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1日,2025信阳弱筋小麦产销对接会在信阳市举办。这场由河南省粮食行业协会、郑州粮食批发市场联合主办,信阳市绿色食品行业协会等承办的行业盛会,汇聚了政府官员、科研专家、金融机构及全国200余家产业链企业代表。围绕“科技赋能 品质升级 产销共赢”主题,与会
河南经济报记者 付瑞清
5月11日,2025信阳弱筋小麦产销对接会在信阳市举办。这场由河南省粮食行业协会、郑州粮食批发市场联合主办,信阳市绿色食品行业协会等承办的行业盛会,汇聚了政府官员、科研专家、金融机构及全国200余家产业链企业代表。围绕“科技赋能 品质升级 产销共赢”主题,与会者共谋弱筋小麦全产业链发展路径,为这片淮河岸边的“黄金麦浪”注入澎湃动能。信阳市副市长汪明君在致辞中强调:“弱筋小麦是信阳的‘黄金名片’,我们要以全产业链思维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让‘中国弱筋小麦看信阳’成为行业共识!”
政策赋能 打造豫南产业高地
作为全国最大的弱筋小麦连片种植区,信阳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全国弱筋小麦总产量占比较高。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蔡惠杰指出,信阳正通过“三链同构”战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推动弱筋小麦从传统种植向现代产业集群跃升。
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黄捷提出的“双头战略”引发关注。以“粮头食尾”深化加工转化,以“农头工尾”贯通三产融合。目前,信阳弱筋小麦已形成"种植-收储-加工-销售"全链条体系,开发出专用面粉、烘焙食品、酿酒原料等八大类120余个产品,有效带动当地农户增产增收。
河南农投集团党委委员、总会计师姚新表示,信阳弱筋小麦是河南农业的一张“金名片”,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前景无限的机遇,要通过搭建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所多方对接平台,有利于实现精准匹配供需,推动弱筋小麦从“田间”到“车间”和“消费终端”的无缝衔接,将“一粒麦”做成“大产业”。
科技破局 构筑品质护城河
会场内,“中国酒用小麦产业技术协同创新平台”与“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信阳分市场”的揭牌仪式成为焦点。前者由河南农科院联合江南大学等12家机构共建,重点攻关品种选育、品质调控等核心技术。
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崔洁告诉记者,举办本次会议并在信阳设立弱筋小麦分市场,是郑州粮批发挥自身功能作用,服务和赋能我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下步公司将持续聚焦粮食交易和流通,优化完善省市县联动发展的产业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做好粮食这篇大文章,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产业兴旺,提升河南粮食影响力,积极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
科技赋能贯穿产业升级全过程。信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鹏介绍,通过推广“五良耕作法”(良种、良法、良机、良田、良制),弱筋小麦优质品率从75%提升至92%,亩均增收200元。现场展示的“信麦368”新品种引发热议,河南省农科院专家雷振生表示:“该品种抗倒伏能力提升40%,湿面筋含量稳定在22%-24%,完全达到高端烘焙和酿酒标准。”更引人注目的是,信阳弱筋小麦协会与安徽捷迅光电签约引入智能分选设备,使原粮杂质率从1.2%降至0.3%以下,品质控制迈入数字化时代。
产销共振 激活市场新动能
对接会现场达成多项重磅合作:郑州粮批与中原银行、浦发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贵州酣客君丰酒业达成农链网20万吨小麦交易服务意向协议;息县宏升粮业发布的弱筋小麦专用粉,其烘焙性能指标比肩国际品牌,终端溢价能力提升35%。淮滨宽裕粮油总经理张明算了一笔账:“通过分市场的订单农业模式,企业可提前6个月锁定原料供应,资金周转效率提升3倍。”
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凯说:“设立信阳弱筋小麦分市场,能够充分发挥郑州粮批品牌优势和地方特色资源优势,进一步推动信阳弱筋小麦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提升河南弱筋小麦定价权、话语权。”更值得关注的是,贵州茅台、五粮液等头部酒企明确将信阳作为核心原料基地,计划建设10万吨级智能化仓储中心。信阳弱筋小麦协会会长潘道荣信心满满:“我们正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未来三年要让‘信阳弱筋小麦’品牌价值突破50亿元!”
站在息县10万亩弱筋小麦示范基地,金黄的麦浪与智能化灌溉系统交相辉映。这场对接会不仅签下68亿元合作大单,更擘画出“三产融合、城乡协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上游联结274个专业合作社推行标准化种植,中游布局12个精深加工园区,下游拓展电商、文旅等新业态。正如河南省粮食行业协会会长刘大贵所言:“从‘一粒麦’到‘一条链’,信阳正在书写弱筋小麦产业的‘中国方案’。”
随着“黄金名片”越擦越亮,信阳弱筋小麦产业正朝着“三高”方向迈进:通过与江南大学共建烘焙食品研发中心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依托数字化供应链构建高效率流通体系,借力地理标志认证打造高辨识度品牌。这场始于淮河岸边的“麦业革命”,不仅让传统农业焕发新生,更成为观察中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样本。
来源:河南经济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