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海归人才子女学校校长车艳丽专访

360影视 2024-12-09 16:44 3

摘要:从北校区的两层小楼,扩迁至占地面积66亩、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的K12十五年一贯制学校;从首批招收的284名小学部学生,到目前拥有约2100名在校生、400余名中外教职员工;从2018年首获IBDP认证,到如今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IB与剑桥国际课程双认证学校。8

导语

从北校区的两层小楼,扩迁至占地面积66亩、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的K12十五年一贯制学校;从首批招收的284名小学部学生,到目前拥有约2100名在校生、400余名中外教职员工;从2018年首获IBDP认证,到如今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IB与剑桥国际课程双认证学校。8年来,苏州工业园区海归人才子女学校在探索中国化国际教育过程中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特色道路。

作为全国首家海归人才子女学校,苏州海归自创立之时便与众不同。多元文化融合的背景让其始终坚持“根深中华,创新国际”的使命,高层次人才子女教育的特色让其肩负为各行各业培养“领军人才”的责任。如今,凭借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优秀的IB基因,苏州海归以蓬勃的生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4届毕业生成绩斐然,2023届90%录取Top50大学,艺术方向100%录取世界顶尖名校,2024届毕业生90%录取Top30大学,100%录取Top50大学,艺术方向100%录取世界顶尖名校

创校第7年,苏州海归迎来了新的“掌舵人”——车艳丽校长。作为理想教育的耕耘者,从一线教师到一校之长,车校的关注点始终离不开“教”与“育”;作为创新教育的开拓者,她用深刻契合学生成长所需的教育理念,以面向未来的教育智慧擘画学生发展蓝图;作为卓越教育的引领者,她正以强烈的目标感和创新活力,凝聚精神力量,带给苏州海归自我成长与革新的源源动力。

此次,京领邀请到了苏州工业园区海归人才子女学校校长车艳丽女士,围绕校长领导力、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等方面,分享她的实践经验和教育智慧。

苏州工业园区海归人才子女学校

为了更好地满足海外归国就业人才子女接受中西融合教育的需求,在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2016年苏州工业园区海归人才子女学校(简称:OCAC-Suzhou)成立。这是首家为海归人才子女、华裔华侨子女以及有意愿接受国际教育的中国学生而特别打造的学校。

OCAC-Suzhou提供从幼儿园到高中十五年一贯制的中英文双语教育。以中国国家课程为纲领,以国际文凭IB课程为结构,以融合创新课程为特色,培养主动进取、全面发展的终身学习者。学校致力于开发学生创造、创新、创意的潜质,使他们将来能与各国青年合作解决21世纪的世界性问题。

车艳丽校长

车校长从事教育行业20年,曾担任沪上几所知名国际学校学术校长、创校校长等职,荣获京领“领军校长”称号。

车校长拥有非常丰富的教育教学、教务管理、学生管理、升学管理、课程研发、招生市场运营管理、学术运营和学校整体运营经验,对IBDP课程、A level和IGCSE课程、AP课程、加拿大BC省课程等都很熟悉,曾带领所在学校取得了全国领先的升学成果。

Part.01

以校长领导力凝聚教育向心力,

回归教育本质,打造成长“乐土”

以每位孩子的幸福成长为目标,呵护天性,保护灵气,激发潜力,是车校一以贯之的教育理念。她深知,好的教育离不开高质量的教育环境,而如何打造高质量的教育环境,则需要教育者对学生有深切的关怀,对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对未来有长远的目光。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人物。在车校看来,校长需具备“飞鸟之眼”,洞察教育需求,着眼教育未来,让学生们真正具有面对未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又需具备领导之力,怀抱教育愿景,赋能团队成长,进而影响整个学校的文化氛围和精神面貌。

京领

请您分享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这一教育理念是如何形成的?

