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5日,吉县职业中学第七届职业技能大赛盛大举行。本次大赛旨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大赛涵盖了机械加工技术、焊接技术、电子商务、农产品贮藏与加工、计算机应用、老年人服务与管理、旅游管理等多个专
5月15日,吉县职业中学第七届职业技能大赛盛大举行。本次大赛旨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大赛涵盖了机械加工技术、焊接技术、电子商务、农产品贮藏与加工、计算机应用、老年人服务与管理、旅游管理等多个专业领域,每个赛项均参照行业标准设计考核内容,将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深度融合,全面检验选手的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
大赛评委由学校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组成,他们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按照比赛标准进行评分。赛场上,选手们沉着应对、争分夺秒,展现出职业院校学生的扎实基本功。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专业
“种子净度分析”比赛
在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中,该校农产品贮藏与加工专业开展了“种子净度分析”技能大赛,同学们虚心请教、认真备赛,在比赛中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态度对专业课的学习进行了进一步的巩固。
比赛结束后,农产品贮藏与加工专业课教师董爱平对同学们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点评,同学们在大赛中学习技能,总结经验,为高考专业技能测试奠定扎实基础。
计算机应用专业
“图文混排”比赛
计算机应用专业赛场上,参赛学生专注投入,运用专业知识快速解决问题,充分展现扎实功底与创新思维。
经激烈角逐,多个奖项各落其主。此次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实践与创新能力,为培养高素质计算机人才提供助力,也为学生职业发展创造更多机遇。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
“尺规绘图”与“CAD绘图”比赛
“尺规绘图”比赛要求选手们在规定时间内,按照给定的技术要求,使用尺规工具完成一幅符合行业标准的机械零件平面图,全面考察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选手们沉着冷静,熟练运用圆规、三角板、丁字尺等工具,精准绘制每一条线条,细致标注每一个尺寸,展现出扎实的基本功和严谨的职业态度。
“CAD绘图”比赛以“精绘图纸,智创未来”为主题,围绕机械零件设计、装配图绘制等内容展开。现场氛围热烈,参赛学生全神贯注,在规定的时间内运用AutoCAD、中望CAD等专业软件完成比赛,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精准的图纸设计。
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评委组根据两项比赛的作品质量进行综合评定,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焊接技术专业
“平敷焊和V形坡口焊”比赛
此次焊接技术专业比赛有26名焊接专业学生踊跃参与, 参赛学生于下午3点在学校电焊实训室集合,工作人员到场讲解比赛要求与评判标准并组织选手依次抽签,有序发放比赛试板。
比赛现场焊花飞溅、弧光闪烁,选手们身着专业防护装备,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比赛中。
经过数小时的激烈角逐,比赛圆满结束。评委们依据评分标准,从焊接质量、操作规范、完成时间等多个维度对参赛作品进行了严格评审,最终评选出了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电子商务专业
“直播”比赛
本次大赛共计48名学生参与,比赛在学校电商直播室举行,现场气氛热烈,观众络绎不绝。参赛队伍与选手们个个精神饱满,准备充分。他们通过精心设计的直播内容、生动的语言表达和专业的直播设备,展现了中职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比赛内容涵盖产品介绍、才艺表演、互动问答等多个环节,最终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7名。
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
“血压测量”比赛
老年人服务与管理技术比赛由高一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的30名学生和高二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的24名学生参赛,比赛项目为为居家老人测量血压。
经过4个小时的精彩角逐,比赛获得圆满结束,最终产生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此次大赛充分展现了我校的办学特色,达到了护理技能大赛的预期目的,取得了良好育人效果。
旅游管理专业
“导游基础知识竞赛”
此次知识竞赛以山西省导游服务技能大赛题库为基础,融合国家级比赛标准,突出我校教学实际,旨在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能力。
经过激烈角逐,高一年级陶博香斩获一等奖,其扎实的知识功底,沉着的竞赛技巧,最终为此次知识竞赛划下圆满的句号。此次竞赛的成功举办为今后各级技能大赛的准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吉县职业中学一直高度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不断加大实训设施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此次技能大赛的成功举办,是学校教学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对学生技能水平的一次全面检验,不仅激发了学生钻研技术、苦练技能的热情,更向社会传递了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积极信号。学校将以此次大赛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未来,该校将继续组织各类技能竞赛活动,推动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为建设技能型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来源:多彩三晋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