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明得失。当世界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这一历史关键窗口,历史无疑是我们理解时代变革、预见未来趋势最好的导师。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明得失。当世界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这一历史关键窗口,历史无疑是我们理解时代变革、预见未来趋势最好的导师。
本期我们精选了10本历史主题的学术佳作。这些著作在视角与方法上各不相同,全方位、多角度地对世界史与中国历史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帮助大家把握世界历史的脉络、近代中国如何走来,从而更好地把握当下,勇敢地走向未来。
世界史与当代中国
陈恒 著
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
推荐理由:本书是上海师范大学世界史教授陈恒的学术文集,收录了他近年来已发表的各类文章。本文集从区域史、史学史、城市史、知识史四个维度对世界史各个领域的研究现状做了知识挖掘,从学术史角度对各研究领域做出了思考,梳理了它们的起源、嬗变与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并关照到当代中国,提出我国世界史研究的意义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本书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现实关怀,为我国世界史学科建设提供了深入的思考与切实可行的建议。
点击链接即可查看本书更多详情:
《世界史与当代中国》|陈恒教授学术文集:出发点是世界,落脚点是中国
新书推荐|《世界史与当代中国》陈恒教授学术文集:中国视角与全球视野
人类史的三个轴心时代
[美]约翰·托尔佩 著
孙岳 译
锚定人类历史的三维度,展望世界未来的可能性
推荐理由:在雅斯贝尔斯“轴心时代”理论的基础上,本书作者约翰·托尔佩进一步指出,公元前五百年前后的“轴心时代”仅仅是三个直接影响当代社会问题的关键时期之一,人类史上存在着三个“轴心时代”,每一个时期都直接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和人类要面对的问题,即大约2500年前出现的“道德”轴心时代、1750年左右开始的“物质”轴心时代、发生在当今的“精神”轴心时代。本书创新性地以道德、物质和精神作为人类历史的三重架构,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是人类史研究的新尝试。
新书推荐|人类可否迎来享有巨大自由和无限可能的新时代?
欧洲现代史(1878—1919)
欧洲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交涉
[英]乔治·皮博迪·古奇 著
吴莉苇 译
从外交关系看“一战”风云变幻,以平行时空写各国明争暗斗
推荐理由:随着21世纪进入20年代,世界上接连爆发了俄乌冲突、巴以冲突,人们逐渐意识到战争其实从来就并不遥远。而在冲突期间,让人印象深刻的除了残酷血腥的战场,或许还有风云变幻的外交舞台。政治家与外交家们在现实中与银幕上的纵横捭阖同样是战争的一部分。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乔治·皮博迪·古奇最经典的代表作,以外交史写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风云变幻,帷前的外交人物和幕后的统治者在历史事件进程中的角色扮演和频繁更迭。该书既是了解“一战”历史必读之佳作,也反映了各国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特征,值得一读。
点击链接即可查看本书更多详情:
《欧洲现代史(1878—1919)》:外交视角下且看“一战”前的风云变幻
大地与人
一部全球史
[美]理查德 W.布利特 等著
刘文明 邢科 田汝英 译
兼顾学术性与通俗性的全球史入门必备读物
推荐理由:当今世界已然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而人类与环境的互动、不同文明群体之间的互动,既是人类历史的两大主题,也是世界历史进程中全球化发展的两个重要推动力。本书便以这两种互动为主题,从全球视野将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生动地描绘出来,向读者展示了一幅世界各民族在互动中逐渐走向全球化的清晰历史画卷。通读此书,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全球化的历史逻辑,也能够让我们对当今时代有更深刻的把握。
点击链接即可查看本书更多详情:
大地与人:一部全球史
《大地与人》:展开世界各民族在互动中逐渐走向全球化的历史画卷
独立宣言
一种全球史
[美]大卫·阿米蒂奇 著
孙岳 译
独树一帜的写作路径,别具一格的研究方法
推荐理由:人们常说思想能够深刻地影响世界,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的颁布与传播无疑是世界近代史上一个具象的案例。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等思想经由这篇文献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对于世界反封建、反殖民具有重大意义。本书展望了《独立宣言》在美国疆土以外的传播与影响,通过一份文件来窥探历史的发展进程,编织出了一张独特的全球史网络。
