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陪伴与成长”......5 月 14 日晚,蟠龙社区和合厅里,25组亲子家庭的抢答声此起彼伏。在国际家庭日到来之际,良庆区法院联合城区妇联、教育局共同举办“法护成长 共育‘未’来”家庭教育公益沙龙活动,良庆区法院家少庭、良庆区妇联、广西
“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陪伴与成长”......5 月 14 日晚,蟠龙社区和合厅里,25组亲子家庭的抢答声此起彼伏。在国际家庭日到来之际,良庆区法院联合城区妇联、教育局共同举办“法护成长 共育‘未’来”家庭教育公益沙龙活动,良庆区法院家少庭、良庆区妇联、广西家庭教育指导师与家长孩子们共聚一堂,以法律为笔,以沟通为媒,共绘家庭教育新图景。
1
从“经验育儿”到“依法带娃”——法律为家庭教育划底线、明方向
活动开始,由良庆区法院家少庭法官助理王婧开展“亲子法治课堂”。讲座以《家庭教育促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解读为切入点,揭开“依法带娃”的神秘面纱。法官助理王婧通过对比 “经验育儿” 与 “依法带娃” 的差异,指出《家庭教育促进法》已将家庭教育从 “家事” 升级为 “国事”—— 父母不仅是孩子的 “养育者”,更是法定的 “第一责任人”,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不仅仅只关注学业成绩,其实重点在于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道德品质与健康心理。
针对家长最关心的 “网络保护” 问题,现场播放的法院自制的网络安全小剧场《掌上囚徒》引发关注。当看到剧中孩子因沉迷游戏荒废学业、家长因放任孩子网络使用懊悔不已的场景时,不少家长频频点头。王婧顺势解读《未成年人保护法》中 “防沉迷系统强制上线”“家长需规范自身用网行为”等规范,支招 “制定家庭用网规则”“切换青少年模式” 等实用方法,让网络从 “教育阻碍” 变为 “成长助力”。
2
从 “爱之无界”到“爱之有戒”——以案为镜看家庭教育的法律红线
“不打不成器”“孩子还小,犯点错没关系”…… 这些不当的育儿观念,正在成为家庭教育的 “隐形雷区”。讲座通过三个典型案例,撕开“错误教育”的真面目:父亲因孩子作业问题拳脚相加,导致孩子心理创伤;父母放任孩子违规骑行撞人后拒绝道歉担责,教育孩子逃避责任,充当“反面教材”;对孩子“散养式”养育,致其结交不良人员走上犯罪歧途。每一个案例背后,都是孩子受伤的人生,也让父母清楚认识到,自己一些不当的教育行为,会给孩子带来极大伤害。“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条文,而是为了让爱更有温度 —— 真正的爱,是用正确的方式守护成长,法官助理的话掷地有声。
3
从“单向灌输”到“共生成长”——让法治教育成为亲子共修的生活课
“如何让孩子从小敬畏法律?”讲座给出了 “家庭方案”:家长需以身作则,从过马路遵守交规、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等小事做起,让规则意识成为家庭生活的“默认设置”;通过观看法治动画片、亲子共读法律绘本、日常事件引导等,将抽象的法律知识转化为亲子互动的 “趣味话题”;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 “家庭规则”,如 “玩具分享需征得同意”(对应物权法)、“说谎需道歉”(对应诚信原则),让法治教育融入家庭日常。
在活动的第二部分,由良庆区妇联邀请的家庭教育指导师鲁顺老师为大家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体验式“家庭沟通”课,他从“为什么我们苦口婆心,孩子却充耳不闻?”“那些‘为你好’的话,为何总让孩子抗拒?”这些令家长苦恼的问题开始,通过场景体验、互动游戏,让家长们体会到平时跟无效沟通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从而让家长们,深刻认识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表达与倾听,才能真正打开孩子的心扉,建立起和谐健康的亲子关系。
活动还向参与家庭发放了《家庭促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宣传折页及文具等小礼品,一位家长在活动结束后说到,“这场活动干货满满,为我们打开了 “依法带娃” 的新视野,也让我们了解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亲子沟通才能更“顺畅”。
法律为爱导航,改变从沟通开始,亲子课堂作为家庭教育指导的创新实践,正在悄然改变家庭的相处模式与教育理念,让爱与责任在合法、科学地指引下交融,助力孩子在健康、和谐且充满法治保障的家庭环境中茁壮成长。
来源:良庆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