手机统一存放客厅、大周周末娱乐时长需提前规划,还创新设置“手机冷静角”——当孩子因使用时长争执时,可暂停讨论,冷静后再协商。七(2)班家长则另辟蹊径,用“替代兴趣法”转移注意力,通过阅读、陪聊、AI亲子比拼等健康的方式转移孩子兴趣,引导孩子主动放下手机。

心理疏导话题跨越学段引发共鸣。六(2)班家长分享的“心情晴雨表”简单实用:孩子每天放学用不同颜色贴纸标注当日情绪,家长根据颜色选择沟通方式。七(1)班家长提出的“家庭吐槽大会”令人耳目一新,每大周放假,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听孩子讲学校发生的故事,也让孩子讲讲心中的烦恼,用幽默调侃化解压力。

家长们还积极为学校发展献智献策。五(2)班家长建议增设“家长职业分享课”,七(3)班家长呼吁搭建心理健康树洞信箱,八(1)家长提出建立跨年级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交流时间到了,家长们仍有说不完的话,一句句真诚分享,一个个创新妙招,融汇成滋养孩子成长的潺潺清泉。

成果展示 印证教育实效

家校联系会的学生学习成果是一大亮点,也是家长关注的焦点。三千余件佳作在各班“成长长廊”璀璨亮相。书法笔力遒劲,绘画创意非凡,手工榫卯精巧,剪纸栩栩如生,优秀作业本上的工整笔记,无不凝聚着学子们的匠心与才华,生动诠释素质教育硕果。

现场展演更是精彩纷呈:《校园组歌》联唱激昂澎湃,奏响校园文化最强音;武术操虎虎生风,啦啦操活力四射,刚柔并济尽显少年风采;经典诵读《论语》字字铿锵,传承千年文化精髓;英语每日一句展示,则彰显国际化教育成果。

孩子们自信的表演、亮眼的作品,让家长们倍感欣慰。他们纷纷举起手机,定格精彩瞬间,赞叹之声此起彼伏,见证着孩子们的成长与蜕变。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家校联系会在温馨氛围中落下帷幕,却似余音绕梁。家长们意犹未尽,或与老师促膝长谈孩子成长点滴,或就教育困惑热切探讨,言语间满是对孩子未来的期许。这场家校“合奏”,不仅奏响育人华章,更以深厚情谊为纽带,凝聚起家校协同育人的力量。相信在未来,家校携手同行,定能为学生铺就更广阔的成长之路。(谢绪友)

来源:魅力学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