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月的羊昌乡,河水潺潺、绿意葱茏。继“五一”假期以日均千余人次的客流初显旅游潜力后,入夏以来,山水与人文交织的热潮再度攀升,村民摆摊售卖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收入日益增加,农家乐里,宾客满座,营业收入可观;乡村公路上,车流如织却井然有序……依托“山水引流、文旅
五月的羊昌乡,河水潺潺、绿意葱茏。继“五一”假期以日均千余人次的客流初显旅游潜力后,入夏以来,山水与人文交织的热潮再度攀升,村民摆摊售卖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收入日益增加,农家乐里,宾客满座,营业收入可观;乡村公路上,车流如织却井然有序……依托“山水引流、文旅赋能”的双轮驱动,羊昌乡以一场“绿意经济”的生动实践,书写了乡村振兴的鲜活答卷。
5月12日,记者驱车从平坝城区出发,沿着426县道一路向东南,来到了羊昌乡稻香村。这里,千亩沃野“身披”绿装,嫩绿的秧苗在微风中翩翩起舞。不远处,一片长满白茅草的山坡格外引人注目,广袤的山丘被绿草覆盖,使人仿佛置身塞外草原。
草地里,游人三两成群,或悠闲漫步、或席地而坐。牛儿们则专注地吃草,时不时抬起头来,好奇地张望着周围的游客。当微风轻轻拂过,茅草随风摇曳,大家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这一美好瞬间。
草地里,游人三两成群,或悠闲漫步、或席地而坐。
5月10日,在抖音短视频平台拥有8万余名粉丝的创作型博主“达文西”以其独特风趣幽默的文案,配上“别避雷 贵州很值得”“宫崎骏的夏天”等热门话题,生动地向观众宣传当地良好的旅游生态环境。视频一经发布,便收获了30余万次的播放量,评论区里更是热闹,网友纷纷留言询问拍摄地址:“来个准确的位置,想去视频中的这里。”“风景真好,真的很出片”…
“进入5月,这里便成了游人的热门打卡地。”稻香村警务助理张小娟笑着介绍说,近段时间,游客络绎不绝,日均客流量比往年提高了不少。
“漫山的茅草与远处的牛群相映成趣,简直太美了。”来自贵阳的游客马娇和好友把拍摄的美景做成视频和图集发在朋友圈,习惯了都市快节奏生活的她们,在这里尽情享受山水的宁静与美好。“走在草地上,听河水潺潺,闻着花香与青草香,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马娇感慨地说道。
如何将“流量”变为“留量”?早在花草盛开繁茂之前,羊昌乡政府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水墨羊昌”持续推出旅游攻略推文,推文中,详细介绍了当地的特色景点、游玩路线、美食推荐等信息,让游客能够提前做好旅行规划。“人在草中行,草随人潮涌”的盛景,在推文的宣传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羊昌乡也因此成为近期炙热的“夏日出游打卡地”。
牛儿们悠然自在的吃草
以心焕新,生态旅游出圈的背后,是一座小镇的温情以待,是一方山水的翘首以盼。羊昌乡的“宠客”不是口号,而是浸透在细节里的温度:乡政府等机关单位停车场免费停车;志愿者组建“应急充电站”,为游客的手机等电子设备提供免费充电服务;设置标语式指示牌等打卡点;“把游客当家人”的满满诚意,化作“很贵州”“西红柿天下游”“黔中平坝”等视频号上“羊昌乡值得再来”的刷屏点赞。
“羊昌乡下辖1个社区、7个行政村,每个村落都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这里的民风淳朴,生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森林覆盖率极高。”羊昌乡乡长胡宪介绍,风光旖旎的羊昌河穿乡而过,将河两岸的村庄串珠成链,从穿石村每年举办的乡村篮球赛到稻香村的茅草坡、昌河村的“米花节”再到龙海村的布依风情和九龙村的樱花音乐节,现如今,羊昌乡已经变成了“自带流量”的网红乡镇,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实现了翻倍增长,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胡宪表示,将借助多种传播方式,让游客看到更多个性化、沉浸式的内容,让优美的自然人文风景、接地气的烟火美食、完善的基础设施、多样化“拼盘定制”的旅游路线以及“用心用情”的服务,来满足不同人群的旅游需求。同时,通过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少数民族文化活动等,积极搭建消费平台,丰富消费新场景,打造地方特色品牌活动与新型消费相结合,让镇域美景“亮”起来,旅游消费“火”起来,群众生活“乐”起来。
记者 桂传念
来源:贵州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