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粉丝的网红对一个5岁女童说:“对哥哥发誓,永远不吃小啾啾”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5 01:38 1

摘要:“对哥哥发誓,永远不吃小啾啾”——当这句话从一个百万粉丝的成年网红口中说出,对象是连麦的5岁女童时,直播间2000多名观众瞬间炸了锅。这场被网友称为“2023年最令人作呕的直播事故”,不仅让网红“克里希”的账号被无限期封禁,更撕开了直播行业光鲜表皮下的丑陋:流

“对哥哥发誓,永远不吃小啾啾”——当这句话从一个百万粉丝的成年网红口中说出,对象是连麦的5岁女童时,直播间2000多名观众瞬间炸了锅。这场被网友称为“2023年最令人作呕的直播事故”,不仅让网红“克里希”的账号被无限期封禁,更撕开了直播行业光鲜表皮下的丑陋:流量成为唯一,那道德与法律的底线是否早已被抛诸脑后?

面对舆论风暴,克里希的道歉视频堪称“危机公关反面教材”。他反复强调“无意识脱口而出”“本意是逗乐”,却始终回避核心问题:一个成年男性为何会对着幼童说出带有性暗示的词汇?这背后反应的是部分网红群体长期浸泡在低俗文化中的思维惯性。

在短视频行业,“玩梗文化”早已成为一场无底线的行为。某些主播将性暗示、擦边球视为“热度的密码”,在直播间肆意制造“成年人懂的梗”。但当这类话语体系被不加筛选地套用在未成年人身上时,本质上已构成对儿童的精神猥亵。正如网友质问:“如果连5岁孩子都要被迫参与这种‘玩笑’,我们的社会究竟在纵容什么样的价值观?”

抖音平台的迅速封禁看似大快人心,但这场闹剧本不该发生。三个关键漏洞暴露无遗

连麦审核形同虚设?5岁儿童如何通过平台身份认证?监护人为何能放任孩子参与成人直播?

低俗话术为什么预警缺失,直播中“小啾啾”等暗语未被实时拦截,算法是否只懂追逐流量,不懂守护底线?

网红培训体系畸形了?MCN机构批量生产“流量机器”,却从未教会主播何为法律红线与社会责任。

更讽刺的是,当事人承诺的“定期捐款”被扒出疑似早有预谋——其团队在事发前就注册了关联公益商标。这种把慈善当作洗白工具的操作,恰恰印证了行业潜规则:只要能制造话题,黑红也是红。

这场闹剧绝非偶然。从某主播教唆未成年人怀孕涨粉,到头部网红直播间公然售假,类似事件反复证明:当行业把“猎奇”“审丑”奉为圭臬时,崩塌的不仅是某个网红的职业生涯,更是整个社会的信任基石。

真正的解决方案,或许需要三重觉醒:

平台必须“流血”:与其事后封号,不如建立“未成年人保护防火墙”,对连麦对象实施人脸识别+监护人双重验证,对性暗示话术启动实时消音。

法律需要长出牙齿:现行《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放任儿童参与直播的监护人缺乏刚性处罚,对“隔空猥亵”的界定也需更明晰。

- 观众请放下“吃瓜心态”:当我们为猎奇直播点赞打赏时,本质上都在为这种畸形生态“输血”。

克里希的账号封禁或许只是时间问题,但这场风波留下的思考远未结束。当直播行业的GMV(成交总额)不断刷新纪录时,我们是否也该设立另一个衡量指标——GMC(道德文明总值)?毕竟,一个放任成年人用性暗示语言“逗乐”儿童的社会,再高的流量泡沫,也撑不起真正的文明高度。

在这场荒诞剧中,最令人脊背发凉的不是某个网红的翻车,而是整个行业对“失焦”的麻木。当孩子们在直播间被迫“发誓”时,我们该扪心自问:在流量与良知的博弈中,自己是否也成了沉默的帮凶?

来源:空气猫的老婆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