车艳丽校长:硕士毕业后,我在大学负责了多年的英语教学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相关工作,随后转入国际教育领域,从独立的国际高中到K12十五年一贯制的国际学校,可以说我的职业生涯经历了孩子们成长的全阶段。在我从业20年的时间中,我对教育最深刻的感悟是,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树叶,都是与众不同的,且有自己的成长脉络。所谓教育,其实就是因材施教、静待花开的过程,这是我一直秉承的培养理念。

在大学工作的几年里,我意识到每个孩子成长的过程,需要对自身保持持续的目标感和内驱力,而这正是我们当下教育体系中需要加强的地方。很多孩子将高考这一阶段性的目标当作人生的最终目标,但考上好大学并不等同于过好这一生,人生的目标也不只有高考。事实上,成长应该寻求自身的内驱力,主动学习才能点燃教育的“一把火”。

当我进入国际教育领域,我意识到国际教育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更多元的选择,是利于学生成长的沃土,同时也成为我实现教育理想的土壤。我也一直致力于调整教育的方法,守护孩子们的“内在之明”,达到自身成长的完整状态。

除了要面向人本身,教育还要面向时代。我时常思考,在AI时代,教育的可能性在哪?人才培养的方向是什么?我想,能够让孩子们面向未来,面对挑战的能力绝非应试能力,而是要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全方位、体系化的培养模式,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领导力等。

如今,在苏州海归的培养体系中,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学习过程,找到心中热爱是我们教育的重点。为此,我们提供多元的课程体系和丰富的活动内容,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塑造能够胜任未来的能力。

京领

您如何理解校长领导力?如何在管理校园的过程中践行校长领导力?

车艳丽校长:我非常认同美国学者萨乔万尼提出的校长领导力“五力”模式,即技术力、人际力、教育力、象征力和文化力。于我而言,从英语教师到教学教务管理,从升学管理、学生管理、市场招生、学术校长到创校校长、总校长,在20年的教育实践和经验中,我认为校长最核心的能力在于课程领导力,也是技术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有的教学工作都需要围绕课程去展开、实施,故而课程体系的打造是校长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课程引领也是校长非常重要的能力。苏州海归的课程体系,以国家课程为纲领,以IB课程为框架,通过双语探究式教育培养孩子的终身学习能力。从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课程内容的规划、课程项目的落地、评估,每一环节都考验着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我不仅负责全校的运营管理,还负责校级教学教研中心和德育中心,以及高中部的管理,保障每个教学环节、教学细节的质量。

人际力要求校长尊重每一位教职员工,让学校成为一个整体,让师生成为学习的共同体。从人际力的角度出发,校长的角色可以隐喻为“人力工程师”,既能吸引“眼中有光,心中有梦”的优秀老师加入,又能够让每位教职工充分得到尊重,享受彼此之间的合作,富有创造力地教学。

对校长而言,其责任不应止于“办学校”,还要有“做教育”的追求。校长要有远大教育理想,才能真正从学生的立场出发,聚焦人的成长,带领全校师生冲击优秀、追求优秀。还需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战略、管理创新思维,带领学校不断走向卓越。

课程领导力、人际力和教育力,构成了保证学校运行的基本力量。

京领

作为校长,您如何激发教研团队的激情与创新能力?

车艳丽校长:与其从上而下推动各项事务,不如激发老师们的内驱力,让教师“自带马达”很重要。但如何驱动教师的内驱力,在成长路径、专业能力、课程意识等方面寻求主动成长和进步,是于校长而言的重要课题。

基础且重要的一点,是教师的薪酬体系。在苏州国际教育市场中,苏州海归的薪酬体系是极具竞争力的,不仅对每位教师的生活给予充分保障,也支持他们能够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更高的自我成就。

除了物质保障,学校的文化建设则起到“凝心聚力”的作用。苏州海归致力于打造理想的教育环境,让教师们认可学校的教育理念,意识到自我价值所在,以及个体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关联性,从精神层面获得激励。我们从全球近30个国家和地区中选拔优秀教师,他们不仅是“百里挑一”的人才,还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教学方法。他们不仅能够从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中得到激励,在中外教师的合作交流中获得动力和资源成为更优秀的教师,并且能够通过学校组织的研讨会、工作坊、俱乐部等多样化教师团队建设中,了解彼此的文化,在点滴之中形成教学和学习共同体。

