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仁灿将军:从永定土楼之子到碧海铁甲战将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5 07:05 1

摘要:卢仁灿(1915年4月-2007年3月12日),福建省永定县坎市镇人。他诞生于客家土楼“衍香楼”中,自幼目睹封建压迫与山河破碎,16岁投身革命,从闽西红土地上的“红小鬼”成长为新中国开国海军少将。他的一生,是“土楼精神”与“海洋情怀”的交响,是红色基因向深蓝航

卢仁灿(1915年4月-2007年3月12日),福建省永定县坎市镇人。他诞生于客家土楼“衍香楼”中,自幼目睹封建压迫与山河破碎,16岁投身革命,从闽西红土地上的“红小鬼”成长为新中国开国海军少将。他的一生,是“土楼精神”与“海洋情怀”的交响,是红色基因向深蓝航程的跨越。

卢仁灿生于永定县坎市镇一个客家贫农家庭,祖辈世代筑土楼而居。1929年,朱德、毛泽东率领红四军入闽,永定暴动风起云涌。14岁的卢仁灿加入村儿童团,手持竹矛站岗放哨,为赤卫队传递情报。1930年,他成为共青团员,次年参加红军,被编入红十二军第三十四师政治部宣传队。在反“围剿”战斗中,他跟随部队转战闽西,常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长征途中,他任红三十四师直属队青年干事,湘江血战中,他背着负伤的政委泅渡突围,用门板作浮舟,在江流中搏斗三小时,留下终身腿疾。战友问他为何如此拼命,他答:“土楼的门板能挡子弹,也能托起革命的希望!”

铁流长征

抗日战争爆发后,卢仁灿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政治处青年股长,随部参加平型关战役。1938年调任晋西独立支队政治部组织科长,在吕梁山开展游击战。一次反“扫荡”中,他率宣传队深入敌后,用客家山歌编写《抗日三字经》,发动群众坚壁清野,被聂荣臻称为“会唱歌的政治委员”。1943年,他奉命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系统研读毛泽东军事思想,撰写《论敌后根据地军民融合》论文,被选为模范学员。

卢仁灿和战友

解放战争时期,卢仁灿投身华东战场,历任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政治部副主任、二十二军政治部主任。1949年渡江战役中,他指挥“渡江突击队”,率6艘木船突破国民党军“千里江防”,率先在安徽贵池登陆,为后续部队打开缺口。登岸后他高呼:“土楼子弟过长江,要把红旗插到南京总统府!”此役,他所在的二十二军歼敌8万余人,创渡江战役单兵团歼敌纪录。

卢仁灿和战友们

建国后,卢仁灿面临人生重大转折。1950年,中央军委组建海军,他从陆军第二十六军副政委调任华东军区海军(东海舰队前身)政治部主任。面对完全陌生的领域,他带人翻译苏联海军条例,夜以继日研究舰艇政治工作规程。1952年,他率工作组登上“南昌”号驱逐舰,与官兵同住舱室三个月,制定《舰艇政治工作条例》,开创我军舰艇政治工作制度化先河。

卢仁灿将军与晚辈在一起

1955年,卢仁灿任东海舰队副政委,参与指挥一江山岛战役。他创造性提出“海空政工协同”模式,在登陆前夜派“鼓浪屿”号登陆舰播放《解放军进行曲》,瓦解守军士气。此役,我军首次实现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他主导的战时政治工作被写入海军教材。1960年,他升任海军副政委,主持编写《海军政治工作条例》,推动建立海军院校政工教育体系。1975年,他以开国将军身份主动请缨,担任海军东海舰队政委,主导国产导弹驱逐舰研发试验,在舟山海域连续驻舰3个月,写下“碧海丹心铸铁甲”的豪迈诗篇。

卢仁灿将军和子女们

卢仁灿一生恪守“三不原则”:不占公家便宜、不搞特殊化、不谋私利。1955年授衔时,他坚持将配发的“大尉”手表上交,笑称:“我的表应该戴在打胜仗的士兵手腕上!”1962年,他回乡探亲,发现堂弟占用集体山林,当即召开村民大会批评:“老屋的土墙能遮风雨,但遮不住私心!”1983年离休后,他自费创办“海军老干部政治学校”,为基层官兵讲授党史军史直至耄耋之年。临终前,他将毕生积蓄20万元捐给永定老区希望工程,遗嘱写道:“骨灰撒进汀江,我要永远守护客家人的母亲河。”

卢仁灿将军

卢仁灿1955年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他的一生,是“土楼精神”向“深蓝使命”的跨越史诗:在闽西,他用双脚丈量革命道路;在延安,他用歌声凝聚抗战力量;在东海,他用忠诚铸就海疆长城。这位从“衍香楼”走出的开国将军,用82载人生诠释了“土楼门板能渡江,战舰铁甲可卫国”的豪情,其事迹永载《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史》,成为激励新时代海军将士的精神灯塔。

卢仁灿将军

卢仁灿将军与战友们。

卢仁灿将军与妻子

来源:红博90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