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临沂客户端讯茶山吐翠,茶园飘香,又是一年春茶季。在莒南县文疃镇,漫山遍野的茶树在春露的滋润下郁郁葱葱,嫩绿的新芽挂满枝头。茶农们穿梭其中,手法娴熟地采摘着鲜嫩的茶芽。为了保证新茶的品质,茶农们严格遵循传统采摘标准,只选取最鲜嫩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确保每一片
在临沂客户端讯茶山吐翠,茶园飘香,又是一年春茶季。在莒南县文疃镇,漫山遍野的茶树在春露的滋润下郁郁葱葱,嫩绿的新芽挂满枝头。茶农们穿梭其中,手法娴熟地采摘着鲜嫩的茶芽。为了保证新茶的品质,茶农们严格遵循传统采摘标准,只选取最鲜嫩的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确保每一片茶叶都蕴含着春日的精华。“今年气候适宜,茶叶品质比往年更好,芽头饱满、香气浓郁。”文疃镇三皇山村有着多年种茶制茶经验的中级评茶师、农艺师刘斌介绍。
中国是茶的故乡。莒南县境内具有山多高、水多高特点,利于优质茶叶的生产。1956年前后,该县开始试验引种茶树,成为省内最早实施“南茶北引”试种基地之一。所产茶叶具有叶片厚、耐冲泡、内质好、滋味浓、香气高的特点,并带有独特的板栗香,被中国农科院评定为优质特征,成为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此后,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截至去年,已发展茶园面积达到8万亩,年产量达到3850吨,产值达10亿元,成为全省最大的茶叶生产县。同时,产品在各类茶叶评比中获得名优茶奖110余项,“莒南白茶”成功争创“江北贡眉之乡”认证,并获得“中国名牌产品”“最受消费者信赖的山东产品”等称号,被被命名为“中国茶叶之乡”。
莒南茶叶已形成集种植、加工、包装、销售、文旅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如团林镇李传顶团队攻克北方无性系茶苗技术,建成江北最大繁育基地,年产茶苗2000万株,成活率高达90%,销往陕西、河北等地,“黄金芽”品种因高氨基酸含量被称为“茶中大熊猫”。同时引入“福鼎大白”“金观音”等适应当地气候的品种,延伸绿茶、红茶、白茶等多品类生产,带动周边茶农亩均年收入8000元。还有文疃镇石城村孙运周通过梯田开发、种植黑松与茶树形成人工复合生态园,利用松花粉与茶树共生提升茶叶香气,打造出具有松花香的特色茶品,入股村民年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目前,全县拥有规模以上茶叶企业52家,其中13家被评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3家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及有机产品认证,8家通过SC质量认证。“松山春”“临港春秋”等品牌通过电商及订单畅销国内市场。同时,该县建设茶文化广场、湿地公园、研学基地等项目,积极推动茶文旅融合发展,将茶叶生产与观光旅游结合,年接待游客量逐年增长。
袅袅的茶香,浓浓的春意。在临沂茶叶批发市场,随着莒南新茶的上市,茶文化也大行其道。茶艺师身着传统服饰,温杯、投茶、注水、出汤……一系列行云流水的动作,将泡茶的每个步骤都演绎得淋漓尽致。“随着今年本地春茶的陆续开采,我们这里的爱茶人陡然增加好几倍!”据该市场负责人王冠介绍,“除传统的销售渠道外,我们整合周边县区茶资源,开展线上直播带货、短视频等形式,向消费者介绍新茶的特点和茶文化知识,线下举办茶文化讲座、亲子体验活动等,逐步打造‘茶农+客商+电商’产业链……”
一叶兴一业。近年来,该县以茶叶为核心串联生态种植、技术创新、组织振兴和三产融合,先后出台一系列产业发展优惠政策,通过引入资金升级茶园,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并持续多年参加茶叶博览会、茶叶鉴评会、农业博览会及举办茶加工能手比赛、茶叶节等茶事活动,不仅实现荒山变“金山”的生态价值转化,还带动6000余名农民就业增收。也正如莒南茶叶经销商贾丽丽所言,“一片绿叶养育了一方人,我们守住的不仅是茶园,更是绿水青山里的好日子!”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梁作金 通讯员 陈长松 佴庆林
编辑:江岩
来源:在临沂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