点击链接即可查看本书更多详情:
从一粒沙子看世界:《独立宣言:一种全球史》
致命的伴侣
微生物如何塑造人类历史
[英]多萝西·H.克劳福德 著
艾仁贵 译
看微生物如何影响世界历史,了解人类社会的“隐形敌人”
推荐理由:在经历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瘟疫之后,想必大家已经对微生物影响人类历史有了切身感受。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生物,它们伴随着人类的整个历史,用肉眼难以分辨却又无处不在,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霍乱、天花等烈性传染病,欧洲甚至曾经一度因为黑死病减少了三分之一的人口,其影响之深远难以估量。
那么,微生物究竟是如何塑造人类历史的呢?本书便是一部帮助我们全面了解人类社会“隐形的敌人”的科普性著作。作者对人类历史和微生物史的独特视角,非常值得国内广大医史学和医学史爱好者学习,对于思考历史学的人文性、可读性和公共性不无裨益。
《致命的伴侣》|一本书帮助我们全面了解细菌、病毒、真菌等“隐形的敌人”
新书速递 | 致命的伴侣:微生物如何塑造人类历史
触摸历史
五四人物与现代中国
陈平原 夏晓虹 主编
通过鲜活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现场,透视五四时期的历史与社会
推荐理由:回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伊始,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最重要的文化事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我们对具体的口号越来越熟悉,但对当时场景却越来越生疏,感性的东西也越来越少。没有无数细节的充实,也很难让一代代年轻人真正记忆。五四时期众多当事人及旁观者的回忆录,为我们进入历史深处——“回到现场”,提供了绝好的线索。本书以五四人物为经,以现代中国为纬,立足于“回到现场”。精选了与五四运动关系密切的六十一位人物,考掘这些学者教授、青年学生、政坛人物及观察者在五四及前后时期的主张、思想及行止。回到最真实的历史,方能领悟时局之“变”。
点击链接即可查看本书更多详情:
新书速递丨《触摸历史:五四人物与现代中国(增订本)》
中国的近代
大国的历史转身
罗志田 著
近代的中国,转身还在继续,却首先是从历史走来
推荐理由:大国要想发生转变,首先还是得回到历史。要了解是哪些因素影响和形塑了我们今天的生活,就需要重新审视“中国的近代”。作为曾经最为庞大的封建文明古国,中国走过了艰难的近代,每一细枝末节的变化,都从神经末梢传至脊髓,影响全身。本书是作者自己的一本读史心得,他主张从历史中认识中国,进而反思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进程;也从历史中认识自己,进而书写属于自己的历史。未来有哪些可能性?或许你能从本书中找到启示。
世界的中国观
近两千年来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史纲
忻剑飞 著
畅销三十余年的世界中国学经典著作
“中国应以何种姿态走向世界”的最佳注脚
推荐理由:当中国逐渐走向世界,世界如何认识中国便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世界的中国观》一书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世界中国学研究的经典作品。本书体例宏大,叙述扎实,从希罗多德时代的前中国观时期着笔,一直梳理到19世纪世界的中国观的种种面向。
本书从源头上把握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原点和递嬗逻辑,熔铸成一个完整的世界的中国观的源流、演变的世界历史图景,最后的结论传颂一时,即“我们即世界”。在当前世界主义潮流遭遇困境、中国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下,本书为当前世界主义和全球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提供了确证,更为中国应以何种视角和姿态迈向世界、参与全球事务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世界历史上的贫困
[美]史蒂芬·M.博杜安 著
杜鹃 译
探究世界历史中贫困现象的学术专著
推荐理由:中国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许多伟大的成就,其中消灭贫困无疑是最瞩目的成就之一。然而放眼世界,贫困仍然是相当普遍的现象。贫困是如何产生,又该如何消灭,是世界各国所面对的共同议题。本书分析了一些在全球化进程中影响贫困的复杂因素,如殖民主义、宗教、政治制度、资本主义和工业化、市场化与货币化、经济危机、世界市场、绿色革命、福利国家的崛起、慈善救济,等等。理解全球化时代中导致贫困的复杂因素,是我们面对变局,为世界各国建言献策的必要条件。
来源:商务印书馆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