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冷门绝学’要传给我了……”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5 17:07 1

摘要: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赵庆淼讲授的“历史文选”,是历史学院本科新生学习阅读中国古代史料的必修课程,也是大多数学生第一次接触“冷门绝学”的入门课程。

“第一次见到竖版繁体影印资料好震撼!”

“被高密度知识轰炸了,能学到很多东西~”

“本学期最有收获的一门课!”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赵庆淼讲授的“历史文选”,是历史学院本科新生学习阅读中国古代史料的必修课程,也是大多数学生第一次接触“冷门绝学”的入门课程。

冷门绝学,听起来像是武侠小说里的“秘籍绝技”,实际上通常是指那些文化价值独特、学术门槛高、研究难度大、研究群体少的学科研究。

赵庆淼主要从事中国上古史、出土文献的研究与教学工作,迄今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考古》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及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1项,入选北京大学首批博雅博士后培养项目(2016)、天津市131创新人才计划第三层次(2019)及南开大学百名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2020)。

从历史发展来看,一门学科的冷与热、绝与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在赵庆淼看来,“再冷的板凳,也终究需要有人去坐热。”

“老师真的很有实力,受益良多”

学生在“历史文选”课上的笔记

“历史文选”“中国古代前期史”2门课程面向大一年级开设,是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课,对奠定史学基本思维和素养至关重要。赵庆淼在课上却很有“松弛感”:他从不准备讲稿,课上经常随手板书,讲到兴起还有“现挂”。

👦🏻:“老师真的很有实力,先秦史、古文字、音韵、沿革地理都讲,上课内容丰富。”

👧🏻:“印象最深的是老师在讲授过程中会经常绘制地图,使历史现象可以更加直观地呈现出来。”

从《尚书·汤誓》记载的“鸣条”之战到武王伐纣的天象纪时,赵庆淼讲课内容丰富,逻辑严谨、环环相扣:古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文献学、考古学、历史地理学等多个“冷门绝学”信手拈来,教会学生读史料、用史料,感受历史原来这么“有趣”。

随手提笔在黑板上写出一个个古文字字形,增添几笔后讲述汉字的演变;从五经、六艺、十三经的版本源流,谈到经传注疏的句读、古音韵部的划分与反切原理……赵庆淼讲的“冷门绝学”知识鲜为人知,引得同学们目不转睛,听得津津有味。

👧🏻:“课上干货满满,有点多得受不了,让我对古文字、音韵学和目录学产生了兴趣。”

👦🏻:“老师博学多才,即使是较为晦涩的古文知识也能讲得绘声绘色,课上旁征博引,对我们知识面的拓展和积累有非常大的帮助。”

👧🏻:“一学期跟着老师收获了不少知识,基本掌握了阅读文献的方法,这是我们上的第一节专业课,也是进行历史学习和研究的引路星。”

说起赵庆淼的课,学生们一通猛夸。而学生对于课堂的反馈,正是“认可老师”最直接的体现。

“大一新生就如同璞玉一样,专业知识的学习、思维方法的训练乃至价值观的塑造都处在关键阶段。”在赵庆淼看来,许多知识可以从书中获得,但读书的经验方法、治学的视野理念需要教师口耳相传。“这样课上我讲得越多,学生掌握方法后再去‘顺藤摸瓜’,或可事半功倍,提高独立学习的效率,也能少走偏路弯路”。

“有兴趣才会钻研”

赵庆淼在课堂上的“松弛感”,源于“心里有底”。

先秦史是中国历史的开端,从事相关研究需要同时利用出土文献、传世典籍以及考古遗存,还涉及古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文献学,甚至天文、地理等交叉学科。因其涉足门槛高、难度大,研究周期长、成果产出慢,常被视为“冷门绝学”。

求学期间心无旁骛,时间基本都用在埋头读书上。赵庆淼在这条“冷板凳”上一坐就是近二十年。

赵庆淼近年的研究聚焦政治、地理与人群三大主题,致力于考察早期国家阶段人类社群、地理要素与国家治理之间的内在联系,阐释中华文明的形成路径及其特质,运用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历史地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手段探寻上古历史的未知

去年12月,赵庆淼第一本专著《商周族群移徙与地名变迁》出版,书中开创性地提出“地名组群”和“族徽重见”的研究思路,对考证古史地理和探索族群源流具有重要意义。

兴趣,也是赵庆淼总爱跟学生聊的话题。上过课的同学都知道,赵庆淼对先秦史的热衷与偏爱,其实源于年少时看过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纪录片《寻找失落的年表》。

在赵庆淼看来,“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最重要的就是“甘”字。从研究生到博士后、讲师、副教授,他认为最重要的原动力就是兴趣:“有兴趣才会钻研,肯钻研才会提出质疑和追求创新,随着学术的积累和境界不断提高,出成果乃是水到渠成。

“三代无学科,学者要有阵地。固守一隅的态度虽不足取,但博学而无以立,也未必是好事。”赵庆淼一直在鼓励学生找到喜欢的方向去选择未来,“当一个人致力于为自己热爱的事业孜孜不倦地努力,将来才会在这方面有所建树”

冷门绝学,南开史学代有传承

2024年12月,赵庆淼申报的“政治地理视野下的西周王畿研究”入选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者个人项目。

自2018年起,国家社科基金设立冷门绝学研究专项,以确保绝学、冷门学科有人做、有传承。南开大学至今已有11个项目立项

南开先秦史学科的特点,一是传承有序,追求创新;二是治学特色上注重多学科交叉,综合性强。赵庆淼介绍,自上世纪40年代著名先秦史学家王玉哲执教南开以来,学科培养出一大批史学人才。朱凤瀚、赵伯雄、陈絜等多位知名学者在考古学、文献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学等领域耕耘不辍,结出硕果。

赵庆淼(左一)与历史学院2020级伯苓班同学在香港大学访学

2020年,赵庆淼担任历史学院“伯苓班”班导师,班内学生均来自“强基计划”和“拔尖计划”。小班制、导师制、伯苓读书会、实践访学……伯苓班贯通式培养模式,给予了同学们更广阔的平台去探索学术志趣。

作为首批“强基计划”的本科生,田佳茗曾与赵庆淼就一个地名考证的具体问题展开讨论,“赵老师特地叫我过去,鼓励我勇敢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修正他先前论述的不足。他一直强调,要坚持独立的学术见解和质疑精神,形成自己的学术标识和特色对于学者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近十几年,新史料正在“井喷式”出土。“然而无论如何,疑古仍应该是先秦史研究的第一课。”赵庆淼说,新材料的研究很可能会推翻前人的结论,但读最寻常的书,发现不寻常的问题,当是青年从业者成长的关键取径。

随着老一辈学者逐渐退出,先秦史研究需要新一代学者加入,接力进行研究工作,实现薪火相传。如今,田佳茗已经是历史学院中国史专业先秦史方向的一名研究生,而她的同学们也正在不同的学术领域扎根成长。

冷门与热门都是相对的,冷门学科也需要人才。”赵庆淼说,不要过分纠结于眼前,才能看到远方更美的风景。

NANKAI UNIVERSITY

来源:杨烽运势命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