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春节回家25天,妻子孕检竟然显示47天,医生却劝他:难得糊涂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4 04:17 1

摘要:我叫周建国,九三年下岗后到北京打工。那年,国企改革如滚滚洪流,我们厂子几千号人,一夜之间成了"待业青年"。

难得糊涂

"四十七天。" 医生看着化验单,眉毛微微一挑,轻描淡写地说,"你们夫妻要当爹妈了。"

我双腿发软,手心冒汗。

二十五天,我春节回家只待了二十五天。

站在县医院的走廊上,二月的风从窗缝里灌进来,我却感到一阵燥热。

我叫周建国,九三年下岗后到北京打工。那年,国企改革如滚滚洪流,我们厂子几千号人,一夜之间成了"待业青年"。

妻子李巧云留在老家小县城医院当护士,靠着那份每月一百多块的工资,撑起了我们的小家。

我们就这样开始了两地分居的日子。

那是九三年冬天的长途汽车站,雪花纷飞。站台上挤满了北上打工的人,脸上写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不安。

巧云裹着我给她买的那件绿色呢子大衣,耳垂冻得通红。那是结婚时我用攒了大半年的工资买的,两百多块钱,几乎掏空了我的积蓄。

她把一个保温壶塞进我怀里:"建国,少抽烟,多喝水。"

目光里有千言万语,却终究没说出口。

"等我在北京站稳脚跟,就接你过去。"我用力抱了抱她瘦弱的肩膀,"最多一年,一年就够了。"

谁知道,一年变成了两年,两年变成了四年。

北京的日子不好过。刚去时,我和老乡挤在地下室,一个月房租六十,省吃俭用,每顿饭就是咸菜就馒头。

我干过装卸工,一天搬几百袋水泥,手上的老茧厚得像牛皮;干过保安,在写字楼门口站十二个小时,腿肿得像灌了铅;还干过送水工,每天扛着二十斤重的水桶爬楼梯,脊椎都快压弯了。

每月固定往家里寄二百块钱,剩下的就存起来。我在工地上认识个师傅,教我粉刷墙壁,慢慢地手艺越来越好,收入也多了起来。

一年回家两次,春节和她生日。每次回家,我都带着从北京买的小礼物——丝巾、护手霜、收音机,巧云总是爱不释手。

没想到,我的奔波换来的却是这样一个"四十七天"的谜题。

"怎么可能呢?我回家才二十五天。"我的声音都在发抖。

医生笑而不语,转身离开了。

迷茫、愤怒、失望、不信任,各种情绪在心头翻滚。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年后归工的汽车鸣笛声,都像是隔着一层毛玻璃,模糊又遥远。

"建国,我们找个地方坐坐吧。"巧云轻声说。

我们走进了医院对面的小茶馆。墙上挂着一台"熊猫"牌黑白电视,正播着春晚重播,赵丽蓉的小品逗得一屋子人前仰后合。

我却笑不出来。

"建国,医生说的没错。"巧云像个犯了错的孩子,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我......我做了试管婴儿。"

"什么?"我一下子站起来,茶杯都被我碰翻了。

"对不起,我不该瞒着你。"巧云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服务员匆匆过来擦桌子,好奇地打量着我们。

巧云用手帕擦了擦眼睛,示意我坐下。

"去年你体检时,医院储存了你的精子样本。表姐——就是刚才那位医生张明珠,她是省城生殖中心的主任医师,帮了忙。"巧云眼眶泛红,声音有些哽咽,"我三十六了,再不生就来不及了。"

风吹过街角的梧桐树,远处传来自行车铃声清脆。街上挂着的红灯笼还未取下,显示着年的余韵未消。

九十年代的小县城,天还是那么蓝,云还是那么白,可我的世界却在这一刻天翻地覆。

"你为什么不跟我商量?"我的声音有些颤抖。

巧云低着头,手指绞着衣角:"我怕你不同意。你总说等日子好过了再要孩子,可日子什么时候才能好过呢?"

我无言以对。

确实,这些年我一直说等有了稳定工作、有了自己的房子再要孩子。可北漂的日子比想象中难熬,那些看似简单的目标,变得遥不可及。

"我问过你多少次了,你总是说再等等。"巧云抬起头,眼里满是固执,"我看着同院的护士一个个当了妈,抱着孩子说笑。每次换班回家,就我一个人,屋子冷冰冰的,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她的话像一把刀,扎进我的心里。

这些年,我以为自己在为家庭拼搏,却忽略了她最基本的情感需求。

"回家吧。"我终于开口,声音干涩。

回到家,我们的两居室里弥漫着一股霉味。墙角的电风扇积了厚厚的灰,电视机上摆着我和巧云的结婚照,镜框也蒙了一层尘。

巧云打开窗户通风,然后从床底下拿出一个蓝布包,里面是她的日记本。

"你看吧,我都记在这里了。"她把日记递给我,然后转身去厨房烧水。

泛黄的笔记本,上面贴着一张巧云最喜欢的邓丽君照片。

"1996年4月15日,第一次尝试失败了。建国昨天来电话,说攒够钱就回来接我去北京。我没敢说试管的事,他那么辛苦,我不能再给他压力。医院里来了个孕妇,肚子大得像个西瓜,脸上洋溢着幸福。我忍不住想,什么时候我也能这样。"

"1996年6月30日,今天是建国的生日,我一个人买了个小蛋糕,对着他的照片许愿。希望他在北京一切顺利,也希望我们能早日有个属于自己的孩子。表姐说再试一次,费用她可以想办法减免一部分。我攒了三个月的工资,够了。"

"1996年9月30日,第二次还是失败了。医生说我的子宫内膜太薄,需要调理。我开始每天喝中药,又苦又涩。收音机里放着《常回家看看》,我突然哭得停不下来。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我总忍不住想,如果我和建国有个孩子,会不会像他一样爱笑?"

