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网红克里西在直播间内对5岁女孩开黄腔,引发热议。5月13日,据“抖音黑板报”通报:该主播在历史直播中因向未成年人传播色情低俗话术,相关不当言论严重违反《抖音社区自律公约》,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已被无限期封禁。
近日,网红克里西在直播间内对5岁女孩开黄腔,引发热议。5月13日,据“抖音黑板报”通报:该主播在历史直播中因向未成年人传播色情低俗话术,相关不当言论严重违反《抖音社区自律公约》,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已被无限期封禁。
对着孩子开黄腔,不是幽默是无耻,不是流量密码是人性污点。 5岁正是儿童认知世界的关键期,成人世界的污浊话语,可能在其幼小心灵投下阴影,甚至扭曲他们对性别、社交的健康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过早接触低俗内容的儿童,更容易出现社交焦虑、价值观偏差等问题。
某些主播面对天真无邪、涉世未深的孩子,竟将低俗当趣味,把冒犯作噱头。这畸形“娱乐观”的背后,暴露出的不仅是对未成年人身心发育规律的无知, 更是对社会伦理的蓄意漠视,本质上依旧是一种网络暴力。 这种行为若不遏制,任其在网络空间蔓延,“开黄腔”等低俗之举就可能成为“娱乐常态”,这无疑是在默许“恶”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长。抵制低俗直播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对文明底线的捍卫、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封禁涉事主播只是起点,直播平台作为“守门人”,技术防线要更“智能”,利用AI自动拦截低俗词汇,并升级青少年模式,以面部识别等技术构建数字防护墙;审核标准要更“刚性”,严格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建立分级制度,对涉及未成年人的内容坚持“先审后发”;主播教育要更“走心”,强化法律道德培训,将未成年人保护纳入准入考核,建立违规黑名单,让直播间从流量竞技场转变为责任田。
治理直播低俗暗流,不能仅靠平台单打独斗,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 网信、文旅、公安等监管部门应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对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直播行为露头就打,实施“一案双查”,既追究主播责任,也倒查平台审核漏洞,提高违法成本。流量不是洪水猛兽,关键在于如何因势利导、疏堵结合。而这一过程中,学校和家庭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学校可将网络素养教育融入日常教学,通过案例研讨、主题活动等方式,帮助未成年人提升对低俗内容的辨别力与免疫力。家庭则是守护孩子精神世界的第一道防线,父母可通过亲子共读经典、共赏自然等方式,以现实世界的丰盈美好,筑起抵御网络不良诱惑的屏障。
直播间需要人气,但更需要正气。 敦煌研究员用镜头带孩子“云游”莫高窟,乡村教师在直播间里开网课,非遗传承人展示剪纸技艺……这些充满温度的正能量直播,才是行业该有的模样。当平台算法向优质内容倾斜,“知识型主播”“公益型直播”获得更多曝光,低俗内容自然会失去生存土壤。
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我们更应思考该给孩子提供怎样的精神环境?是充斥着粗鄙与算计的“流量丛林”,还是充满爱与希望的“文明花园”?答案不言而喻。 关闭一个低俗直播间容易,但重建健康的网络生态任重道远,这不仅需要当下雷霆手段,更呼唤全社会将守护未成年人精神家园,化作持之以恒的行动。 完
来源:朝夕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