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气温一升高,很多人的胃口就开始打折扣,甚至一碗热汤都能让人直冒汗。可你有没有发现,越是炎热的天气,反倒越容易出现疲乏、没精神、四肢沉重、口中发黏这些“小毛病”?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气温一升高,很多人的胃口就开始打折扣,甚至一碗热汤都能让人直冒汗。可你有没有发现,越是炎热的天气,反倒越容易出现疲乏、没精神、四肢沉重、口中发黏这些“小毛病”?
不少人以为是中暑,其实可能是“湿邪”在体内作怪。尤其南方人,家里空调一开,冰镇饮料一喝,湿气就像趁虚而入的“隐形小偷”,悄悄偷走了你身体的阳气。
你可能没听过“阳气”这个词,但它其实是中医里一个非常核心的概念。阳气就像人体的发动机,负责提供热量、推动血液循环、抵御外邪。
夏季本该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按理说人应该精神十足,可为什么不少人越到夏天反倒越没力气、容易犯困、甚至体虚感冒?原因就在于湿气困住了阳气。
湿气不是“水”,而是一种身体代谢不畅、内外环境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病理产物。像长时间吹空调、吃生冷食物、久坐少动、作息紊乱,都会让湿气在体内堆积。
它像是一条无形的藤蔓,缠住了你的五脏六腑,尤其容易影响脾胃功能。脾主运化,是“驱湿”的主力军,一旦脾被湿气困住,整个人就会像个湿毛巾一样,干啥都提不起劲。
我曾接诊过一个30岁出头的女性患者,做办公室文职工作,常年久坐、爱喝冷饮。
她来看病时诉说自己“最近一到下午就犯困,早上醒来嘴巴发苦,舌头厚腻,小便黄且量少”,还常常感觉“身体沉沉的,像被水泡过一样”。她以为自己是肝火旺,靠喝凉茶降火,结果越喝越没精神。
一看她的舌苔,我就明白了:这是典型的湿热困脾。她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正是“生湿”的温床,尤其在夏天,阳气原本该升发,却被体内的湿邪拖住了脚步。
这种状态下,不仅会影响日常生活,还可能引发慢性肠胃病、肥胖、水肿,甚至影响血糖、血压等代谢功能。
很多人对“湿气”这个词嗤之以鼻,觉得是玄学。可在现代医学中,也能找到相应的解释。
湿气的本质,是人体代谢功能出现障碍,比如脾胃虚弱、肠道菌群失调、体液循环受阻。从功能角度看,湿气就像你厨房下水道的油垢,平时不明显,一旦堆多了,就会堵住整个通路。
而阳气不足呢?其实可以理解为机体能量供应不足。很多中老年人总觉得自己“虚”,其实就是阳气被湿气压住了。尤其在糖尿病患者中,这种现象更常见。
糖尿病本身就容易导致代谢紊乱、水湿停滞。不少糖友一味追求清淡饮食,甚至怕热不敢吃热食、生冷不断,反而让湿气越来越重,阳气越来越弱。
曾有位50多岁的男性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很努力,却总是“晚上盗汗、白天倦怠、舌苔厚重、腹胀便溏”。他以为是药的副作用,结果一检查,脾胃功能已经明显减弱,肠道蠕动缓慢。
他的问题,不是药的问题,而是饮食和生活方式出了偏差。他过度强调“清淡”,结果把脾胃的火种都熄灭了,连带着阳气也被压了下去。
夏天,是养阳的好时节。中医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意思是顺应自然规律,在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扶助它、保护它。
但许多人却在这个时候做了最不利于阳气的事:贪凉、吃冷、晚睡、久坐。这就好比农夫在春天不播种、夏天不除草,到了秋天自然颗粒无收。
那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在夏天既吃得舒服,又帮身体养阳、祛湿?当然有。答案不复杂,甚至可以说非常接地气——你厨房里就有。
以下这4种食物,越是天气炎热,越该常吃点,它们能助你驱除湿气、保护阳气,让身体轻盈有力,精神也跟着提起来。
第一个是红豆。别小看这粒小小的豆子,它对付湿气的能力可不小。红豆性平偏温,能利水消肿、健脾除湿。尤其是搭配薏米煮粥,不仅口感好,还能温和地改善体内水湿停留问题。
很多人错把红豆当赤小豆,其实两者不同,赤小豆偏凉,红豆更适合体质偏寒、阳气不足的人。
第二个是姜。很多人一到夏天就避姜如蛇蝎,觉得热得已经受不了,哪还吃姜?其实这是个误区。姜是天然的“阳气发动机”,尤其是早上喝点姜茶、姜汤,可以温中散寒、提升阳气。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就是这个道理。尤其对于手脚冰凉、经常腹胀、怕冷的人来说,夏天吃点姜反而能调和体质。
第三个是山药。山药性平,味甘,有很好的健脾益气作用。它不寒不燥,适合大多数人。尤其是脾胃虚弱、容易腹泻、吃了冷饮就肚子疼的人,山药可以“补而不腻”,滋养中气。而且山药富含黏液蛋白,有助于修复肠胃黏膜,对慢性胃病患者也有帮助。
第四个是茯苓。不常见,但其实超市、药店都能买到。茯苓是种天然的“祛湿能手”,能利水渗湿、健脾安神。很多人夏天睡不好,易烦躁、出虚汗,其实也和湿气、阳虚有关。用茯苓搭配薏米、莲子煮粥,既清润又养脾,是个很好的夏季保健食谱。
当然,饮食只是辅助。要想真正赶走湿气、保护阳气,还得从生活方式入手。早睡早起、适度运动、减少久坐、避免暴饮暴食,这些听上去老生常谈的建议,其实才是真正有效的“护阳秘籍”。
湿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的确实实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状态。它可以是你早上醒来那口黏腻的口气,也可以是你午后那段莫名的困倦。更可怕的是,它悄无声息地拖垮你的阳气,让你从内到外都“湿漉漉”的没精神。
所以,别再盲目追求清凉和冷饮的快感了,尤其是夏天越热,越要吃对东西,帮身体“升阳气、祛湿气”。你会发现,身体轻了,脑子也跟着灵活了,生活的节奏也不再那么沉重。
我们不能控制天气,但可以控制自己怎么对待身体。夏天不只是“热”,它也是一个身体最容易出问题的季节。学会用食物调养身体,是对自己最基本的善待。而这四种“夏天的朋友”,你不妨每天和它们打个照面,让它们成为你身体的“阳气护卫队”。
参考文献:
[1]李秋玲,王宏志,张明.湿热体质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3,38(4):1123-1127.
[2]刘建国,王玉春.脾虚湿盛证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2,28(5):649-652.
[3]胡晓玲,张志远,陈寒.茯苓对脾虚湿盛型患者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4,30(3):85-89.
来源:健康科普田医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