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陇县马鞍镇油菜收割纪实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4 04:13 1

摘要:5月13日,正值农历小满来临之际,巴蜀大地在炽热的骄阳炙烤下,仿佛成了一个巨大的蒸笼。在成都工作的我们,怀着对家乡土地的眷恋与对农忙的牵挂,12点33分踏上了从成都开往仪陇马鞍的C220高铁,归心似箭,只为帮助家中老人收割成熟的油菜籽。

5月13日,正值农历小满来临之际,巴蜀大地在炽热的骄阳炙烤下,仿佛成了一个巨大的蒸笼。在成都工作的我们,怀着对家乡土地的眷恋与对农忙的牵挂,12点33分踏上了从成都开往仪陇马鞍的C220高铁,归心似箭,只为帮助家中老人收割成熟的油菜籽。

仪陇县马鞍镇,这片孕育着勤劳人民的土地,此时正被金黄的油菜田所覆盖。曾经那一片片生机勃勃的绿油油的油菜,如今已褪去青涩,成熟饱满的油菜荚挂满枝头,等待着人们的采收。然而,丰收的喜悦背后,是农民们长期与烈日、疲惫的艰苦较量。

下午三点,我们乘坐的C220高铁准时抵达终点站马鞍镇时,太阳正毫不留情地散发着它的威力。柏油马路被晒得发软,踩上去仿佛都能留下浅浅的脚印;路边的树木蔫头耷脑,连树叶上的纹路都像是被晒得没了精神,偶尔有一丝微风拂过,带来的也只是阵阵热浪,丝毫感受不到凉意。看看公路边上的田间地头,农民伯伯们早已忙碌开来。他们头戴草帽,身着被汗水浸透又晒干、满是盐渍的粗布衣裳,皮肤被晒得黝黑发亮,古铜色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沧桑与此刻劳作的艰辛。

下午四点,原本炽热无比的太阳稍稍收敛了些光芒,但空气中的热度依旧不减。我们来到油菜地,准备投身这场紧张的收割“战斗”。放眼望去,整片油菜地就像一片金色的海洋,沉甸甸的油菜荚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催促着人们快点将它们收入粮仓。

走进地里,扑面而来的是一股夹杂着油菜清香与燥热气息的热浪。弯腰握住油菜秆,锋利的叶片瞬间划过手臂,留下细微的刺痛,而掌心也被粗糙的秆子磨得生疼。手中的镰刀在烈日下晒得发烫,每一次挥动都需要使出全身的力气,才能将油菜秆割断。因为多年没有从事农业生产,动作十分生疏,弯着腰,左手抓住一束油菜,右手挥动镰刀,“唰唰唰”几下,一束束油菜便握在手上,在握不下的时候,得将割下的油菜及时打捆,方便搬运。长时间重复这样的动作,累得腰背酸痛。

由于天气炎热,蹲一会儿就感觉头晕目眩,汗水不断地从额头、脖颈处流下,模糊了双眼,流进眼睛里,刺得生疼。大家根本顾不上这些,都全神贯注地忙碌着,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不停地滚落,滴在干燥的土地上,瞬间就消失不见。

打捆完成后,还需要将一捆捆油菜抱上公路,这更是个体力活。油菜捆沉甸甸的,抱在怀里,肩膀被压得生疼,每走一步都十分艰难。公路离油菜地虽不算远,但在这酷热的天气下,这段距离仿佛变得无比漫长。咬着牙,拉着手推车,一趟趟地往返于油菜地与公路之间,脚步越来越沉重,呼吸也越来越急促,可手中的动作却从未停下。

用拖车将油菜运到院坝晾晒时,天色已经渐暗。此时的我们,浑身就像散了架一般,累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尽管大家也早已疲惫不堪,却依旧强撑着精神,将油菜妥善安置好,确保晾晒工作顺利进行。回首望去,那片还未收割完的油菜地在暮色中显得格外醒目,提醒着明天还有同样艰巨的任务在等待着我们。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不懈努力,我们仅仅收割了这片油菜地的一半。可想而知,在过去的日子里,家里的老人们独自面对这样繁重的劳作,需要付出多少心血与汗水。从播种、施肥、除草,到如今的收割,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他们的辛勤与希望。他们用布满老茧的双手,在这片土地上耕耘着,守护着来之不易的粮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耳熟能详的古诗,此刻在我们心中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每一粒油菜籽,都饱含着农民伯伯们的汗水与艰辛;每一滴食用油,都来之不易。在我们享受美食的同时,不应忘记烈日下辛勤劳作的农民,不应浪费这来之不易的粮食。让我们从自身做起,珍惜每一粒粮食,向所有辛勤付出的农民伯伯们致敬!他们是土地的守护者,是粮食安全的捍卫者,他们的坚守与付出,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重与感恩。

来源:记录者袁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