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夏的长沙,阳光正好,长沙法律书店门前游人如织。来自湖北、内蒙古、辽宁、贵州等地的律师、法官、法学生们慕名而来,他们或低头翻阅《民法典》等法律书籍,或站在专架前低声讨论,或欣赏内含法律元素的文创产品……
初夏的长沙,阳光正好,长沙法律书店门前游人如织。来自湖北、内蒙古、辽宁、贵州等地的律师、法官、法学生们慕名而来,他们或低头翻阅《民法典》等法律书籍,或站在专架前低声讨论,或欣赏内含法律元素的文创产品……
长沙法律书店在长沙扎根了34年,主理人冼荣丽于2019年从公公“桂哥”手里接手了这家书店,此后的每一天,她的工作都是找书、发货、办分享会,还会耐心听读者诉说自己的案情。
每年最少有100个读者到长沙法律书店寻求支持。他们大多是漂泊在长沙的打工者、个体户,遇到的事千奇百怪。在他们眼中,这里更像是“解忧杂货店”。
长沙法律书店,组织了长沙法律人读书分享沙龙。
两代传承,书店营业额突破500万元
站在浏阳河边的马路上,抬头便能看见“长沙法律书店”的招牌。从街边小门脸走进书店,眼前顿时开阔起来:层叠错落的书籍、温暖柔和的灯光、舒适的沙发,以及蕴含法律元素的文创,让这家270多平方米的书店有了属于自己的文艺气息。
长沙法律书店的故事,还要从1991年说起。
1991年,益阳农村出身的桂哥和妻子向亲朋好友借了300元,来长沙创业。他们从摆书摊开始,久而久之发现法律书籍的销量最好,便开始有意识地多进法律书籍。
1997年,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的提出,桂哥敏锐地察觉到法律书籍的市场潜力,他们决定投身法治建设。1998年,桂哥和北京各大法律出版社谈下法条、司法解释和理解与适用等书籍的代理权,成为当时全省唯一的正版法律图书专卖店。
2019年,桂哥的法律书店出现了经营困难。看着公公婆婆一天天年迈,冼荣丽选择从上市公司辞职回来接手书店。那时,她的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不想让他们干了28年的书店倒闭,要继续维持下去。
当时书店面临的困境着实让冼荣丽犯了难,然而,凭借着多年在电器、服装等销售行业的销冠经验,她选择迎难而上。
冼荣丽的一个技能,是挖掘顾客需求。面对律师,她会推荐实务方面的书,再搭配一两本历史、哲学类书籍,“律师更看重的是这本书对自己的案子有没有用,但也要开阔视野,提升综合能力。”而面对大学老师,她则会推荐一些对应领域的学术专著、前沿期刊。靠着努力创新和销售技巧,接手第三年,冼荣丽完成了500万元的销售目标,书店转危为安。
书店主理人冼荣丽在看书。
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她在书店为顾客解忧
冼荣丽不仅善于精准推荐书籍,还敏锐地发现了顾客的“痛点”。
每年都有很多读者想到书店寻求专业的法律帮助,他们大多是漂泊在长沙的打工者、个体户,他们碰上的事千奇百怪:把客户的高级地毯洗坏了、看短视频下单的机床货不对板、爽快借给同乡5万块钱后对方人间蒸发……为了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冼荣丽主动为他们介绍律师,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
工作日的午休时间,泰和泰(长沙)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韩冲经常睡得正酣时,就接到了法律咨询的电话。其中大多是冼荣丽推荐顾客打过来的。她与冼荣丽是好闺蜜,这样的电话,她每年最少要接200个。
冼荣丽在跟韩冲探讨法律问题。
2024年6月的一个周末,韩冲在书店悠闲地看书。突然,冼荣丽急匆匆地跑过来,说有一个50多岁的中年妇女陈小花(化名)找到书店求助。
见面后,陈小花跟她倾诉:叔叔离婚后有一个儿子,但不在身边,无人照顾。自己想赡养叔叔,但由于不是叔叔的直系亲人,无法代叔叔去银行取出退休金……
“《民法典》有新规定,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韩冲耐心地分析了陈小花的情形,建议她申请成为叔叔的意定监护人。
此后的五个多月,韩冲带着陈小花从区法院拿到了离婚判决书,又从老人的日记中找到了证明老人想让陈小花赡养的依据,每一步,韩冲都会跟陈小花沟通方案,最终成功地帮她争取到了监护权。
来书店求助的读者越来越多,2023年,书店搬到浏阳河畔,冼荣丽还特意规划一个房间,专门用于提供法律援助。
胡莹是湖南云端律所“家与法”团队负责人,10多年前,还是法学生的她就是书店的忠实读者,几乎每个月都要来这里淘书。当律师的14年,胡莹依旧是书店的常客。有时候,她看着书,就会被冼荣丽拉去解决读者遇到的法律问题。
胡莹经常参加书店的活动。
法律书店见证中国法治进程
“法律书店与其他的实体书店不太一样,法律类书籍是法律从业人士的刚需。”冼荣丽说,法律在不停地修订变化,法律人需要随时学习最新的法律知识,必须不停地购买法律书籍。这也是法律书店能够存活下来的依靠。
“网购的优势是送货上门,如果我能更快送达,是不是就意味着可以赢得更多顾客?”为了与时俱进,冼荣丽也在不断创新经营方式。她为书店配备了一支同城配送团队,可以做到1小时把书配送到律师手上。
这项服务赢得不少像胡莹一样的顾客认可。胡莹说,在案件审理中,实体书的作用不可替代。
为了增强书店的互动性,冼荣丽还经常在店里办沙龙和新书发布会,让来自不同行业的人聚在这里。2023年,她还盯上了小红书和视频号,开始在小红书和视频号上做直播,并开通了线上渠道。最火的一次直播,一次性卖出了100本书。
在书店的一面墙上,写着一首湖南省高院法官所作的诗,题为《致法律人》:你挥洒满腔的热血,痴痴地渴求正义,你用尽一生去奔跑,只为这份法律理想……这也是长沙法律书店一直坚守的理念。
一路走来,冼荣丽、前老板桂哥和书店里的法律人,都见证了中国司法进步的30年。
长沙法律书店内,女法律人在看书。
1978年底,经过“废改立”,中国有效法律只有53件。1998年至2003年,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任期内,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审议通过宪法修正案1件、法律75件、法律解释8件、法律问题的决定30件,共计114件。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次大规模修订后,法律图书的数量由少增多。书店里最显眼的,是《刑法》《民法通则》等基础法律单行本。而近十年,随着《民法典》《监察法》《学位法》相继出台,相关解读书籍和实务手册几乎占据专柜半壁江山。尤其是《民法典》2020年问世后,配套的案例解析书籍一度脱销,许多顾客感叹“像换了本新字典”。
“如今我国的法律体系越来越完善了,出台的法律也越来越细致了,而每颁布一部新法,我们书店都是第一时间上架,为公众搭建起学法用法的便捷桥梁。”冼荣丽说。
来源:芙蓉发布一点号