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胃痛”到肝癌晚期仅半年!福建男子后悔不已!医生:很多人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4 20:33 1

摘要:“像张先生这样的病例,在肝胆胰医学中心并不少见。很多肝胆胰(肝脏、胆囊、胰腺)疾病的早期症状都不太明显,等患者察觉到明显不适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接诊的主任医师严茂林痛心地说。

这半年来

40多岁的张先生

总是感觉上腹部隐隐作痛

以为是老胃病发作

自行服用胃药后却不见好转。

直到最近出现

皮肤发黄、消瘦、乏力等症状

才急忙到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检查

结果被确诊为肝癌晚期

张先生后悔不已

“像张先生这样的病例,在肝胆胰医学中心并不少见。很多肝胆胰(肝脏、胆囊、胰腺)疾病的早期症状都不太明显,等患者察觉到明显不适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接诊的主任医师严茂林痛心地说。

网络图

肝胆胰肿瘤

因其隐蔽性强、致死率高

而令人闻之色变

如何才能实现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近日,省立医院肝胆胰医学中心的三位专家——中心主任、二级主任医师田毅峰,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严茂林,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陈实,受邀做客《大医生开讲•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直播间》,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生动的健康科普。

(点击图片查看直播回放)

截至目前,多平台直播观看量超39万人次。

警惕身体的“报警信号”

患有肝胆胰疾病时

身体通常会发出哪些“报警信号”呢?

▼▼▼

田毅峰介绍,患者通常会出现黄疸,也就是眼黄、皮肤黄、尿黄,这是许多肝胆胰疾病共有的症状,可分为无痛性黄疸和有痛性黄疸。

一般来讲,有痛性黄疸大多是由良性疾病引起,如胆管结石或胆管狭窄,而无痛性黄疸要格外留意,因为它意味着患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更高。

田毅峰

除此之外

还可能有这些“信号”

▼▼▼

▶肝脏要是出了问题,可能会有这些表现:右上腹时不时隐痛、腹胀,食欲突然减退,浑身使不上劲儿。由于肝和胃离得近,不少患者常常当成胃病来治,结果耽误了病情。

▶胆囊要是不舒服,会出现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特别是在吃了油腻食物后,症状会更加明显。

▶胰腺位置比较隐蔽,胰腺癌常常到了晚期才被发现。如果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急剧下降,还伴有乏力、食欲不振的情况,一定要小心可能是胰腺出问题了。

由于肝胆胰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所以定期体检就显得尤为重要。田毅峰建议大家从35岁起,每年做一次腹部B超检查,同时检查甲胎蛋白、癌胚抗原、CA19-9等。

严茂林

需要注意的是,胰腺在身体里藏得比较深,普通体检的B超对胰腺检查作用有限。陈实建议,如有长期饮酒、肥胖、家族病史等情况,可以加做上腹部增强CT或磁共振。

摒弃不良饮食、生活习惯

直播中,三位专家共同表示:除了遗传和疾病因素,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也是导致肝胆胰肿瘤的“罪魁祸首”。

▶如果总是大鱼大肉,爱吃油腻食物,肝脏和胆囊很容易就出问题。高脂饮食和胆囊疾病关系紧密,容易诱发胆囊结石、胆囊炎。

▶酗酒更是肝脏的“大敌”,长期大量饮酒,肝脏可能从酒精性脂肪肝开始,一步步发展成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要是发现喝酒喝出脂肪肝了,赶紧戒酒还来得及。另外,长期酗酒还是引发胰腺炎的重要原因。

▶不规律吃早餐或者不吃早餐,时间长了,胆汁淤积容易形成结石。

▶心态也很关键,整天焦虑、暴躁,会让身体免疫力下降,癌症就更容易乘虚而入。

▶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生物钟,影响肝脏等器官的代谢和修复,身体抵抗力下降,患癌风险也就提高了。

切莫轻易放弃治疗希望

在很多人心里,一旦患上肝胆胰肿瘤,就等于被判了“死刑”。其实不然。

随着近5-10年肿瘤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出现转移的肝胆胰肿瘤患者也迎来了治疗希望,生存期不断延长。

陈实介绍道:

就拿胰腺癌来说,过去主要依靠传统的手术和化疗,现在又增加了靶向药、免疫疗法、基因疗法等辅助治疗手段。一些原本不能手术的患者,经过辅助治疗后,获得了二次手术机会。

而且,术后出血率降到了1%以下,5年生存率也逐步提升

陈实

目前,省立医院肝胆胰医学中心采用“多学科联合诊疗(MDT)”模式,为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治疗方案。

在技术上,中心常规开展微创手术。针对早期肿瘤患者,会采用介入、射频消融等综合治疗方法;针对中晚期患者,靶向药物、免疫药物和局部治疗能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田毅峰提醒

面对肝胆胰疾病一定要牢记三点

▼▼▼

一是要重视早期信号,别把小症状拖成大问题;

二是不要轻易放弃治疗希望;

三是要去专业的医疗机构,通过先进的治疗手段,进行规范治疗,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

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福建卫生报、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协办单位: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林颖

主播:陈香 摄影:郑波

导播:周千艺 摄像:郑波 章立强 陈昶晔

助理:陈筱蔚

来源:福建卫生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