"1996年11月8日,小区里的王奶奶又来敲门,问我什么时候要孩子。她说再不生就晚了,还说现在独生子女好,国家有奖励。我只能笑笑,不知道怎么回答。晚上梦见自己抱着一个小男孩,醒来后枕头都湿了。"

"1997年1月8日,建国说春节回来。我决定最后试一次。如果这次还不行,就放弃吧。回北京跟他一起生活。其实我也累了,试管婴儿的手术一次比一次痛。他不知道,其实我这两年攒的钱都用来做试管了。那条他喜欢的羊毛围巾,是我一针一线织的,省下买围巾的钱。"

我翻到最后一页,字迹有些潦草,像是激动时写下的。

"1997年2月9日,表姐说有反应了!我不敢相信,第三次终于成功了。化验单上那两条线,我反复看了十几遍。等建国回来,我该怎么告诉他?他会不会生气我擅自做主?他会不会嫌弃现在的条件还不够好?我怕,又期待。这一刻,我只想感谢老天爷,终于给了我一个小生命。"

合上日记本,我的眼眶湿润了。

那一刻,我想起了巧云给我织的那条粗糙却厚实的围巾,想起了她在电话里压抑的咳嗽声,想起了她每次送我时眼里的不舍。

我从未想过,在北京的日日夜夜,她一个人在老家经历着这些。

在这物质匮乏的年代,我只顾着赚钱买房子,却忘了家不仅是四面墙,更是有爱的人和被爱的人。

厨房里,巧云正在烧水煮面。她的背影那么单薄,却承载了太多我不知道的坚强。

"巧云。"我走过去,从背后轻轻抱住她。

她的身体僵了一下,然后微微颤抖起来。

"对不起,我什么都不知道。"我把脸埋在她的颈窝,闻到熟悉的肥皂香味。

"你不怪我吗?"她的声音里带着哭腔。

"怪什么?怪你想给我一个孩子吗?"我叹了口气,松开她,让她转过身来面对我,"倒是我,让你一个人扛了这么久。你受了那么多苦,我却一无所知。"

巧云破涕为笑:"那你不生气了?"

"生气?"我抹去她脸上的泪水,"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这是真心话。得知要当爸爸的喜悦,已经冲淡了最初的震惊和疑惑。

晚饭时,我从柜子里翻出一瓶存了好几年的二锅头,倒了两杯。

"建国,我不能喝酒了。"巧云指了指自己的肚子。

"对对对,我糊涂了。"我连忙收起她面前的酒杯,给她倒了杯热水,然后举起自己的杯子,"那我自己喝,庆祝我们要当爸妈了。"

一口烈酒下肚,暖流顿时涌遍全身。

"你真的不怪我骗你?"巧云还是有些不安。

"傻丫头,"我笑着刮了下她的鼻子,就像我们刚认识时那样,"怪什么?怪你给了我一个孩子吗?倒是我,让你一个人扛了这么久。这几年,我只想着挣钱买房子,却忽略了你的感受。"

"我知道你也不容易。"巧云的眼里闪烁着泪光,"每次你寄钱回来,信封里总是夹着一张纸条,上面记着你的体重。我看着那些数字一点点减少,心里比刀割还难受。"

是啊,北京的头两年,我从一百四十斤硬生生瘦到了一百一十斤。时常饿得睡不着觉,就抽烟喝水来充饥。

"以后不会了,我不会再让你一个人面对这些。"我握住她的手,感受着她手心的温度。

有些温暖,是千里之外感受不到的。

第二天一早,我去了医院,想亲自感谢巧云的表姐张明珠。

张明珠比巧云大五岁,是远近闻名的妇产科专家,去年刚从省城调回县医院。据说是因为父亲病重,才回来照顾老人。

"张医生,谢谢你。"我站在她的办公室里,有些局促。

"谢什么,都是一家人。"张明珠笑了笑,递给我一杯茶,"巧云说你回家才二十五天,是吧?"

