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向70多国宣布“赢了巴基斯坦”,转头找上中国和土耳其的麻烦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5 11:49 1

摘要:印巴停火之后,国际上仍然关注后续进展,没想到在5月15日,印度向70多个国家宣布“赢了巴基斯坦”,并开启了10天的胜利宣讲活动,用来彰显印度军队的英勇表现。

印巴停火之后,国际上仍然关注后续进展,没想到在5月15日,印度向70多个国家宣布“赢了巴基斯坦”,并开启了10天的胜利宣讲活动,用来彰显印度军队的英勇表现。

可是这样掩耳盗铃的行为也不止如此,印度更是将目标对准中国和土耳其,开始找两国麻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印度执政党人民党在对巴基斯坦的“朱砂行动”后,迅速启动了一场为期10天的全国性庆祝活动。从自行车集会到万人升旗仪式,这场胜利狂欢被官方定义为激发民族团结的盛事。不过,反对党国大党毫不留情地指出,人民党此举实为“借军事行动捞取选票”。

因为在印巴冲突当中,印度方面也算是打了败仗,而印度却开启胜利宣讲并还向70国外交官通报,这不是宣布“赢了巴基斯坦”吗?

值得注意的是,是印度国防情报局局长拉纳向70国外交官做的专题简报。拉纳用多军种协同作战、精准打击能力等术语,极力将朱砂行动包装成现代战争范本。

但尴尬的是,简报会次日,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便公开宣称巴方击落了5架印度战机。印度军方仅以所有飞行员安全返回搪塞,却拒绝公布战机型号、残骸证据或行动录像。

这场矛盾的根源,在于莫迪政府的双重困境,印度2024年第一季度GDP增速降至5.1%,失业率突破8%,青年失业问题尤为严峻。恰逢印度大选年,人民党急需一场“民族主义胜利”来转移公众对民生问题的关注。

通过渲染“外部威胁”,莫迪成功将舆论焦点从为什么就业岗位减少,转向了如何支持国家英雄。但这种策略的副作用正在显现,当民众发现“击落敌机”的战果存疑时,政府的公信力反而遭受反噬。

尽管印巴在5月10日达成停火协议,但双方的小动作从未停止。印度驱逐巴基斯坦外交官,巴方随即对等报复;瓦加口岸依旧关闭,经贸制裁持续生效。

更耐人寻味的是,两国在交换战俘时默契地保持低调,一名印度士兵和一名巴方士兵被释放,但双方均未透露具体细节,仿佛这场友好互动只是为了给国际社会一个交代。

印度外交部声称一名巴方官员从事间谍活动,巴方则反指印方人员行为不端。这种“你抓我一个,我赶你一个”的戏码,暴露了双方关系的脆弱性。

而印度媒体一边宣扬军事优势,一边对战场细节讳莫如深,进一步加剧了外界对朱砂行动真实战果的质疑。

更值得关注的是战场信息的混乱,印度宣称“零伤亡”军方强调所有参战人员安全返回,却回避了战机是否受损、雷达系统是否被干扰等关键问题。

巴方不仅展示了疑似印度战机残骸的红外影像,还让被俘印度飞行员出镜描述空战细节。这种信息不对称,让国际社会对“朱砂行动”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这场冲突的本质,早已超越边境争端,演变为一场国家面子的较量。印度需要向国内民众证明强军成果,巴基斯坦则试图打破弱势一方的刻板印象。不过,双方在舆论场上的激烈交锋,反而让国际社会看清了一个事实,谁都无法真正“赢”得这场消耗战。

就在印巴冲突余波未平之际,印度突然将矛头对准中国和土耳其。5月14日,印度政府以“传播虚假消息”为由,封禁了《环球时报》和土耳其广播公司在社交平台X的账号。

导火索是《环球时报》一则“印军3架阵风战机被击落”的报道——尽管巴方公布了雷达数据、残骸影像及飞行员证词,印度仍坚称这是“假新闻”,并迅速启动信息管控。

这不是印度第一次以“国家安全”为名打压外媒,2020年中印边境冲突后,印度曾封禁59款中国App;此次封锁中土媒体账号,则是莫迪政府“信息战”策略的延续。

这背后其实也是有一定原因,印度内部也是出现了一些问题,经济困境难以解决,便制造“外部敌人”凝聚民意。而对于印度挑起的冲突,结果却不尽人意,若承认战机损失,国产武器的国际声誉将受重创。

配合“印度制造”战略,打压外国企业影响力。讽刺的是,印度封杀外媒的同时,其国产媒体的“胜利报道”也漏洞百出。例如《印度时报》声称“巴方雷达全被摧毁”,但开源卫星影像显示,巴方边境雷达站仍在正常运行。这种“信息泡沫”反而让印度民众对官方说辞愈发怀疑。

印度将矛头转向中国和土耳其,绝非偶然。中国作为巴基斯坦的“全天候盟友”,中国在冲突后提出“愿为印巴调解”,但印度外交部冷硬回应“无需第三方介入”。此外,中印边境问题悬而未决,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的阴影仍未消散。

而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公开批评印度“袭击平民”,并宣布向巴基斯坦提供无人机技术支持,这直接触动了印度在南亚的霸权神经。印度的报复手段显得简单粗暴,暂停中国企业在印基建项目审批,并对土耳其干果进口加征30%关税。

煽动社交媒体话题,但印度网民发现,连莫迪竞选海报的印刷油墨都来自中国供应商。这种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策略,暴露了印度在地缘博弈中的尴尬处境,既想展现强硬反华姿态讨好美国,又无法摆脱对中国原材料、电子元件和制药产业链的依赖。

印度的胜利宣言与信息封锁,本质上是一场危机公关。莫迪政府试图用民族主义叙事掩盖国内问题,用媒体管控粉饰军事短板,但其结果适得其反,国际社会对印度“民主信誉”的质疑声渐起。

真正的强国,无需靠屏蔽真相维持自信。印度若继续沉迷于“信息遮羞布”,而非直面经济改革、军事现代化等深层挑战,其大国雄心恐将沦为一场自欺欺人的表演。毕竟,在互联网时代,封得住账号,却封不住真相;赢得了口号,未必赢得了人心。

来源:小菲有点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