从学校的层面,苏州海归给予教师成长的强大推力。学校每年都会进行各学部的教师培训,涵盖学术教学、CCA活动、德育项目、家校沟通等各个方面,让老师们在教学研究的“盛宴”中充分融入,积极思考。对于中层管理干部,我们还会进行“有效领导力”培训,比如去年我们专门针对形象管理对教师进行培训。

去年,苏州海归获得了剑桥大学国际考评部PDQ项目的批准与认可,正式成为“剑桥国际教师专业发展中心”。这就意味着苏州海归的老师们经过校内培养通过考核最终会获得含金量极高的剑桥大学PDQ证书。

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让我们的老师们成为有教育热情和国际视野的终身学习者。

Part.02

合璧多元发展路径与创新课程内容,

让天赋自由,让成长自驱

培养终身学习者,使他们具备真正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迎接未来未知世界的挑战,是苏州海归始终不变的教育愿景。这一愿景不仅贯彻在课程建设中,更深化于课程创新之中。

在车校看来,培养能够面对和拥抱21世纪挑战的人才,就需要提供让每位孩子都拥有智慧和幸福的教育。在海归课程体系趋于成熟和日渐多元的背景下,学校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发展特点,以及对未来成才路径的设计,匹配契合成长目标的发展规划,塑造应对未来的竞争力。

京领

苏州海归如何优化课程体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和国际趋势?

车艳丽校长:从教育理念着手,苏州海归自始至终围绕“以学生为中心”,将国家课程内容与IB课程框架密切结合,为学生们打造“根深中华 创新国际”的学习平台。从顶层设计来看,我们将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内容创新“强强联合”,优化升级,打造海归特色的人才培养路径。

自2018年到2022年苏州海归已经完成了从PYP到DP项目的全部认证工作,正式成为一所全IB世界学校。自2022年6月,苏州海归获得剑桥国际课程认证后,我们实施IBDP与A-Level“双轨并行”的课程体系。学校同时还拥有美国大学理事会AP课程的授权,这种多元课程体系面向成长,面向未来,为学生们提供了多样化的成才路径。

幼儿园到小学阶段,苏州海归聚焦“精品”教育。我们提供IB PYP双语探究课程以及CCA课后延伸课程,将兴趣和实践融入学习之中,帮助孩子们在思维、社交情感、运动、语言等方面均衡发展。

初中部着力打造“特色”初中,采用国家课程体系(CNC)的知识内容,以及IB MYP探究课程。以探究为基础,以概念为导向,初中课程不仅支持学生学术进步,更将探究能力和思维方法、双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融入每个年级和学科教学,让学生们真正实现有效学习。

到了高中阶段,我们的课程体系强调“多元”,融合IGCSE、A-Level、IBDP、AP、CNC等多种课程和师资。在九年级,我们进行校本化的课程融合,发挥国际课程对基本功的夯实和探究课程对综合能力的提高两大优势,对学生双语能力、思维能力进行深度培养。

京领

苏州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如何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竞争力?

车艳丽校长:如果将课程体系比喻为“树干”,那么课程内容则是“树枝”,每一根“树枝”都指向着苏州海归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标。

在幼儿园阶段,我们的兴趣探究课程旨在挖掘学生的不同潜力。

小学阶段以单元探究的形式,鼓励学生们以自我主导性探究兴趣学科,并通过英语表达培养双语能力。除了探究课程外,我们在小学阶段还设置校本课程,如英语数学、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图书馆、英语体育、STEAM课程等,并在每年与家长的“三方会谈”上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创造性上,科学与艺术并没有不同”,科学家与艺术家都是创新者、探索者,将科学与艺术结合,便可成为学生们尽情发挥创意、实践创意的“土壤”。苏州海归的STEAM课程正是这样学习的“土壤”。在今年的STEAM课程中,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孩子们在完成人体器官的单元学习后,运用跨学科知识:物理知识、生物知识、艺术表达形式和编程知识,采用纸板、气球等材料创意呈现了人体呼吸系统器官的分布,并模拟了肺部的功能和运作。在制作和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更懂得了如何运用知识、跨学科学习。

STEAM课程

除了学科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我们也注重双语能力、表达能力的打造。小学阶段的表演艺术课程、英语数学课程、英语体育活动课程都是由中外方教师合作授课。这些综合能力,也是苏州海归整个课程体系中尤为注重的能力培养指标。

