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6月即将到来的“2025年上海西九文化周”的重点项目之一,《贝聿铭:人生如建筑》正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巡展。本次展览的展期由2025年4月26日至7月27日,并将在6月19日邀请贝聿铭之子、贝氏建筑事务所董事长贝礼中和艺术家徐冰展开对话。此前,该
作为6月即将到来的“2025年上海西九文化周”的重点项目之一,《贝聿铭:人生如建筑》正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巡展。本次展览的展期由2025年4月26日至7月27日,并将在6月19日邀请贝聿铭之子、贝氏建筑事务所董事长贝礼中和艺术家徐冰展开对话。此前,该展览于去年在香港M+博物馆首展,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让人们对国际知名的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与认识。
《人生如建筑》上海站展览现场 ©PSA
《贝聿铭:人生如建筑》上海站展览由M+博物馆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联合主办,M+设计及建筑策展人王蕾和荷兰鹿特丹New Institute馆长兼艺术总监陈伯康共同策展,旨在全面回顾贝聿铭先生跨越七十年的建筑创作生涯,展现其在建筑领域的卓越成就与独特魅力。策展团队精心筹备,通过大量的研究与资料收集,将贝聿铭先生的经典建筑作品、珍贵手稿、模型、照片等资料呈现于展览之中,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建筑盛宴,让观者得以领略大师的建筑风采与精神内涵。
贝礼中先生与王蕾女士(左二)在香港预开幕仪式 ©M PLUS
展览在香港首展期间,便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建筑爱好者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前来观展。人们在香港西九文化区的M+博物馆内,沉浸在贝聿铭先生的建筑世界里,对其作品背后蕴含的深刻理念与创新精神赞叹不已。展览不仅在建筑行业内引起了轰动,也在普通大众中掀起了对建筑文化的关注与热爱。
《人生如建筑》转场至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后继续绽放光彩,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前来观展,热度不减。展览成为了五一期间上海文化生活中的热门“打卡点”,受到了各大媒体的广泛报道与关注,进一步印证了贝聿铭先生及其建筑作品的影响力。沪港两地作为巡展站点都以其与贝聿铭独特的联系和精心设计的展示环境,为展览增添了一份别样的魅力,使得观众在欣赏贝聿铭先生作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两地丰富的文化氛围与艺术气息。
贝聿铭先生作为20世纪最具传奇色彩、最广受瞩目的建筑师之一,其作品分布横跨全球,成为各地的地标建筑,如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巴黎大卢浮宫、香港中银大厦和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等,数十年来备受各国人民的喜爱。他的建筑作品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睿智与包容,不仅是现代建筑艺术的杰作,也是全球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要象征。
贝聿铭先生的建筑理念独特而深邃,他强调建筑与环境、文化的有机结合,注重空间、光线与材料的运用,将现代建筑语言与传统建筑元素巧妙融合,创造出既具有时代感又不失文化底蕴的建筑作品。他并不讳言中国传统文化对他一生的深刻影响,并以此为“文化通行证”,结合严谨而富有创新精神的建筑设计方法,在每个项目中都深入研究场地的历史、文化与社会背景,力求使建筑成为城市与文化的一部分,与所在场地形成对话和呼应,而非孤立的存在。
贝聿铭先生的贡献不仅体现在他的经典建筑作品上,更在于他对建筑行业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他为后辈建筑师树立了崇高的榜样,其设计思想与创作方法激励着无数年轻建筑师们不断追求卓越、勇于创新。他的建筑作品丰富了城市的天际线与文化内涵,提升了公众对建筑艺术的认知与欣赏水平,促进了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与建筑发展。同时,他在建筑实践中所展现出的对文化传承的尊重、对美学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也为整个建筑行业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作为现任贝氏建筑事务所的董事长,贝礼中带领贝氏建筑事务所继续在建筑领域深耕细作,坚守贝聿铭先生的设计哲学与价值观,将跨文化视野、对建筑品质的执着追求以及创新精神融入到每一个项目之中。持久的传承与坚守,使得贝氏能够在时代的发展中,始终保持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继续创造出具有影响力的经典建筑作品。
贝礼中先生在M+展厅 Photo by Winnie Yeung @ Visual Voices
直到现在,贝氏建筑事务所仍然在不断探索如何将贝聿铭先生的建筑理念与现代建筑技术和理念相结合,使贝氏设计的建筑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贝聿铭先生的指引下,北京中银总行大厦、苏州博物馆、澳门科技馆等贝氏建筑事务所的新作品也已经陆续被奉为经典建筑,成为海内外知名的标志性建筑。贝礼中先生传承了贝聿铭先生对建筑的热爱与执着,以家族之力延续着贝氏的建筑事业,让贝聿铭先生的建筑精神在当代建筑领域得以传承与发展,让世界见证了华人建筑师群体在建筑领域的深厚底蕴与不懈追求。
来源:环球经济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