我点点头。

"建国,有些事,难得糊涂。"她意味深长地看着我,"这个孩子来之不易,是你们两个人的血脉。巧云为了这个孩子,付出了太多太多。每次失败后她都哭得昏天黑地,我劝她放弃,她不肯。她说,你们的爱情需要一个见证者。"

张明珠打开抽屉,拿出一叠医疗单据:"这些是巧云这两年的检查记录和手术单。第一次失败后,她差点就放弃了。是我鼓励她再试一次。试管婴儿这条路不好走,尤其是在咱们这种小县城,设备不完善,技术也有限。"

我翻看着那些单据,上面密密麻麻的医学术语看不懂,但治疗费用那一栏的数字却清晰可见:八千、一万二、一万五……这些数字加起来,几乎是巧云两年的工资总和。

"这些钱……"我喃喃道。

"她做了两份工,白天在医院,晚上去镇上的私人诊所帮忙。有时候一天工作十六个小时。"张明珠叹了口气,"去年冬天,她晕倒在诊所里,我赶过去时,她躺在地上,手里还攥着工资单。"

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狠狠揪了一下。

"你知道她为什么这么拼命吗?"张明珠看着我,眼神锐利,"因为她怕你知道后会责怪她乱花钱。她说你在北京吃苦受累,她不能让你的钱打水漂。所以试管的钱,她一分不动用你寄回来的,全是自己加班赚的。"

我无地自容。

张明珠见我沉默,语气缓和了些:"我不是要指责你。只是想让你知道,巧云有多爱你,多想给你一个完整的家。这次是真的很幸运,医学上本来成功率就不高,何况是第三次尝试。"

春风拂过窗台上的绿萝,阳光温柔地洒在地砖上。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在这个动荡变革的时代,爱情的模样并非轰轰烈烈,而是如巧云这般,默默付出,执着地守候着对未来的期望。

"张医生,我明白了。谢谢你告诉我这些。"临走时,我真诚地说,"我不会辜负巧云的。"

"建国,你是个好人。"张明珠微笑着,"巧云跟我提起你时,眼睛里都是光。她说你是个有担当的男人,从不轻易认输。这些年你们分居两地,她从没抱怨过,因为她相信你会给她一个更好的未来。现在,你们有了孩子,就更要好好珍惜这份感情。"

我点点头,心中已有了决定。

回家路上,我买了一束康乃馨。想了想,又折回去,买了一个小木马玩具。

站在家门口,透过玻璃窗,我看见巧云正在收拾屋子,一边擦桌子一边哼着歌,偶尔停下来,轻轻抚摸自己的腹部,嘴角带着幸福的微笑。

原来,这才是生活最珍贵的馈赠。

"我回来了。"我推开门,把花和玩具递给她。

巧云惊喜地接过花,然后看到玩具,眼睛亮了起来:"这是给孩子的?"

"嗯,虽然还早,但我已经开始期待了。"我笑着摸了摸她的肚子,"你说是男孩还是女孩?"

"都好,健康就行。"巧云把玩具放在电视机旁边,满脸憧憬,"要是男孩,就跟你姓,叫周小虎,虎头虎脑的;要是女孩,就叫周小燕,轻盈活泼,爱笑爱闹。"

看着她兴奋的样子,我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幸福感和责任感。

"巧云,我决定不回北京了。"我郑重其事地说。

"啊?"她停下动作,不敢相信地看着我,"可是你的工作?"

"我在这里也能找到工作。"我坚定地说,"这几年在外面学了不少技术,粉刷、水电、木工都会一点。县里正在搞开发区,工地多的是,找个工作不成问题。而且,我不想再错过你的孕期,不想错过孩子的出生和成长。"

"可是我们的房子……"巧云犹豫着。我们一直计划着攒钱在北京买套小房子,这是我们共同的梦想。

"房子可以慢慢来。"我握住她的手,"人,才是最重要的。这些年,我满脑子想的都是钱、房子、车子,却忘了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你,是我们的家人,是那些共同经历的日子。"

巧云的泪水夺眶而出,她紧紧抱住我:"建国,我好怕你会怪我,会不要这个孩子。"

"傻丫头,这是我们的孩子,我怎么会不要。"我轻抚她的后背,"倒是我,这些年让你一个人承受了太多。以后,我们一起面对,一起抚养这个小生命长大。"

窗外,春风拂过树梢,带来了新生的气息。屋内,我和巧云相拥而立,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期许。

在这个物质匮乏但情感丰沛的年代,我们终于找到了真正的幸福——不在于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珍惜彼此,共同守护我们的爱情结晶。

几个月后,巧云的肚子渐渐显怀,我在县城找了份工作,虽然工资没有北京高,但胜在稳定,还能照顾家庭。每天看着巧云的肚子一天天变大,听着B超里孩子强劲有力的心跳,那种幸福感是金钱无法比拟的。

某天下班回家,看到巧云坐在小院的石凳上晒太阳,阳光洒在她的脸上,映照出幸福的光芒。我悄悄走到她身后,轻轻抱住她。

"在想什么?"我问。

"在想我们的孩子以后会是什么样子。"她笑着说,"会不会像你一样倔强,像我一样爱哭。"

"肯定会像你一样善良,像我一样有担当。"我说着,在她额头上轻轻一吻,"谢谢你,巧云,给了我这一生最珍贵的礼物。"

"谢谢你,建国,理解我的难得糊涂。"巧云靠在我肩膀上,轻声说。

有时候,人生中有些事情,确实是难得糊涂。而这糊涂背后,往往藏着最真挚的爱和最无私的付出。

来源:俊俏咖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