初中阶段,在综合能力的培养基础上,我们结合课程内容和社区服务项目培养学生们的公民意识。初中的孩子们必须要完成一个社区项目,在历时8个月的社区项目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通过研究产生创见,通过分工实现合作,通过行动完成目标,也逐渐成长为有责任感的世界公民。

其中一个学生项目让我印象尤为深刻,初中部的三个孩子组成了一个团队,设计出了“老年药盒”,这一灵感正源于孩子们对爷爷奶奶的关注和关心。孩子们通过编程让“老年药盒”通过APP与手机连接,可以按时提醒老人吃药,又考虑到老年人容易忘记携带的情况,便做了磁吸功能使药盒可以贴在手机上。整个项目从创意到落地再到生产,孩子们遇到了种种困难,但凭借一腔热爱抵过了万难,最终他们找到厂家制作了100个药盒,为社区的老人们带来了便利。

令我感动与惊喜之处,不仅在于我看到了苏州海归孩子们眼中的光,心中的爱,更看到了他们的源自热爱产生的内驱力。唯有热爱才能驱动他们的探索热情、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也构成了孩子们面向未来发展重要的竞争力。

事实上,苏州海归的课程内容面向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指向全人培养。除了探究课程与校本课程对学科能力的培养外,我们通过CCA(Co-Curricular Activities)延伸课程,用IB方法让中国传统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焕发新的生命力。从幼儿园到高中,苏州海归在每一学年提供约300项CCA延伸课程,延续中西合璧、博采众长的特色,类型涵盖学术类、文化类、艺术类、体育类等各方面。每年的选课季,都堪比一场学术狂欢节。

总体上,苏州海归对学生的培养涵盖各个方面、多种维度。这些能力的塑造,离不开学校严谨、全面、持续创新的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以及严谨的教学管理和评估体系。

京领

您如何理解“重新定义教育的边界”?关于“打造没有围墙的校园和永不下课的课堂”,请您分享一些成功的经验。

车艳丽校长:好的教育,是不应该被边界固化和束缚的教育,最好的我们,一直在路上。在我看来,对于如今的学生们而言,相比于学到了哪些知识,学会学习的能力更重要。因此,苏州海归重新定义教育的边界,打造没有围墙的校园和永不下课的课堂,让学生们真正学会学习,让教育真正面向未来。

具体落实到教学中,我们打造“海归无围墙周”,在真实世界中做到学习和实践真正的融合。“无围墙周”是苏州海归开展跨学科学习的重要形式,也是初中和高中的传统项目之一。学生们在为期一周的调研、实践、学习过程中,在祖国的天南海北书写了属于他们心中共同的故事。

从2019年开始,学生们就曾沿着“水上课堂”探寻古运河的前世今生,他们曾西山徒步,环太湖骑行,也曾去往苗寨支教,登高泰山。今年,苏州海归的学生们去往云南的景迈山,探寻这片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古茶林文化景观。在调研中,学生们跟随当地的咖农,不仅从有血有肉的生动故事和平实讲述中,了解了普洱咖啡的种植,当地的文化生活,更在探究中国咖啡产业发展的传播、运营因素中将目光聚焦于“文化的意义”这一更深刻的问题。

这就是“海归无围墙周”的意义所在——“围墙”外有无限的惊喜和可能性等待发现,勇敢的孩子们将在更广阔的天地中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增长着学习、探究能力。

“永不下课的课堂”同样基于探究,培养学生们的学科思维能力。在40分钟的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是有限的,而知识的延展是无限的。那么,如何给予孩子们空间和机会去延伸知识呢?

在海归幼儿园、小学、中学的图书馆里,会经常看到学生们在电脑前查阅资料的身影。在这里,图书馆已经超越了传统的书籍借阅功能,而成为一个研究、学习、交流、活动的综合空间,它既是苏州海归课程体系的一部分,也作为各门学科的支持与延伸。在图书馆的学习中,孩子们接触丰富而前沿的学术资源,将国际化的课程与未来学习接轨,不仅延伸了知识体系,也学会了如何让知识“为我所用”的技能。而这些技能,也不断支持着孩子们步入大学阶段、研究生阶段,成为终身学习者。

京领

有哪些令您印象深刻的学生成长故事?

