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许多人一旦出现胸口发闷、呼吸不畅以及稍作活动便气喘吁吁的症状,往往首先怀疑自己是否患上了心脏病,临床上也常被诊断为心肌缺血。然而,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同样可能引发类似的症状,尤其是“咳嗽变异性哮喘”或“胸闷变异型哮喘”这两种特殊类型的哮喘。由于它们可能没有明
许多人一旦出现胸口发闷、呼吸不畅以及稍作活动便气喘吁吁的症状,往往首先怀疑自己是否患上了心脏病,临床上也常被诊断为心肌缺血。然而,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同样可能引发类似的症状,尤其是“咳嗽变异性哮喘”或“胸闷变异型哮喘”这两种特殊类型的哮喘。由于它们可能没有明显的喘息声,因此容易被误诊为心脏病或焦虑症。
如果您的症状更符合哮喘的特点,建议尽早就诊呼吸科,而不是只关注心脏检查。
肺功能检查(核心诊断方法)
支气管舒张试验: 首先测定基础肺功能,随后让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15分钟后再次进行肺功能测试。若气道阻塞显著改善,则支持哮喘的诊断。
支气管激发试验: 主要针对症状不典型的患者,通过吸入乙酰甲胆碱等刺激物,观察气道是否存在过度反应,从而评估气道敏感性。
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
反映气道炎症水平,数值高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常见于哮喘。
过敏原检测
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液IgE检测,帮助明确过敏原(如尘螨、花粉、宠物皮屑等)。
胸部X线或CT
主要用于排除其他疾病(如肺炎、肺气肿、肺癌等)。
哮喘目前尚无法根治,但通过规范治疗,大多数患者能够有效控制症状,维持正常生活。治疗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几类:
控制药物
(长期使用,以抗炎为主)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
如布地奈德、氟替卡松,是哮喘治疗的基石药物,直接作用于气道,可有效减少炎症反应。
常见误区:许多人担心激素的副作用,但吸入型激素的剂量较小,全身性副作用极少,远比长期口服激素更安全。
ICS与长效β₂受体激动剂(LABA)复合制剂:
如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舒利迭)、布地奈德/福莫特罗(信必可),这类药物兼具抗炎和支气管扩张的作用,适合中重度哮喘患者使用。
(在急性发作时使用)
短效β₂受体激动剂(SABA):
如沙丁胺醇(万托林)、特布他林,能够快速缓解气喘症状,但不应过度依赖(频繁使用通常表明哮喘控制不佳)。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如孟鲁司特钠(顺尔宁),适用于过敏性哮喘或运动性哮喘患者。
生物靶向治疗
(适用于重度哮喘)
例如奥马珠单抗(抗IgE抗体),适用于难治性过敏性哮喘的治疗。
坚持规范用药
即使没有明显症状,也需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控制药物,切勿擅自停药。
远离诱发因素
避免接触冷空气、烟雾、尘螨、宠物毛发等常见诱因。密切监测病情
可在家中使用峰流速仪定期监测肺功能,及时掌握病情变化。
合理进行运动
适度的锻炼(如游泳、快走)有助于增强肺功能,但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诱发哮喘。
定期复诊评估
每3-6个月进行一次病情评估,根据控制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表明哮喘急性发作,需立即就医:
(1)呼吸极度困难,难以说出完整的句子;
(2)嘴唇或指甲呈现青紫色(提示缺氧);
(3)使用急救药物后症状未见缓解;
(4)心率异常加快或出现意识模糊。
胸闷气短未必是心脏病的征兆,哮喘也可能伪装成“心脏不适”。若怀疑哮喘,应尽早前往呼吸科就诊,通过肺功能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尽管哮喘无法根治,但通过规范用药和科学管理,完全可以有效控制,不影响正常生活。
1.不要自行诊断,应先进行肺功能检查。
2.控制药物需长期使用,切勿在症状好转后擅自停药。
3.避免诱发因素比临时用药更为重要。
作者: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 主管药师 田莹
审稿专家: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 副主任药师 安薇
来源:PSM药盾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