车艳丽校长:去年,学校发生了一件值得分享的喜事。我们的Chloe同学被有着“南方哈佛”之称的美国埃默里大学录取,成为海归历史上,第一位被埃默里录取的学生。她的专业选择颇为独特——女性与性别研究。

Chole是一个内心世界非常丰富、充盈的孩子,在初中时便开始了对女性权益的关注,并创办了苏州海归第一个女性社团。社团创立的初心,在于为女生们提供一个感到安全和被支持的环境,通过积极交流、调节来改善自己的状态,追求更健康、更美丽的生活。

三年的时间里,Chloe将对性别平等和对女性权益的敏锐观察作为一条明确的主线,串联起她丰富精彩的学生生活:作为公众号Relationship Lab的撰稿人,她在文章中探讨心理健康、性别权利;作为校园卫生巾互助盒的创立者,她对卫生棉条进行科普,帮助并影响了很多女孩;作为“由我卡片”投放项目的发起者,她在真实场景中帮助女生重拾自信。而她本人,也凭借展示出的青年女性领导力,收获了埃默里大学的offer。

Part.03

做真正面向未来的教育,

以多元文化浸润仁爱心,以创新培养强化胜任力

我们很难预见未来的世界到底如何发展,我们却有能力塑造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在时代提出的创新与发展命题下,车校将带领苏州海归坚守教育初心,强化多元特色,深化“海归”品牌,以学校的不断革新和升级赋能学生发展。面向生命,让孩子们拥有向阳而生的力量,找寻幸福的方向;面向未来,让孩子们拥有迎接挑战的勇气,把握人生的能力。

京领

苏州海归如何培养学生的“中国心、中国魂、世界眼”?

车艳丽校长:跨文化能力是全球公民的基本素养,跨文化也是苏州海归与生俱来的基因与特质。自诞生之日起,苏州海归就有着独特性与使命感。它伴随苏州经济发展,承担着海归人才子女的教育需求。秉承“根深中华 创新国际”的使命,在发展中延伸出了苏州海归办学特色和优势,成为中国化国际教育的“名片”。

成为全球公民,具有国际视野,首先要建立对于本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在苏州海归的近2100名学生中,50%来自海归家庭,17%的家长获得过“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人才称号,总计超过300组经园区组织部认定的高层次人才子女入读我校,并获得园区学费补贴。在这样跨文化、多元交融的背景下,爱国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苏州海归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程建设、文化创设、德育课程之中。在诗词大会中追求诗词之美,在新春庙会中感受“年味儿”里的中华,在各种中国传统节日的趣味儿中传承传统文化。通过多种方式的浸润,让传统文化进入孩子们的精神与心灵,使之成为一种记忆、认同、情怀。

京领

请您介绍一下苏州海归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措施及成绩?

车艳丽校长:如何在教育这项“传统”的事业中进行创新?我认为重要的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能力来源于创新思维。

苏州海归是政府人才战略配套的高层次人才子女学校,聚合了独特的家长资源——70%的家长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很多家长本身就是高科技或独角兽企业的领头人,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学者。我们每月邀请行业大咖或家长中的学者分享前沿研究方向和人才需求,让孩子们接触到各行各业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启发他们的思维。

我们强调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应局限于死记硬背和刷题,而是要激发孩子们思考,鼓励智力挑战。在教学中,老师要学会引导,“永不下课的课堂”旨在培养孩子们的钻研和研究能力,这是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我们的孩子们未来有可能成为某个领域的科学家。中国的教育也在不断变革,无论是公立还是民办教育,都在探索课程改革,如大概念单元探究,这些都是创新的重要部分。

苏州海归的探究课程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信息课程中,孩子们根据物理知识自己动手制作电动泵,探究气压对物体飞行高度的影响。学校的STEAM课程,让学生们通过动手建造、搭建和实验来形成真实、有意义的理解,通过个人调查和团队合作,探索技术和科学世界的运作方式。孩子们在寒暑假也有机会走进科研院所,深入探索兴趣领域。通过引导和培养,苏州海归的学生在各个领域都展现出卓越的学习力和非凡的创造力,在科研探索的征途中勇攀高峰。日前,在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中,苏州海归的7名参赛学生以无懈可击的表现,全部夺得金牌。

京领

苏州海归如何着眼于学生未来人生的发展,做好学业和职业规划?

车艳丽校长:“没有人比我们更了解学生”,这是对苏州海归升学指导老师的精确形容。与许多学校从十年级才开始关注学生申请大学不同,我们打造全职的职业生涯规划团队,从六年级开始就着手为学生的学业和职业发展进行规划,旨在让同学们在初中阶段就开始树立生涯规划的意识,从而更深入了解自己,发现自己。几年时间的积累,升学指导老师长期陪伴学生们的发展,持续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和学业状态,彼此相互了解、相互信任。

从课程来说,苏州海归的课程涵盖了性格探究、兴趣项目以及对未来专业选择的指导。随着学生进入高年级,我们会介绍不同国家的文化、教育体系以及专业情况,帮助学生了解申请海外大学所需的多元化能力。由于我们的毕业生出口方向为海外大学,我们强调早期培养他们获取不同专业所需的能力,包括适应不同国家大学申请的不同要求,如英联邦国家注重学术能力,美国则更看重通识教育和全方位能力。

“职业访谈”是海归中学部升学指导课程的常规活动之一。每月,学校都会邀请一位在医学、高端制造业等各个领域颇有建树的专业人士与学生们近距离交流,在专业选择、职业规划等方面为学生们提供宝贵的经验的建议。

除此之外,升学指导老师必须保持足够的专业性和前瞻性。老师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与各大高校建立联系,包括每年赴国外大学参加会议,邀请海外名校来访、举办大学教育展等。

在强大家长资源支持下,海归为学生们量身打造“职业日”。每年邀请来自医疗医药、工程、法律、传媒、文化旅游、大学科研机构和社区服务等诸多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参加,来校进行职前面试,不仅为高中生提供非常稀缺的大学科研机会,也提供了很多难得的参访机会和实习岗位。去年,我们的职业日项目还扩展到了海归毕业的校友中,为海归在国外寻找实习机会的毕业生们提供帮助。我们认为,无论校友身在何处,他们永远是我们的孩子,我们愿意为他们提供这样的福利和机会。

京领

您认为对于苏州海归未来的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车艳丽校长:对于很多国际学校和校长来说,我们都在思考,学校的未来如何发展,我们如何提供更好的教育?

从校长的层面,除了校长领导力中包含的课程领导力、教学研究力、业务指导力、制度的创设和执行力等基础、必备的能力外,我认为人格影响力极其重要。尤其对于苏州海归这样以多元文化为特色的民办学校,更需要校长拥有强大的人格影响力保障学校发展。以爱和尊重联络全体师生内心深处,渗透于过程,凝聚于结果,让老师们在学校感受到幸福和快乐,降低教师流失率。以专业和能力引领学校发展,以智慧和勇气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

对于民办校来说,更考验校长的市场运营能力。作为民办学校的校长,要直面市场,在如今国际教育市场存量竞争,多元发展的局面下,需要校长“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既要具有市场运营能力,通过不断的代表学校发声提高学校“声量”,扩大影响力,做学校的“品牌代言人”,也要承担课程建设、教学管理等学校运营指标,不仅要实现自给自足,更要让学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对于苏州海归来说,我们需要经得起来自社会的多方考验,包括教育局,家长,学生对学校的审视和要求,我们也需经得起时代挑战。人口出生率的降低,是当下时代发给所有学校的课题,在这一背景下,苏州海归要坚定地做精品化学校。何为精品化学校?我认为首先要保证课程紧随时代,持续更新,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都要成为终身学习者。作为校长,更需要保持不断的自我更新和迭代。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在多元挑战中,国际学校一定要坚定自我,不断提升学校的向心力。通过课程建设,文化创设,教学质量,品牌影响力提升让学校年年焕发新生。只有坚定自我,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清晰的定位,做好特色品牌,让市场和家长主动选择、提升认可度。

来源:京领新国际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